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墨菲定律的生成土壤
“墨菲定律”之所以能够风靡世界,是有其深层的社会根源和主、客观原因的。在20世纪的美国,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处处弥漫着乐观主义思潮,似乎人类不仅可以改造自然,还可以征服自然。
这种夜郎自大的思想再加上人类自身的弱点,如自我膨胀、急于求成、讳疾忌医,以及生成环境的限制、社会体制的差异、事情本身的难度等原因,为“墨菲定律”的生成创造了适宜的土壤,使其顺势而长,树茂叶盛。
墨菲定律生成的自身因素
人不仅是一种理智的存在,而且还有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健康的、积极的心理是人们打开成功之门的必要条件,而非健康的、消极的心理则会使人掉进失败的陷阱。
人世间的许多失败,大多是由于人自身造成的;同样的一件事情,让不同的人去做会产生差异很大的效果,其原因在于人自身的能力和才智不同。分析认为,生活中使“墨菲定律”得到灵验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自我膨胀
世界上最难认知的就是自我,自我之谜是认识领域内的司芬克斯之谜。人能够了解植物、动物和他人,却很了解自我;人可以无情地批判他人,揭他人之短,却不太情愿批判自我,揭自己的丑,除非受到外力或理智的强制执行。
很多时候,人们会产生自我评价过高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过分地夸大自己的优点、长处和成绩,过高地评价自己在社会或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味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往往是在某一或某些方面有较强能力的人易犯的毛病。在过去的现实活动中,由于自己在某一或某些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他人的赞美,便因此而觉得自己样样精通,看不到自己能力上还存在缺陷,还依然需要努力。
此种自我评价过高容易产生自我膨胀效应,也是一种极端骄傲的情绪。这种人唯我独尊,不懂得山外有山、楼外有楼。
于是,盲目地自我陶醉、孤芳自赏,满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一技之长,躺在已有的功劳簿上安然地睡大觉,不思进取,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久而久之,这些人由于内部的骄傲之气与日俱增,最终必然会遭遇到失败的打击。
能力不足
每个人的能力有高低、优劣之分。有的人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有的人则记忆力较差,常常丢三落四,骑马找马;有的人能统率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的人连几个部下也领导不好,甚至自己一个人都管不好。
这些都说明,不同的人其能力是有差异的,甚至有着很大的差距。有的人由于能力低下力不从心,有时不得不勉为其难地从事自己也毫无信心做好的工作,有时则为了掩饰自己的低能和无能,还故意假冒内行或能手,其结果必然是把事情办得一团糟,甚至是败得一塌糊涂。
在同一个人的能力结构中,各种能力往往不是平分秋色,而是有优势与劣势之分的。只有根据不同人的能力的特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做到合理使用人才,实现人尽其才;只有将具有不同优势和劣势的能人进行优化组合,才能产生互补效应。也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能力上的优势和劣势,才能设计出有望成功的奋斗目标。
急于求成
做工作渴望急于求成是一种急性子的表现,具有这种性格的人,表现在心理方面就是急躁,缺乏应有的耐心,渴望立竿见影。表现在行为方面就是办事节奏快,有时难免会有些马虎、草率。这种性格的人喜欢速战速决,不喜欢慢慢吞吞,五分钟热血,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常常会对别人发脾气。
急性子的人适合从事要求速度快但不要求特别精细的事情。做这种事情,他可以很快地完成任务,但他没有耐心去做那些要求特别精细的事情,勉强去做时也会很不耐烦,易发脾气,或中途洗手不干,或随随便便地对付一下。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希望尽快获得成功,人心皆同。但是,性急者则幻想一步就跨到目的地上去,急于求成,其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一切成功都需要有客观条件的成熟与主观条件的成熟相对称才行。换言之,需要同时具有成熟的客观条件与成熟的主观条件才能取得成功。
如果缺乏了上述基础,就会脱离实际,导致盲目追求高目标、高速度。在急于求成的心理驱动下,脱离现实的客观情况和主观条件,设定一个在目前条件下不可能达到的高目标,并想以强制的办法高速度地向这个目标迈进,其结果必然导致失败。
南辕北辙
它指一种方向性的错误,指本来应该向南行却向北行,比喻为背道而驰,主观与客观相反,向着与客观实际相反的方向行动,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犯方向性错误,对于犯错误者来说往往不是自觉的,不知方向有误,一般还会继续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正因为绝大多数犯方向性错误的人处于未能觉察的状态,他们自以为是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所以其危险性更大,危害性更大。
俗话说,一个能保持正确方向的瘸子总能把走错了路而又善于奔跑的人赶超过去。如果一个人走错了方向,那么越是跑得快,离目标就会越远。健步如飞而迷失方向的人比瘸脚的迷路者会错得更远,失败得更为惨烈。
守株待兔
出自《韩非子·五蠹》的“守株待兔”寓言故事,道出了狭隘经验型思维方式及其危害。经验思维定式和习惯性的经验操作程序在一定范围内是有效的,它们可以加速思维活动的完成,缩短思维过程,提高思维效率,但它们具有一定的不可靠性。
特别是在处理表面上类似于过去的经验,实际上却比过去的经验要复杂得多、有根本的不同点的新信息时,它们的可靠性就更低。这就需要运用理论型思维方式来弥补它们的这种局限性,这样既可尊重经验,又不迷信经验,不把经验凝固化、绝对化,既重视理论的作用,又不忽视经验的功能。
在人类的科学史上,有些科学家因为局限于狭隘的经验型思维方式,也曾造成了科学发现过程的失败。克鲁克斯、古兹皮德、詹宁斯、勒纳德等科学家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都差不多已经走到了这一重大发现的边缘,但是他们却由于局限于过去的经验里,不能正确地理解和阐述他们自己所做实验中出现的新现象的意义,以至于接二连三地错过了发现X射线的大好良机。
正如恩格斯所说:“在物理学史上,当电学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时,片面的经验在这一领域中占有优势。这种经验竭力要自己禁绝思维,正因为如此,它不仅是错误地思维着,而且也不能忠实地跟着事实走或者只是忠实地叙述事实,结果就变成和实际经验相反的东西了。”
“守株待兔”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消耗自己的青春,无法把自己的潜能在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种人十有八九是注定要失败的。
水中捞月
此语是指主观脱离客观实际,对客观实际做了颠倒的、虚假的认识,去做客观上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做无用功,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人的认识如果未能把颠倒了的东西再颠倒过来,未能通过虚假透视把握其本来的真实面目,就会形成对客观实际的颠倒的、虚假的认识。于是,以想象中的“真实”代替了客观的真实,以假乱真。
水中捞月者把行动和希望构筑在虚假的认识之上,因而其内心希望最终必定化为泡影,其行动必然流于徒劳。希望在水中捞月者,希望越强烈,失望就越多、越严重。在水中捞月,行动越卖力,费力越大,耗时越久,醒悟越迟,失败及其造成的损失也就越严重。
刻舟求剑
它意味着一种教条主义、刻板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获取信息的渠道是“本本”“文件”,在加工方式上是用孤立、静止不变的思想观念去机械地加工所获得的信息;在信息输出方面,把形而上学的结论机械地套用到其他事情上去。
从根本上来说,教条、刻板的思维方式的形成,是由于缺乏辩证发展的观点。按照辩证发展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和变化的,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由此,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缺乏辩证发展的观点,就会把相对静止绝对化,把事物看作静止不变、孤立、僵硬、固定、永久存在的东西,从而形成教条、刻板的思维方式。
三国时的马谡就是典型的教条主义者,他熟读兵书,是诸葛亮的爱将,他的很多建议都被一一采纳,受到诸葛亮的赏识。但是他在守卫街亭时采用教条主义思维方式,不了解街亭的地理环境,把军队驻扎在山顶,想用“势如破竹”冲下山去击退敌人。但不曾想,对方主帅司马懿把山团团围住,断其粮草和水源,采用火攻打败了他,夺取了街亭。
教条、刻板的思维方式,容易使人思想僵化。思想僵化,就会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不能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制订符合实际的新计划,思想和行为均落后于变化了的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必然处处碰壁。
讳疾忌医
讳疾忌医者,一方面固执地将自己的错误隐瞒起来,极力地不让人知道;另一方面当别人批评和指出自己的错误时,又矢口否认,全然不当回事儿。
固执地隐瞒自己的毛病,只能招致最后的失败,甚至可能加速死亡。比如,隐瞒疾病,可能由小病演变成大病,以至到不治之症的地步,也就没有获救的希望了。
隐瞒错误,则不仅可能危及生理生命,而且可能危及事业生命、政治生命。固执地隐瞒错误,就会使小错误变成大错误、简单的错误变成复杂的错误、轻微的错误变成严重错误、非传染性的错误变成传染性的错误,最终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物理学、热力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光学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他在光学研究中也曾因为拒绝他人的批评而遭受过失败。
牛顿设想,如果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折射率,那么,水和玻璃的组合,肯定会使折射发生某些变化。这种设想本来是正确的,但是,牛顿所选用的那种玻璃恰好与水有相向的折射率,所以尽管他多次重复这一实验,还是没有发现折射角有什么变化。
于是,他从这一有限的特殊实验事实得出了一个普遍性的结论:所有水间的透明物质都是以相同的方式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线,又由于折射必然引起色散,所以,望远镜的色差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牛顿对此深信不疑。
当时,有一位对光学很感兴趣的人,名叫卢卡斯,他用另一种玻璃重复了牛顿的上述实验,得出了与牛顿不同的实验结果。卢卡斯十分惊奇,并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了牛顿。但是,牛顿特别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看法,他始终认为自己多次重复的实验不会错,也不可能有错,因而不接受卢卡斯的意见,也不再做进一步的实验。
牛顿死后,人们才再次证明他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是错误的。由于讳疾忌医,牛顿失去了改正这次错误的机会,从而失去了做出色散可变性这一重大发现的机会。
墨菲定律生成的外在原因
人能够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演出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丰富多彩又惊心动魄的戏剧。但是,人又不是万能的,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及其成果,总是要不同程度地受到其所处的生存环境、所从事的活动及其所需要的工具和所遇到的竞争对手等外在因素的制约。分析制约“墨菲定律”生成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存环境的限制
社会是由复杂的社会关系网所覆盖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与不良的社会风气相交织,妨碍人们改造社会的部分目的的实现。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之间、团体之间、国家之间以及它们内部之间的矛盾交叉关系,纵横交错,形成极其复杂的社会关系网。
每一个人和团体都是这张巨网上的一个结,其活动目的的实现都必然接受这种社会关系网强有力的制约。要成功地处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在这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再渗透进不良的社会风气,就会使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更为困难。
不可忽视的是,来自家庭的负担主要不是物质上的贫穷,而是精神上的枷锁。比如,缺乏感情的夫妻生活,一方给予另一方以精神上的奴役和摧残,因为其中一方的自私自利和固执而爆发“离婚大战”;由于婆媳关系处理不好,做丈夫的“两头受气”,在“夹缝”中求生存,这些都会成为沉重的精神负担,使人疲于应付家庭矛盾的处理,无暇顾及事业,或不得不拿出许多时间去摆脱家庭的拖累和烦恼,从而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在事业上、工作上的失败。
事情本身的难度
失败同人们所从事的事情的难易程度息息相关,事情的难度越大,失败的可能性和次数也就会相对增加。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心理,对于那些难度系数较大的工作,不愿意轻易插手,怕的就是经过了一番努力,也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特别是人们对事情的变化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要经历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一种新生事物在刚开始出现时,通常只有少数人才能适应、接受它,而这少数推崇新生事物的人在其活动过程中,不得不忍受暂时的失败痛苦。
新生事物的成长是一个充满艰难和困苦的过程,它既要经受敌对方的故意扼杀与挑战,又要遭到善良的人们不理解、不支持的考验。加之,新生事物在刚开始出现时总是很稚嫩的、不成熟的,所以暂时的失败是难免的。
人们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存在着各种困难,特别是探索性活动的风险将更大,给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其间会出现某些失败,这是难以完全消除的。
所用工具的缺陷
工具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随着认识领域和实践领域的拓展而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的认识已经深入到宏观和微观领域,要在更深更广的物质层次上揭示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及其发展规律,工具、仪器的重要作用正在日益突显。
有软件工具而无硬件工具,或有硬件工具而无软件工具,都不可能成功地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缺乏必要的物质性的硬件工具,就无法实现对事物的物质性改造,因为物质的东西必须用物质的手段才能加以改造。
要改造月球、火星,没有必要的、先进的航天工具,就只能流于“嫦娥奔月”的幻想。要改变基本粒子的形态,没有必要的、先进的电子对撞机等机器设备,就只能望洋兴叹。缺乏必要的精神性的软件工具,同样会导致失败。
在现代社会中,不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不占领科技前沿阵地和制高点,不用现代先进的生产工具装备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和部门,就无法在国际经济大循环中立于不败之地,就会被竞争对手所打败。
竞争对手的强大
有些失败,并非自我方面的失误所致,也不是因为能力不足所致,而是因为遇到了强大的竞争对手。如果不是遇到了比自己更强大的竞争对手,胜败的结局则会是另外一种情形。难怪周瑜会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如果不遇上诸葛亮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周瑜个人的历史也许会被重新书写。
优者胜,劣者败。以弱对强,弱者的失败是必然的。在军事上,因敌强我弱、敌众我寡而失败,讲的就是对手的强大造成了我方的失败。在战场上有这种情形,在商场、情场上也不乏其例。
因竞争对手的强大而失败,是在竞争活动中出现的一种情形,它不是失败的唯一原因,但确是失败的原因之一。忽视这种原因,对失败者一味地埋怨、责备,这是不公平的。
尤其是那些看体育大赛的体育迷们,当我方运动员因遇上强大的竞争对手而丢掉了冠军时,摔酒瓶子,痛骂或责怪运动员,或找裁判员算账,或烧汽车、打对方运动员,这些都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
即便不是遇上强大的竞争对手,失败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失败是竞争之常事,谁不曾失败过呢?己所不欲,何必强加于人呢?
失败的谬误归因
对失败的归因认识,有正确与谬误之分。简言之,对失败的原因做出不合实际的解释,就是对失败的谬误归因。
在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时,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基本方面入手,做出合乎实际的结论,以便改变或挽回失败的局面。但是,如果一味地怨天尤人,仅仅从客观方面而不从主观方面去寻找失败的原因,则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
就失败的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两方面而言,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对主观原因的认识。有些失败也许与他人的干扰有关,但是,真正打败自己的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被人打倒了,还可以再站起来,被自己打倒了,要站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另外,还要认清失败的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失败的原因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通过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揭示这两种事实之间内在的固有联系,不但是对尚未终结或有可能挽回的失败采取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的现实需要,而且是总结经验教训,从而避免重蹈覆辙、少走弯路的理论前提。
墨菲定律中的失败类型
如果说,对于某件事情而言,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则失败的道路可能有千万条。要认识失败,除了要弄清失败的诸多原因外,还应该明白失败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的失败有其不同的特征,也就有相应的不同超越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分类学也许是最难的一门学科,因为事物的种类是无限的,事物之间的界限既是确定的又是模糊的,既有非此即彼,又有亦此亦彼。因此,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和事物本身的特征,对事物做相对的归类,但毫无遗漏与交叉的分类是很难做到的。
由此说来,对失败类型的探讨同样存在分类学所面临的困难。亚里士多德也曾指出这一点,他说:“失败可能有多种方式,反之,成功只能有一种方式。”依据“墨菲定律”,对失败的类型,从本质上划分,可以有以下五类:
必然性失败与偶然性失败
必然性失败中有偶然性失败的因素,通过大量的偶然性失败表现出来,并以偶然事件得以完成。失民心者必将失天下,这是一种必然性失败。偶然性失败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失败的因素。偶然性的失败总是受某种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失败的原因与结果之间总有某种必然性、规律性的联系。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的失败就体现了偶然性失败与必然性失败的联系。1815年6月的一天,滑铁卢战役打响了。拿破仑率领7万多人与威灵顿率领的6万多人进行生死决战。
战场上的实力法军占优势,战斗开始后的一段时间,法军一直掌握着主动权。后来英军的援军及时赶到,而法军的援军却未能赶到战场,结果拿破仑在滑铁卢遭到了彻底失败。
拿破仑这次失败是偶然的,是由于英军援军赶到后使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法军援军能够及时赶到,或者英军援军也没有赶到现场,则滑铁卢战役的历史及拿破仑的传记也许就要重新书写。
但是,这种偶然性失败的背后实际上有其必然性:拿破仑有无限扩张权力的野心,要成为整个世界的统治者,称霸世界的企图是必然会失败的;其二,法国所进行的是非正义战争,势必会失去民心,也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这两点决定了拿破仑失败的必然性。
必然性失败与偶然性失败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如果对造成必然性失败的原因有深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原因,就可以使之转化成偶然性失败。
严重失败与轻微失败
严重失败与轻微失败也是可以转变的。正确地审视严重失败,可以使之转成轻微失败,直至被消除;错误地对对待轻微失败,则可能使其变成严重失败。任凭轻微失败自然化,它就会逐渐演变为严重失败;任凭严重失败自然化,它就会演变成不可收拾的结局。
对严重失败和轻微失败必须予以正确地对待,才能避免发生质的转变。忽视轻微失败的存在与潜在危险性,不去积极地消除它,而将轻微失败引以为“骄傲的资本”,则必定使之演化为严重失败。
因此,对于那些轻微失败的迹象要从细节上抓起,把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从解决这些小问题入手,下扎实的功夫,分而化之,严重失败也就会逐渐向轻微失败转变。
合理性失败与不合理性失败
合理性失败,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情形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的失败,是符合常理的失败;不合理性失败,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情形中本来可以避免的失败,是不合常理的失败。
允许人们有合理性失败,也就是鼓励人们去大胆地进行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有句古话:“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也就是以成败论英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地贬低、斥责失败者。区分合理性失败与不合理性失败,有助于改变那种以成败论英雄的传统观念和偏见,从而给那些因敢于创新而失败的人们以应有的鼓励、保护和理解,消除创新者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够保有创业的激情。
局部失败与全局失败
如果局部失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悄悄扩大;如果只是孤立、静止地看待局部失败,就会觉得它微不足道,不屑一顾,因而不加以注意,其结果就会产生“蝴蝶效应”,使局部失败扩大为全局失败。“干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对于局部失败不加以或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粗心大意,则会大意失荆州。不注意及时消除局部失败的隐患,它就会悄悄地扩散,乃至引发全局的失败时,已经悔之晚矣。
全局失败往往给人们的自信心以严重的打击,甚至使其自信心几乎丧失。没有足够的自信,要克服全局失败,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要化解全局失败,首先要尽快恢复自信,而要恢复自信,就要以宽阔的胸怀去包容全局失败。
全局失败发生时,人们往往只看到自己所存在的缺点和短处,只看到阴暗的一面,因而心理负荷特别沉重,从而失去自信。要改变这种状况,便应多看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成绩,相信自己能从全局失败中尽快地摆脱出来。
决策失败与实施失败
决策失败,是指对比较重大的事情未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决定,未能制定正确的策略、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比较重大的事情,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主要是基本国策、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其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重大事情;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有经营方针、生产项目和产品、销售战略、质量管理,以及其他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对于个人来说,主要是关系到个人的事业、工作等对个人前途有较大影响的事情。
对于这些重大事情没有做出正确的决策,或者没有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决定,所制定的策略和规划有误或不严谨,有重大失误,制定的办法又不具有可行性,都会导致决策失败。
未能自觉而准确地理解决策,只是一味地盲从,必然会糊里糊涂地执行决策。对决策的理解不准确,发生了极大的误解,则会误将错误的做法当作正确的去执行,把正确的做法认作是错误的给予抛弃,也可能自作主张,随意地改变正确的决策,却还自以为是,都会引发实施失败。
导致失败的错误观念
社会是残酷的,成功者永远秉承着“适者生存”的原则。成功的光环往往笼罩在那些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人身上,而有些人在羡慕他们的同时却在暗自叹息。事实上,成功在我们一次次的叹息中悄悄溜走。
从古到今,纵览世界,那些成功的人哪个不是经历千万次的失败,付出辛勤的汗水才有所成就的。
在失败面前,大概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在失败时从不知反省自己的过错,总是一腔热血,一直往前,这种人有勇无谋,做事还会事倍功半;另一种人,在遭受挫折时,可以吸取经验教训,积极改变策略,在时机与实力成熟时再度出击,他们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取得了成功。
由此可知,智慧对于成功者来说至关重要。
所谓智慧,就是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超越失败则必然通向成功的彼岸。
向往成功的人们,一定做过很多相似的梦,在梦中,我们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着,成功的喜悦在脸上绽开了美丽的花朵……然而长时间以来,那个梦都没有实现。尽管你也是一个志向远大、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强者,为何成功总是离你那么遥远?你一定为此感到疑惑,也使他人感到奇怪。
实际上原因非常简单,你一直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做事,而有些事并不是像你主观意识想的那样。
失败未必是成功之母
难道我们命中注定失败吗?其实不然,症结在于只注意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表面意义,而没有深入思考“失败”的内在含意。
失败虽然是成功之母,但是二者之间绝对不存在必然的关系。还有,为什么失败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而胜利却从来没有光顾呢?这时,也许有人已经脱口而出:“因为他从来没有分析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
你一定不会否认他的说法,但还是不清楚这和你的失败有什么关系。其实诸多失败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没有认真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没能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只要能认真地从失败中找寻经验,那么失败才真正是成功之母。
拿破仑·希尔根据自己的经验为那些经常失败的人总结出了一个成功的办法:仔细地对待每一次失败,找出自己失败的根源,在下次的奋斗中引以为戒。千万不要取得一点儿小小的成功就忘记总结经验,长此以往,连一点儿小成功也会离你而去。
优秀者未必能成功
你也许是大家公认的好学生,自己对未来也充满信心,但是却屡遭失败,你开始想知道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努力拼搏而取得成功的人一定是卓越的人,而被认为优秀的人却未必能取得成功。假如你确实是一个优秀者,但至今仍未取得成功,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第一,你要明白,现在的失败只是暂时的,只要有恒心,不久就会取得成功。是金子,无论到哪儿,都会发光的。
第二,你可能没有根据自身的能力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即使是优秀的人也只是某一方面的天才,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望成功的领域作为奋斗的目标,然后就是付出自己的实际行动。
第三,你可能没有与合作伙伴搞好关系。团结就是力量,个人的能力和才智毕竟是有限的,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单凭个人的努力就取得成功是很困难的。
如果你是一个高傲自满的失败者,如果你还希望成功的话,那么就赶快收起你那高贵的自尊,与人合作才是成功最好的办法。
第四,也许你的眼光还不独到、老练,没办法发现和创造机会。成功是由能力、拼搏、机遇组合而成的,三者都不可缺,被动等待的人,机会是永远不会光顾他的。卡耐基曾说:“机会是人创造的,任何人都有机会。善于创造机会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如果你坚信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取得成功,那么就不要轻易放弃,不要被一点点挫折打败。反省一下,自己的目标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已经付出了最大努力,是不是善于与他人合作,是不是善于创造机会并且不会错过机会?这些方面中若有不足,请尽快纠正过来,成功就离你非常近了。
不重视宣传较难成功
一位美国记者在强调宣传的作用时说:“如果有足够的经费,我能使一块砖头被选为州长。”虽然,这明显地带有夸张成分,但是却让我们见识到了广告的作用。下面我们看一看宣传是怎样救活一个品牌,并且让它成为世界知名品牌的。
1924年,在美国问世的万宝路宣传为女士香烟,面对节节上升的吸烟人数却没有乐观的销售量,尽管公司做了许多努力,但效果却非常不明显。到20世纪40年代初,菲利浦公司被迫停止生产万宝路牌香烟。
二战结束后,过滤嘴香烟开始问世,美国的吸烟人数大幅度增加。菲利浦公司不愿放弃这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便把万宝路香烟重新投入市场,然而情形依旧,甚至知道这个牌子的人也极为有限。
菲利浦公司的领导人莫里斯没有办法,只好去请教著名的利奥·伯内特广告公司的老总伯内特先生。经过伯内特和公司总经理乔·卡尔曼的研究和努力,一个思路新颖的广告产生了。
他们决定不再以妇女为对象,而是把体格强健的男士作为主要市场。在万宝路的广告中,尤其强调男子汉的气概。在广告中充当主角的美国牛仔目光深邃,体格健壮,浑身散发着粗犷、豪放的英勇气概,手指中夹着一根徐徐冒烟的万宝路香烟。
这个广告自1954年问世后,在短短的一年内让万宝路的销售量上升了4倍,让它从一个鲜为人知的牌子,一跃成为美国的名牌。
万宝路香烟在牛仔广告的宣传下,慢慢占据了美国的主要市场,到1968年底市场份额已达到13%,仅次于KJP烟草公司的威斯顿牌香烟。
1971年,美国政府禁播了香烟广告,这使菲利浦公司有机会将高昂的广告费转向价格相对便宜且很有效果的报纸、杂志和路牌广告,从而再次赢得大量消费者。不久,万宝路香烟终于取代威斯顿成为美国最畅销的香烟。到今天,万宝路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牌子。
用百万美元广告树立起来的万宝路牛仔形象,不仅使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厂成为该行业的巨头,也给它带来每年30多亿美元的利润,并且据美国《广告市场周刊》的估计,仅万宝路这个牌子目前至少可以卖300多亿美元。
奸猾未必可以成功
从小就精明、善于算计的人在长大从商后,却未能利用自己的精明走上成功。精于算计让这类人失去了许多合作伙伴,每个人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傻,坦诚才是成功的首要条件。在现代社会,人一旦失去了信誉,就失去了一切成功的机会。
成功者一般都以诚待人,因为他们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如果他们对别人虚伪,那必定会自食其果。这样做会给他们的精神和名声上带来双重打击,而且他们也不会获得永久的成功。
美国约翰逊联营公司是一家信誉很好的制药公司。可是20世纪80年代初,它遭受了重大的变故,几乎倒闭。该公司的带头产品泰米诺尔胶丸被用作了杀人工具,其手段非常简单,就是把泰米诺胶囊中的对乙酰氨基酚换成氰化物,这样就变成了能致人死亡的毒药,然后再放回药店的货架上,事故造成了7人死亡。
尽管药品原来的配方没有问题,但是这给人们带来了恐慌,约翰逊公司的信誉降到最低点,并且影响到公司的其他产品。
公司总裁吉姆·伯克决定,将市场上的剩余药品收回,并且对公众表示最大的歉意,只有这么做才可能挽回公司的形象。他亲自站在镜头前面对愤怒的公众,他说:“我们要让公众了解,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是受害者。”
在中毒事件发生后,电视网用了很长时间播报此事。吉姆·伯克现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回答有关的问题,他的谦虚和诚恳以及对中毒者诚挚的关心让他赢回了很多信任,减少了公众对他的指责。
吉姆·伯克讲话的核心是用诚心寻求谅解。他的讲话非常浅显,但令人感动。使伯克意料不到的是,他的诚恳不但保住了泰米诺尔这个牌子,而且挽回了约翰公司坦诚、公正的形象。截止到1985年元月,泰米诺尔胶丸的销售量比以前增长了500%。
读了这个故事,你的感受颇多吧?倘若你精于算计,爱耍小聪明,并且你的虚伪导致了失败,你就应该从现在开始踏踏实实地坦诚做人。首先用你的真心来换取别人的信任,你将会逐渐树立起为你带来巨大财富的信誉。
如果你是一个具有诚实美德的人,那么诚实将是你的一笔巨大财富。总之,奸诈肯定是失败的原因之一。
导致失败的错误行为
“墨菲定律”认为,如果一件事有出问题的可能,无论这种可能多小,它一定会发生。它提醒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一旦存在侥幸心理,思想上就会产生麻痹,很容易产生失误,最终必然会导致失败。
事实上,“墨菲定律”之所以大行其道,是与我们人性的弱点密切相关的。由于这些弱点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我们的行为,从而导致了这个定律的屡试不爽。下面就是会导致失败的种种错误行为。
不具备基本的职业操守
职业操守是指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从的最低道德底线和行业规范。它具有“基础性”“制约性”的特点,每一个员工都必须遵守。现在有些行业的职业操守集体败坏,成为一种行业现象,成为或明或暗的行业运作规则。
1.严重丧失职业道德。例如:有的职员出卖公司机密,有的医生收受患者红包,有的财务工作者做假账,有的法官收受贿赂,有的记者敲诈钱财,等等,这些都是没有职业操守的表现。这样的人,即使能力出众、才华横溢也会受到人们的唾弃和法律的制裁。
现实中职业操守的沦落是裹挟在公平规则失守的泥沙之中的。久而久之,失去职业操守的不道德行为就会固化为群体默认的潜规则。因此,公平的规则不被逾越,这才是职业操守的真正底线。
2.把自己的过失推给别人。是人总会犯错误,但有的人犯错误后不敢正视错误,改正错误,却为了逃避责任,把错误推给别人,急于洗脱自己的罪名。这种做法是相当危险的,一个没有担当,只会逃避责任的人,不仅会使自己的过错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而且会逐步毁了自己的前途,自己的一生。
有时,阻碍我们个人前进的并不一定是一个巨大的绊脚石,可能是鞋里的一粒沙。它很渺小、不值得一提,却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这就如小错一般,如果不及时改正就会铸成我们人生的大错。
过错并不可怕,主要看用什么心态去面对它,不同的心态,结果也不同。只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并且勇于承认,加以改正,就会以成功者的姿态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3.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人总是有私心的,不愿舍弃个人的利益,既是一个普通人的权利也符合人性。但集体是属于大家的,只有保障了集体的利益,个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所以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该牺牲个人利益。“大河有水小河满”就是用来形象地阐述这个道理的。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做出一番不俗的成就,就必须学会以公司的集体利益为首要考虑的对象,将公司当成“家”,将公司的利益视为“自己的利益”。如果仅仅把公司视为一个“发工资”的地方,事事以自我为中心,那是很难赢得老板的赏识和重视的。
4.看不起自己的职业。今天,大多数人都在从事着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一是通过工作获取生存的报酬,二是通过工作实现自己活着的价值。但现在身边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低人一等的。他们身在其中,却无法认识其价值,自认只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而劳动。
他们轻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自然无法全身心投入。他们在工作中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将大部分心思用在如何摆脱现在的工作上,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是不会有所成就的。这对自己的工作也是极其有害的。
也许某些行业中的某些工作看起来并不高雅,工作环境也很差,被社会大众的认可度相对比较低,例如建筑行业的现场工作人员、城市清洁工、民政部门的殡仪馆等岗位的工作人员,社会上的人对他们可能会有一些偏见,但事实是社会很需要他们的服务,有用才是伟大的真正尺度。
没有正确的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包括工作的认真度、责任度、努力程度等。我们有些人从参加工作起,就没有正确的工作态度,他们向钱看,不向前看,把工作当作苦役,拒绝做任何分外之事,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墨菲定律生成的土壤。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只是为了挣钱。一个人通过付出劳动,社会承认其价值,给予合法的报酬,这就是薪水。薪水是报偿方式的一种。通过工作挣钱,是人的劳动的直接体现。但在有些人眼里,薪水是自己身价的标志,绝不能低于别人。于是,一些刚出校门或者初入职场的人就幻想能成为年薪几十万元的总经理;刚刚创业,就期望自己能像马云一样富甲一方;或者他们只知道向老板索取高额薪水,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不屑从小事情做起,脚踏实地地前进。
这种单纯为了薪水而工作的行为是不明智的,往往使人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心智,看不清未来的发展道路。若一个人把工作定位在只为挣钱,下面三种情况就是常见的表现方式。
一是对工作敷衍了事。这类人总认为老板付给自己的薪水太少,因此就对工作敷衍了事。他们工作时缺乏热忱,以应付的态度对待一切,能偷懒就偷懒,能逃避就逃避,以此来表示对老板的抱怨。他们工作往往只是为了得到这份薪水,而从来没想过这样的态度与自己的前途有什么联系,老板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二是到处兼职。身兼两职、三职,甚至数职,多种角色不停地转换,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工作不出色,能力也无法提高,最终谋生的路越来越窄。
三是时刻准备跳槽。总是觉得现在的工作薪水少,时刻准备跳到薪水更好的单位。但事实上,很大一部分人没有越跳越高,反而因为频繁地换工作,公司因怕泄露机密等原因,不敢对他们委以重任。长此以往,也影响到自己才能的发挥。
2.不把工作当大事。在工作中,有些人将目光投在能够满足虚荣心或是能够出人头地的大事情上面,认为工作中的许多具体事情是不值得做的小事情,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具体工作当成大事。其实,在日常工作中,更多的是一些具体的小事,不去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这往往是一些人失败的主要原因。
3.把工作当作苦役。工作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从工作中只得到厌倦、紧张与失望,人的一生将会非常痛苦。令自己厌倦的工作即使带来了名与利,也不能带给我们多大的快乐。
态度决定人生,一个人把工作当成乐趣,才会享受到工作的美好;而把工作当成苦役,只会伤感痛苦。一个人对工作没有热情,表现得很消极,就不可能在工作上取得任何成就;如果认为自己的能力差、条件不足,会失败,是二流员工,那么这些自甘平庸的工作态度便会使一个人的工作也流于平庸。
相反,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很重要,找到工作的方向和乐趣,把自己的工作看得十分重要,那么很快就会迈上成功之路。一个热爱工作、总能在工作中寻找到乐趣的人,能接收到一种心理信号,告知他如何把工作做好。努力把一份工作做得更好,意味着更多的升迁机会,更多的报酬收获,更多的经验积累及更多的快乐。
4.拒绝做任何分外之事。有的员工之所以优秀,不仅是他能够很成功地完成本职工作,更重要的是他还会做很多分外的事情。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只能算是尽职尽责。不仅做好本职工作,还帮别人做好工作才称得上优秀。积极主动地去帮助别人成功,不仅可以使自己快速进步,而且能赢得同事和老板的尊重与重视。而太过计较个人的得失,不愿多付出一点点,最终失去的是自我发展的机遇。
5.工作有始无终。许多人之所以无法取得成功,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够、热情不足,而是缺乏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做事时只有一个很好的开头,却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尾,给人留下一种有始无终、只重开头不管结尾的印象。
他们工作时常常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做事东拼西凑、草草了事,他们对目标容易产生怀疑,行动也始终处于犹豫不决之中,比如,他们看准了一项工作,刚开始时充满了热情去做,常常在做到一半时又会觉得另一份工作更有前途。
他们时而信心百倍,时而低落沮丧。可以说,这种人也许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些成就,但是,从长远来看,最终可能会是一个失败者。
6.三心二意应付差事。马虎大意、三心二意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的原因是对自己的工作不够重视,缺乏严谨的态度。不论是因为对自己非常自信,还是因为事情本身就较小,轻视工作都是没有道理的,而且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轻则使工作不够完美,重则对公司造成损失。
做事尽职尽责,努力追求精益求精,是对一个人职业精神的基本要求。只有抛弃“差不多”的工作态度,才能够迅速培养出严谨的品格,获得超凡的智慧,才能让自己从普通员工迈向优秀员工的行列,甚至更高的境界。
很多人从小就养成了粗心大意的习惯,当他们参加工作以后,这种习惯就会被带到工作当中,使他们很难出色地完成任务。这种恶习在工作当中表现为学习不求甚解、外出办事总是迟到、与人约会总是延误、办事缺乏周密性,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人一旦养成这种坏习惯,就会变得浮躁、不诚实,遭到别人的蔑视——既包括对他的工作的蔑视,也包括对他的为人的能视。
7.做事虎头蛇尾。譬如许多单位年初定出一系列计划目标,并且细分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甚至每个人,所做的事情也安排得井井有条。但是到了年底,这些计划、任务完成得如何?哪些已经完成了?哪些还没有完成?离目标值还有多少距离?无法完成计划的原因何在?要么统统没有下文了,要么只有包含着大量“大约”“可能”等词语的含糊不清的总结。
做事切忌有始无终、半途而废,许多人之所以无法取得成功,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够、热情不足,而是他们缺乏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做事东拼西凑、草草了事。对员工来说,有始无终的工作恶习最具破坏性,也最具危险性。
8.做事敷衍了事。敷衍了事的人不只是工作起来效率较低,自己阻碍了自己发展和进步的道路,而且会给人们留下做事情不负责任、工作粗心大意的坏印象,从而很难获得上司的信任和重用,自然也就无法获得同事的尊重。所以,敷衍了事,实在是摧毁理想、阻碍前进的大敌。
失败的最大祸根就是养成了敷衍了事的习惯,成功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任何事情都做得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让自己经手的每一件事都贴上“卓越”标签。工作中充满着因疏忽、畏难、敷衍、偷懒、轻率而造成的可怕惨剧。
9.工作没有计划。一个人有无作为,看你会不会订计划;一个部门有无优良业绩,看部门负责人会不会订计划;一个企业有无高效率,看企业领导会不会订计划。
计划订得好,效率有保障;计划订得差,效率必低下。没有人生规划而能成就大事的人,我们很少听说过;没有严密计划而有高效率的企业,同样我们也很少听说过。
计划工作如此重要,而对此不重视的个人或企业却比比皆是。工作无序,没有条理,必然浪费时间。
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工作的主要目标在什么地方,工作时眉毛胡子一把抓,既虚耗了时间,又完成不了任务。所以,要避免工作的盲目和杂乱,就必须制订一份工作时间表,使工作能有序地进行,这样就能最有效地利用时间。
10.工作态度消极。工作态度消极是指人在工作中通过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对工作所持有的稳定的消极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它使人工作投入不足,工作绩效降低,表现出一些消极行为,如离职、缺勤、迟到、早退、偷懒、破坏工作秩序、与人关系紧张、暴力行为、偷窃行为等。
另外,有的人工作拖拖拉拉,立刻能做的事情非要过会儿再做,上午能做的事情非要下午再做,当天能做的事情非要明天再做,长此以往,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这类人最喜欢说这样的话:“这个归我管吗”“我尽力而为吧”“我很忙,实在没时间想那么多”“经理,我们试过了,没办法”,等等。其实很多时候的很多事,并不是他们不会做、没办法做,而只是他们不想对做事的结果负责。因为负责就意味着付出,付出就意味着会多占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当这些付出得不到明确的回报时,他们就不愿去负责。
造成工作消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目标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追查工作拖拉的原因时,我们经常会听到拖拉者检讨自己:对该项工作重视不够或者忘了、没注意到等之类的悔过之辞。道理很简单,因为对要做的目标工作的重要性、实质内容与规律性等都未认识到位,甚至存在误解或反感情绪,这样当然不会积极努力去做。即便去做了,也可能是被动应付,出工不出力,或对即将要做的工作的复杂性与难度估计不足、准备不够,仓促上阵,操作不当,被动局面自然形成,拖拉现象也就由此而生。
二是对目标工作的胜任能力不足。
目标工作有难有易的确不假,可是同一目标工作交给两个能力悬殊的人去做,结果往往也会大不一样。因此,有些人工作效率低下,进展缓慢,甚至做不好、完不成的原因,不是工作不努力,而是工作能力实在太差,力不从心,难以满足完成目标工作的需要。
三是对完成目标工作心存私心杂念。
有些目标工作,完成难度不大,却总是看不到理想的工作进展与成果,追问起来,不少人还会找些表面现象与十分牵强的理由来掩盖真相、粉饰成绩或者推脱责任。其实背后还兼顾有私情、私利、交易等不愿公开的秘密,有意敷衍塞责、拖延时间或不了了之,甚至开倒车。这是私心杂念在作怪,导致指导思想、工作动机甚至工作立场出了问题。
四是内部存在工作推诿和扯皮现象。
在推进目标工作过程中,有些工作团队风气不正、管控松懈、协调不力,内部经常发生部门之间、人员之间互相推诿、互不配合、各不买账、相互指责、互相埋怨的推诿和扯皮现象。这种现象一旦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成为推进目标工作的负能量、绊脚石,影响目标工作的圆满完成。
五是多种原因交集叠加造成工作拖拉。
在追查工作拖拉的原因时,我们发现更多的还是上述原因的交集叠加,甚至有时还会夹杂一些如顾虑过多、为求完美而错失良机;自卑胆怯、缺失信心而裹足不前;方法不对,走了弯路;装备落后,难以保障工作的需要;工作对象顽固不化等其他方面的原因。
没有拼搏进取之心
有的人做事四平八稳,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在竞争这么激烈的今天,如果在工作中依然选择四平八稳,不思进取,遇到问题绕道走,只求守住摊子,不出乱子;看问题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见风使舵;或者善于跟风造势随大流,工作不冒尖也不落后,那么这种追求“四平八稳”的心态,必然会成为发展的“绊脚石”,使人错失转瞬即逝的发展机遇。这种人也有几种类型:
1.没有自己的主见。四平八稳随大流,就是不相信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失去主见,就意味着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一个失去思想的人,最终不可能不犯错误。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是大家熟知的一句歇后语。然而,在很多地方,这句为人熟知的歇后语却演变成了有些人对待工作时的消极怠工心态。
2.工作中眼高手低。眼高手低,一个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这不仅存在于年轻气盛的初入职场者身上,越来越多的老职场人也存在这一问题,如何剖析这一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眼高手低是年轻人最容易形成的习惯,也是失败频繁发生的原因。有的人内心充满了理想,常跟人高谈阔论,可是当具体到问题和琐碎的工作上时,他们就显得不知所措。当你意气风发地和别人谈你的梦想时,不经意间你已经陷入了一个美丽的陷阱,一个浑然不知又注定失败的误区,那就是眼高手低。
有时你会发现成功离你那么近,几乎触手可及,而此时的你却忘了那只是感觉。一次次的失败会把一个人逼入困顿中。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为什么到头来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究竟是什么阻碍了一个人成功的脚步?究竟是什么让人一次次地受打击?究竟是什么让一个人的梦想变成了幻想?
无知与眼高手低是我们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也是频繁失败的主要原因。许多人刚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时雄心万丈,然而却经不起平凡生活的磨炼和时间的考验,总是在毅力和持久上吃败仗。他们想的是在短期内获得大的成绩,取得高的薪水。事实上,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缺乏工作经验,是无法委以重任的,薪水自然也不可能很高。
很多员工心目中都有远大的理想,但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脚踏实地,准确衡量自己的实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一步一步走,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纸上谈兵的人永远无法取得成功。
3.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些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来做事。什么样的心态造就什么样的人生,一种人认为是在为老板打工,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完成自己的工作就行了。有这种想法的人,其职业生涯相信也不会有大的进步。另一种是做事业的心态,不单单把工作看作一种职业,而是看作自己的事业,相信这种人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取得进步。
试想,一个人抱着“混”的态度,如果让他去做一线工人,他一定得过且过、粗制滥造,做出的产品即使暂时合格,也不会是精品。这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如果让他去看大门,他一定萎靡不振,绝对不能代表企业形象。
聘用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不仅对企业和老板是一种损害。长此以往,也会降低他们自己的价值,断送他们的希望,使其生活维持在一种较低水平上,过着一种庸庸碌碌、牢骚不断的生活,并因此而埋没了他们自己的才能,埋没了生命应该有的那种创造力。
4.喜欢抱怨。在工作和生活中,偶然的适当的抱怨总是难免的。但一个爱抱怨的人,对周边的人而言,就像个怨妇,整天皱着眉头,念念叨叨,浑身充满了负能量,没有人喜欢和这样的人多接触。他抱怨别人的同时,别人也难免会抱怨于他,于是抱怨就像一个魔鬼,张开大口不断吞食他身边的亲朋好友,让他们逐渐地远离他,不敢与他交往,时间一长,他就成了孤家寡人。
5.浪费宝贵的时间。有些人在工作中感觉有很多事要做,但其实又没做什么,感觉像只无头苍蝇,把自己搞得很累却又没啥大的收获。如果每天都很卖力地工作,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还是建议你先停下脚步,去思考哪里出了问题,是“什么”在偷走你的时间呢?
一是习惯性的网上闲逛。比如,想写一篇博客很久了,名字都想好了,叫《技术与能力的关系》,内容也仔细考虑过,认为通过将技术水平与实际应用做个比较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于是打开浏览器,打开博客,写好题目,然后不知怎的点开了以前访问过的一些网页,如豆瓣、新浪微博、淘宝等。
于是,又一个一个点开来,看看有没有给你的消息,再看看好友们有啥更新,一圈轮下来,已经过了些时候了,想最先看的那个又有什么更新。好吧,已经进入死循环了。
这是一种逃避,浪费自己的时间,培养自己的懒散,是多么愚蠢的一种行为啊!
二是无意识地开电脑,开浏览器。曾几何时,回家打开电脑就跟进门脱鞋一样变得如此的理所当然,如此的无意识,当然,更别说开电脑后打开浏览器了。我们成了电脑、浏览器的奴隶,而完全忘了电脑只是个工具,我们用它,只是为了完成某个工作,比如写篇博客,比如要实现一个算法或者读一篇文章,等等。
让开电脑、开浏览器这件事变得有意识、变得更加有目的性,就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还能节约能源。
三是试图做多件事。你会一下子点开好几个网页吗?然后晕头转向地在这之间切换?这是很典型的南辕北辙的例子,想加快速度,结果却截然相反。这和读书、学技术是类似的,想一下子读好几本书,掌握好几个方面的技术,结果却必然适得其反。
一次试图做多件事是很不靠谱的,明白这件事不难,难的是如何控制住那种“圆满”的诱惑。
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问题,是每个人都必须关注的话题。在现代社会,工作能力强,不一定能干好工作,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好,遇到问题得不到他人的帮助,很多事就干不好。干不好自己的工作,必定会造成失误,造成失误就容易导致重大隐患的产生。
1.不愿与上司沟通。有些人,不愿意和领导交流,甚至总是躲避领导,这是很愚蠢的一种做法。其实做领导是很孤独的,他们也希望与人交流。如果你能经常和领导聊聊天,遇到问题及时向领导请教,那么你就能减少失误,少犯错误。当然,要注意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在上司工作繁忙和心情不好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打扰他们。
员工主动和上司沟通,能让上司更透彻地了解你。另外,在上司面前展示你的才华和忠诚,上司才能放心地让你独当一面。有了问题,上司也才会及时帮助你解决。
2.不善于处理同事间关系。工作中,同事之间往往会碰到很多需要协商的事情,这些事情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到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好,关系融洽,工作绩效好,会少犯错误;处理不好,工作可能会受阻,甚至造成大的失误。因此,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确实是一件大事。
3.不愿正面接受上司批评。在实际工作中,确实也存在一些上司不了解实际情况就胡乱批评下属的现象。作为下属,该如何正确对待批评?不是去改造上司,最根本的是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性格和处世方面的修养。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谁都懂,但真正实践起来并不容易。尽管把上司的无理批评“顶”回去是一件很爽的事情,但这样的冲动可能会给你带来更多的麻烦。有的上司具有开放性思维,允许下属有不同的看法,即使不看好下属的想法也会给予支持。
但有的上司自我意识很强,看到下属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就反感,甚至会怒火中烧,指责、批评也就难免了。接受来自上司的批评,哪怕是无理的批评,是组织中的明规则也是潜规则。说它是明规则是因为上司有这个权力和责任批评你,而你没有。而说它是潜规则则是因为如果你要反击上司的批评,可能会受到更多更大的“批评”,甚至会影响你的工作,导致你的工作出现失误。
所以,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一定要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自己少犯错误、不犯错误,避开“墨菲定律”的可怕魔咒,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