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
第1章 电工基础知识
1.1 电路基础
1.1.1 电流与电动势
1 电流
在导体的两端加上电压,导体内的电子就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规定为电子(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即电流的方向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反。
图1-1为由电池、开关、灯泡组成的电路模型,当开关闭合时,电路形成通路,电池的电动势形成电压,继而产生了电场力,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处于电场内的电子便会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图1-1 由电池、开关、灯泡组成的电路模型
提示说明
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它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电流强度使用字母“I”(或i)来表示,电荷量使用“Q”表示。若在时间t(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Q,则电流强度可用下式计算:
电流强度的单位为安培,简称安,用字母“A”表示。根据不同的需要,还可以用千安(kA)、毫安(mA)和微安(μA)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1kA =1000A 1mA=10-3A 1μA=10-6A
2 电动势
电动势是描述电源性质的重要物理量,用字母“E”表示,单位为“V”(伏特,简称伏)。它是表示单位正电荷经电源内部,从负极移动到正极所做的功,标志着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路的动力,即电源供应电路的能力。
电动势用公式表示,即
式中,E为电动势,单位为伏特(V);W为将正电荷经电源内部从负极引到正极所做的功,单位为焦耳(J);Q为移动的正电荷数量,单位为库仑(C)。
图1-2为由电池、开关、可变电阻器构成的电路模型。
图1-2 由电池、开关、可调电阻器构成的电路模型
在闭合电路中,电动势是维持电流流动的电学量,电动势的方向规定为经电源内部,从电源的负极指向电源的正极。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与内电压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E=U路+U内=IR+Ir
式中,U路表示路端电压(即电源加在外电路端的电压);U内表示内电压(即电池因内阻自行消耗的电压);I表示闭合电路的电流;R表示外电路总电阻(简称外阻);r表示电源的内阻。
提示说明
对于确定的电源来说,电动势E和内阻r都是一定的。若闭合电路中外电阻R增大,电流I便会减小,内电压U内减小,故路端电压U路增大。若闭合电路中外电阻R减小,电流I便会增大,内电压U内增大,故路端电压U路减小。当外电路断开,外电阻R无限大,电流I便会为零,内电压U内也变为零,此时路端电压就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1.1.2 电位与电压
1 电位
电位是指该点与指定的零电位的大小差距。电位也称电势,单位是伏特(V),用符号“φ”表示。它的值是相对的,电路中某点电位的大小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
图1-3是由电池、三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和开关构成的电路模型(电位的原理)。电路以A点作为参考点,A点的电位为0V(即φA=0V),则B点的电位为0.5V(即φB=0.5V),C点的电位为1V(即φC=1V),D点的电位为1.5V(即φD=1.5V)。
图1-3 由电池、三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和开关构成的电路模型(一)
图1-4为以B点为参考点,B点的电位为0V(即φB=0V),则A点的电位为-0.5V(即φA=-0.5V),C点的电位为0.5V(即φC=0.5V),D点的电位为1V(即φD=1V)。
图1-4 由电池、三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和开关构成的电路模型(二)
提示说明
若以C点为参考点,C点的电位即为0V(即φC=0V),则A点的电位为-1V(即φA=-1V),B点的电位为-0.5V(即φB=-0.5V),D点的电位为0.5V(即φD=0.5V)。若以D点为参考点,D点的电位为0V(即φD=0V),则A点的电位为-1.5V(即φA=-1.5V),B点的电位为-1V(即φB=-1V),C点的电位为-0.5V(即φC=-0.5V)。
2 电压
电压也称电位差(或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电流之所以能够在电路中流动是因为电路中存在电压,即高电位与低电位之间的差值。
图1-5为由电池、两个阻值相等的电阻器和开关构成的电路模型。
图1-5 电池、两个阻值相等的电阻器和开关构成的电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