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经济常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拍卖和赢者的诅咒

老张念研究生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一次有意思的拍卖:一堂经济学课上,教授拿了一个装满硬币的玻璃罐,告诉在座的学生,接下来将会进行一场拍卖。大家可以对瓶子中硬币的价值进行评估,然后各自报出一个价格,出价最高的人将赢得这罐硬币。

老张听教授这么说就认真地看了看那罐硬币,发现里面至少有7枚1元硬币和6枚5角硬币,因此他觉得这罐硬币加起来最少有10块钱。可是,正式开始报价后同学们的报价却很快就超过了10块钱,老张就想难道是自己算错了?于是,老张就开始往上加价,最终老张以15.5元的出价赢得了这罐硬币。可是,当他拿到那罐硬币后教授却告诉他,其实玻璃罐里的硬币加起来只有8块钱,老张多付出了7块5毛钱,因此老张的这次竞拍其实是失败的。

【每天学点经济常识:赢者的诅咒】

老张的出价远远高于竞拍品——一罐硬币的真实价值。因此,老张的这次竞拍是得不偿失的,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为“赢者的诅咒”。它是对经济学上一种特殊现象的称呼,通常指在任何形式的拍卖中,由于拍卖品的价值是不确定的,赢得拍卖品的中标者的出价高于其他投标者,但是他很可能因为对拍卖品估价过高,支付了超过其实际价值的价钱,从而导致所赢得的拍卖品的收益低于正常收益,甚至收益为负。比如,老张所拍到的玻璃罐里的硬币实际价值只有8块钱,但是他却出了15.5元,这时他所得到的收益就是一个负数。

赢者的诅咒最早被发现广泛存在于石油天然气钻探权的拍卖市场中。1971年,卡彭、克拉普和坎贝尔三位工程师在《石油技术杂志》上第一次正式讨论了“赢者的诅咒”这一新的概念。他们发现:在墨西哥湾的油田拍卖之后,赢得拍卖的人最终在财务上出现亏损或是实际的收益要严重低于预期的收益,而且这种情况还是在石油的名义价格从3美元涨到35美元的背景下发生的。

从他们和后来其他学者的研究中发现,这种拍卖的竞标价分布的区间非常广,最高出价往往超出最低出价好几倍,甚至是次高价的数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在很多石油公司对特定的某块土地非常感兴趣,想要获得其开采权时,对所有出价者来说,开采权的价值都是相同的。而且,每一个参与竞标的公司都会从专家那里得到关于开采权价值的估价。

由于这块特定油田的石油产量实际上是很难估计的,相关专家所作出的估价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估价比较高,有的估价比较低。即使是竞标公司的实际出价要比专家们的估价低一些,可估价较高的公司也肯定比估价较低的公司的出价高很多。因此,赢得拍卖的公司很有可能就是专家估价最高的公司。

这样一来,竞拍的赢者就很有可能会因为其出价远远高出了油田的实际价值而造成亏损,这个时候该公司当然会失望。此外,如果竞拍的赢者通过这块油田实现了盈利,但是其盈利却远低于预期的收益,那赢得竞拍的公司也会感到失望。所以,赢得竞拍的公司不满意的概率会很大,这就是对赢者的诅咒。而之所以会出现赢者的诅咒,其根本原因是大家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

从理论上讲,如果所有的竞标者都是足够理性和冷静的,那么赢者的诅咒就不会发生,但是在拍卖中要想做到理性出价是非常困难的。在拍卖中,由于受到拍卖现场气氛的感染,竞拍人会不理智地抬高价格,导致赢者的诅咒现象的发生,其结果就是竞买人不再相信竞买制度,最终会导致市场的失效。

“赢者的诅咒”现象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比如股市。新股的市场价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发行股票的公司需要设定一个发行价格并按照发行价去销售新股,投资者也需要以发行价来认购股票。由于潜在的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有信息的投资者掌握了新股充分的信息,他们很清楚哪些新股的预期市场价值会高于发行价,于是,他们就会放心大胆地购买这样的股票,而且他们也很容易实现盈利。

但是,没有相关信息的投资者如果购买了预期价值低于发行价的新股,那就很容易会因为“赢者的诅咒”而遭遇沉重的损失。因此,没有信息的投资者认识到这种可能的风险之后,就会只认购那些定价相对比较低的新股,而且大家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因为他们担心受到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发行公司不降低新股的发行价格,那么信息较少的投资者就不会认购新股,新股的发行就会遭遇滑铁卢。

此外,企业并购也常常会遭遇“赢者的诅咒”。美国《商业周刊》的研究结果发现,高达75%的企业并购是完全失败的。麦肯锡咨询公司也曾对《财富》500强企业和《金融时报》250强企业进行的116项并购做过统计,他们发现其中61%的企业失败了,23%的企业通过并购获得了收益,还有16%的企业属于成败未定。他们还发现:企业并购的规模越大,经营面扩大得越广,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

过去几十年间英美企业并购案例的研究表明,并购的交易价格平均为被收购公司市场价格的150%。过高的支付成本是企业并购“赢者的诅咒”的典型表现,对此,管理学界戏称为:“花的是天鹅价,买的是癞蛤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大部分并购企业都觉得某项并购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会产生足够的协同效应,并购之后共同创造的价值将会远远高于在并购中所付出的代价。可是,通常情况下这种协同效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收购方经常会发现: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往往比最初的预期要高很多,而且并购后常常会增加大量的整合成本、管理成本等,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于是想象中的“馅饼”最终可能会变成企业的“陷阱”。

此外,并购的成败还与实施并购战略的决策者的心理和偏好有关。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的决策者对公司并购成功抱有过高的期望,他们会过于重视自己的主观判断而轻视已经披露的信息所揭示的客观情况,高估自己的能力,对并购活动所获得的投资收益持过分乐观的态度,低估并购活动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这样一来,他们就很有可能会失败。

在我国,最明显的赢者的诅咒现象体现在最热门的行业——房地产上,可以说“赢者的诅咒”同样困扰着房地产商。1999年大龙地产以50.5亿元的总价竞得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镇天竺开发区22号住宅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创下了当时北京总价和单价“双料”地王的纪录。不过,大龙地产坐上地王宝座后没多久,就因为无法按时缴纳土地预付款而被北京市国土局收回土地,同时高达2亿元的保证金也被罚没。

再比如北京雅居乐地产公司在2009年12月30日经过26轮的竞价,以7.1亿元竞得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14号住宅混合公建用地的土地使用权。而高达325.2%的溢价率,也让该地块晋升为当年的最高溢价地王。

可是,拍得该地块的北京雅居乐地产公司却没有因此获得收益,反而因为种种原因在2012年5月2日被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收回了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这让该公司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就是地王所遭遇的“赢者的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