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俭奢故事(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受“臣虏之劳”,过家门不入——大禹“股无完肤”率众治水

禹(?—约前1978年),姓姒,名文命,夏后氏首领,夏朝第一任君王,约公元前2029年至前1978年在位。后世尊称为大禹,也称帝禹,又称夏禹、戎禹。他所创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商、周三代之首。虽然夏王朝也只是一种部落联盟,与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有较大区别,但其已具备了国家形式,使得中国历史从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

大约在5000多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而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禹确立了一条与他父亲的“堵”相反的方针,叫做“疏”,即“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凿通,低处疏导”的治水思想,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很快通过。大禹治水十三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这一大业,在“淮沂其治,蒙羽其艺”之地,即淮河和沂水流过的地方,蒙山和羽山之间,将淤积的大水引入大海,并清理了河段,开出了许多良田和桑土,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地方。其后还划分了行政区域,即青、兖、徐、扬、梁、豫、冀、荆、雍九州。

《韩非子·五蠹》记述:“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即禹治理天下的时候,亲自拿着锹作为百姓的带头人,大腿上没有毛,小腿上也不生毛,即使奴隶的劳苦也不比他强些。据说禹新婚后三天便出发治水,居外十三年,每到一处,他都仔细考察山川地形,从大局着眼制定治水方案;研究土壤物产,帮助当地发展生产。他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接着听到婴儿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十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他的妻子到工地看他,也被他送回。

禹治水有功,舜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于禹。禹年老后,本还是打算依照禅让制度将首领地位传给一位叫皋陶的大臣,可皋陶不幸早逝。禹又打算禅位于发明了凿井技术的伯益,但禹的儿子后启乘机取得了权位,还把自己家族的姓氏“夏后氏”作为部落联盟的称号,从此开始了“父传子,家天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夏朝从禹开始,传十四世、十七王,历时四百多年。其范围,北到今山西长治,南达河南伊水流域,西到陕西华山一带,东至山东河济之间,势力和影响达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