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合的起点
我们常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个陌生人之间如何才能展开交流呢?我们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起点,换句话说,有了共同话题,谈话才好进行下去。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故事中的触龙能够成功地说服赵太后,就是因为他找到了和赵太后的共同话题。也许大家很奇怪,他们除了同是老人,一国太后和一个大臣还有什么情感共鸣点呢?我们可以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赵孝成王时期,当时老国君赵惠文王刚刚去世,由年幼的赵孝成王继位,秦国想趁赵国君主年幼一举吞并赵国,于是调集兵将,急攻赵国。当时的赵国虽然还有廉颇、蔺相如等大臣辅政,但是国势已大不如前。一夜之间,被秦国夺取了三座城池,国势危矣。
大臣们经过商量,决定向齐国借兵,并将这个建议告知了赵太后。齐国国君收到赵太后的国书后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提出了一个条件:借兵可以,但要用长安君做人质。长安君是赵太后最小的一个儿子,平时最受宠爱,赵太后当然不同意,毕竟在战时,人质在异国随时都可能送命。无论大臣们如何劝说,赵太后就是不应允。几轮劝说下来,赵太后生气了,她告诉身边的人说:“以后谁要是再劝我把长安君送去做人质,老太太我就要朝他脸上吐口水啦。”一时间,大臣们无法再继续劝说赵太后。
眼看赵国已经危在旦夕,再不借兵就要亡国了,左师触龙非常着急,他决定亲自去见赵太后,说服她将长安君送去齐国做人质。赵太后一听触龙求见,马上明白了他的来意,很生气地坐在大殿上等着他。
触龙小跑着来到赵太后的跟前,抱歉地说:“对不起呀太后,老臣的脚有毛病,也不能快跑,给您请安来迟了。但是,惦记着太后的身体,不能不来看望您。”看到老态龙钟的触龙,赵太后非常感慨,她叹着气说道:“是呀,我们都老了,我平常出门只能靠辇了。”太后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下来。
触龙和赵太后就像两位普通的老人那样关心地问候着彼此,问问彼此平时的饮食起居,日常还能做的事情。慢慢地,赵太后已经没有等待时的愤懑情绪了。后来,触龙又恳求赵太后能让自己十五岁的小儿子舒祺来王宫做侍卫,让他有机会保卫王宫,为国建功。赵太后听后很惊讶,觉得男人竟然也有关爱自己孩子的温情一面。触龙趁机说,有时候男人比女人更疼爱自己的孩子,甚至为孩子想得更长远。
两位老人家聊起孩子来总是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因为身为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后来触龙说道:“老臣私底下认为,你疼爱燕后更甚于长安君。”赵太后急忙否认,触龙接着又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他认为赵太后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她的长裙哭是因为不舍得,而每次祭祀时又会为她祝福,希望她千万不要被遣送回来。赵太后虽然想念燕后,但是却希望她在嫁去的燕国可以平安,儿孙可以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触龙认为赵太后很为燕后的长远打算,这是一种最深切的爱。
后来,触龙和赵太后又对目前其他国家的王孙现状做了评价,他们一致认为没有一个王侯的子孙可以一直平安富贵下去,这是因为他们位尊而没有功劳,因此在祸患来临时就必然遭殃。触龙觉得赵太后现在对长安君就是如此:给他高贵的地位,但却不给他为国建功的机会,这种疼爱实在不是一种长远的、明智的爱。
听了触龙的一席话,赵太后终于同意派长安君做人质,向齐国借兵。由于齐国出兵及时,秦军很快被击退,赵国得以保全。
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说服高手即使遇到再棘手的说服对象,也可以找到说服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志同道合的起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之所以困难,是因为人与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是透过复杂的表象,我们总能发现大家的共同之处。故事中的触龙和赵太后看似对立,实则有一致的地方,一是他们都是老人,都会感怀岁月;二是他们都为人父母,都对子女充满了关爱。
志同道合的起点除了情感的共通点或者是共同的兴趣外,也可以是相似的经历或者是熟悉的语言。美国的一位聪明的排版工就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
18岁的莫斯是一名排版工,在他初次来到纽约,想要寻找一份工作的时候,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在人才济济的纽约,像他一样急于寻找工作的人太多了。每当看到报社门口排起的应聘长队时,莫斯的心中就充满了失落,他明白,就凭自己印刷厂的那些工作经验,别人是不会录用自己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莫斯从一份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纽约论坛》报社老板贺拉斯的介绍,原来这位大老板年轻时也曾经在印刷厂做过排版工。兴奋的莫斯决定到《纽约论坛》报社去碰碰运气。在面试过程中,莫斯围绕着排版工作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经历,还与贺拉斯交流了经验。
果然,莫斯被录用了。因为相似的经历让贺拉斯非常相信莫斯的能力,他认为莫斯一定可以做好这份工作。贺拉斯当初也是从一家印刷厂的学徒逐渐做到老板的,他对自己过去的经历非常自豪,自然也愿意给予和自己有着相似经历的莫斯一个机会。
人们总是更愿意和与自己说同样语言的人一起交流,因为熟悉的语言可以迅速消除陌生感。美国电影《与狼共舞》中的男主人公邓巴中尉在刚被派到西部时,由于不熟悉当地的生活方式,经常被当地的印第安人称为“可恶的人”,后来邓巴中尉开始慢慢地学习印第安语,并用印第安人的方式同他们打招呼、交流,甚至参与印第安人的祭祀和祝祷活动,学着和狼群相处,最终用熟悉的语言和生活方式获得了印第安人的认可。他不但受到了当地部落的欢迎,还娶到了美丽的印第安姑娘为妻。
如此看来,我们也不难明白为什么在一个陌生人的聚会中,你会对有着相似口音的老乡产生好感。人群中我们总是首先靠近那些和我们说话方式相近的人,因为某种熟悉的感觉是消除陌生的最好方法。
两个陌生人之间互相戒备,本身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种心理距离不仅会存在于对方身上,也会存在于我们自己的身上。我们在思索如何引起别人兴趣的同时,不妨先问一下自己,我们最容易被什么样的人吸引?是那个说话让你觉得亲切的人,还是那个和你有着共同经历和兴趣爱好的人呢?不然,谁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想去靠近一个陌生人。
人类都是情感动物,我们日常的认知、行为等各个方面都会受到情感的驱使,因此我们想要说服对方,首先必须考虑在情感上打动对方。只有攻破了对方的心理防线,说服才会变得动听,话语才能发挥出作用。而在所有打动人心的方法里,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最有说服力。
在寻找志同道合的起点的时候,我们也不必太过局限于目前有限的信息,有时一通电话或者是别人的介绍,或者是看一些关于他的公司信息、个人简历等,只要你足够细心和用心,这些途径都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共同点,打开情感的大门,开启一段美妙的说服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