三、执法效果分析
(一)同一违法行为再犯次数分析
表5 同一违法行为再犯次数分布
续表
资料来源: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www.csrc.gov.cn)。
由表5可知,共有17个违法行为人出现再犯的情况,其中13个违法行为人同一违法行为犯了2次,4个违法行为人同一个违法行为犯了3次。合计共38件违法行为,占总样本量458件的8.3%。这说明了中国证监会的执法效果的有限性,也说明了中国证监会加大执法力度的必要性。
在这些再犯的行为人当中,发行人9家、会计师事务所7家、证券公司1家,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基本上平分秋色。可见中介机构与发行人违法的关联性。
(二)上市公司市场退出率分析
美国的一项针对347件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案例的实证研究表明,28%的公司在两年内被清算或者破产,47%的公司在两年内退市,62%的公司在两年内被迫卖掉主要资产(重组)。[4]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案例虽然没有这么多,但也有81家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欺诈,它们要么是虚增收入和利润进行业绩造假(简称上市公司业绩造假),要么是故意隐瞒有关财务指标进行虚假记载(简称上市公司虚假记载),甚至在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时就假造业绩进行欺诈发行股票(简称欺诈IPO),相关数据如表6所示(当然这一分类不严格)。
表6 财务欺诈上市公司及其后果
续表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中国证监会(www.csrc.gov.cn)。
图11 中国财务欺诈上市公司的命运
由图11可知,81家中国财务欺诈上市公司的命运是,有32家仍以本公司名称上市(占比39.51%);有31家被重组,虽控制权或公司经营范围发生了变更,但仍活了下来(占比38.27%);只有16家终止上市(即退市)(占比19.75%),还有2家欺诈未遂未能上市(占比2.47%)。换言之,有80%左右的上市公司虽财务欺诈但仍活了下来,只有20%左右的公司退市,这个数字比美国47%的退市率低了一半还多。这说明惩治力度非常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