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第八 冒顿单于 南越王赵佗
冒顿单于(?—前174) 秦末汉初匈奴族杰出领袖,姓挛鞮,为人剽悍强壮而有谋略。
匈奴是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战国末年以来常向中原地区侵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派大将蒙恬率军三十万抗击匈奴。公元前215年蒙恬收复河套以南地(时称“河南地”),第二年蒙恬进一步斥逐匈奴,秦自榆中(今甘肃兰州东)向北,在黄河以东、阴山以南地区设置三十四县,并在黄河的一段地区因河筑塞。秦朝军民还把战国时燕、赵、秦三国长城修复并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迄辽东的古代世界伟大工程之一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匈奴。
匈奴头曼单于趁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相争,秦王朝瓦解,北方空虚之机,大举南下,对中原地区形成威胁。冒顿(mòd ú)为头曼单于长子。头曼单于在位时,匈奴还保持着氏族社会废长立少和杀戮长子的野蛮制度。头曼单于欲立宠爱阏氏所生少子,而不欲立冒顿,并把他送去月氏为人质,同时攻击月氏,企图假月氏之手杀死冒顿。但是冒顿不受其父摆布,一天晚上他偷得一匹好马,逃回匈奴。头曼单于见他归来,身强力壮,叫他带兵作战。冒顿利用这个条件,训练士兵,控制了一支对自己绝对服从的亲信部队后,一个谋害头曼单于的计划在他脑中形成了。
冒顿在训练骑兵时规定,他特制的箭——鸣镝(用骨制成,上面穿孔,发射时有声)射向哪里,骑兵们的箭也要射向哪里,违者立斩不赦。如此训练日久,慢慢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冒顿的鸣镝一响,数十支箭就会跟着它飞出。一次出巡时,冒顿牵出自己心爱的好马,不一会他的鸣镝飞向马身,跟射出去的有数十支箭,有几个士兵犹豫了一下,马上给冒顿斩了;后冒顿又把箭射向自己的爱姬,而几个未发箭的士兵,又成了刀下之鬼。冒顿再次重申,他的鸣镝射向哪里,士兵们的箭一定要射向哪里,违者格杀勿论。在他完全相信他的士兵已习惯于这样做后,一天当他的父亲头曼单于出猎时,跟随在后面的冒顿搭弓张箭,鸣镝飞向了他父亲的身上,士兵们的箭也立时飞射出去,头曼死于乱箭之下。冒顿用这样的方法杀父自立为单于。
当时与匈奴邻近的还有东胡,知道冒顿杀父自立为单于后,派一名使者来见冒顿,索要千里马。冒顿召问诸头领是否要给,众头领说:我们只有一匹千里马,乃先王传下,不能送!冒顿摇头道:“我与东胡为邻,不能为了一匹马,有失邻谊,何妨送给他。”接着牵出千里马交与使者。隔了不久,东胡使者又来见冒顿,要他献出阏氏给东胡王为妾。众头领坚决不肯。冒顿又摇头道:“东胡王既喜欢我的阏氏,就给他无妨,否则,重一女子,失一邻国,反为他人耻笑。”当下把爱姬召出,交使者带回,又过数月,东胡王又遣使见冒顿,索取匈奴与东胡交界的空地,冒顿又召问众头领。众头领想前两次来要千里马、爱姬,冒顿都慷慨应诺,这次大概也会同意,因此一齐说同意。不料冒顿单于勃然发怒道:“土地乃国家根本,怎能与人?”说罢推出来使斩了。冒顿单于整顿骑兵,发动了对东胡的进攻,他“灭东胡王,而虏其民人及畜产”,接着又“西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并侵占了由蒙恬收复了的河南地,前锋直逼燕、代,对刚建立的西汉王朝形成极大威胁。
前201年(高祖六年),冒顿单于率兵围攻马邑(今山西朔县),驻守马邑的韩王信投降匈奴。匈奴遂引兵南逾句注(今山西原平北)。第二年,高祖亲自将兵前往抵御,冒顿发精兵四十万骑围高祖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的白登山七天七夜,汉兵内外接应被切断。时天寒地冻,汉兵损失惨重。后用陈平之计,始得脱围。从此,高祖采纳娄(后赐姓刘)敬的建议,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前198年,高祖派刘敬往匈奴结和亲之约,其主要内容有:一、以汉公主嫁与单于,并赠送大量钱物。高祖时以后宫所生女,冒充汉室公主嫁与单于为阏氏,并每年奉送大量金钱和一定数量的絮、缯、酒、米、食物。二、汉朝开放“关市”,准许两族人民交易。通过关市,匈奴从汉族地区换得了不少物品和金属器具,有利于汉匈两族人民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三、汉与匈奴结为兄弟,相约以长城为界,北面“引弓”之区是匈奴的游牧地带,归单于管领;南面“冠带之地”是汉族耕织的领域,由汉帝统治,汉匈两族彼此在原来生活的地区分疆自守,互不相犯。
汉匈和亲后,边境有过一段时期安宁。但是,由于公主、财物和关市不能满足匈奴贵族的贪欲,因而汉朝虽忍受了巨大的牺牲,仍不能获得北方的安宁和汉人生产、生活及财产的保障。当时的陇西、北地、上郡、云中、上谷、辽东等郡,经常遭到匈奴的骚扰。匈奴骑兵所到之处,蹂躏庄稼,劫夺财产,杀略吏民,抄掠人口,把大量汉人俘为奴隶。
高祖去世后,冒顿单于探得惠帝柔弱,竟写信给吕后,书信中有意侮辱、谑笑吕后,说什么:“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后知道当时汉兵不足以与匈奴对抗,而对高祖白登之围记忆犹新,于是只能忍气吞声地写了一封回信给冒顿,信中说,自己“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最后送去了几匹好马,才算了结了这桩有损于大汉王朝尊严的丑事。
前174年,冒顿单于去世,继位的是其子稽粥,号老上单于。
南越王赵佗(前204—前137年在位) 真定(今河北真定)人。曾为秦将领,率兵南戍五岭,任南海郡龙川令、南海尉。后反秦自立为南越王,在六十余年的统治中,对南岭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前222年(始皇二十五年),秦灭楚后,以灭楚大军为主力,南戍五岭,开始了统一“百越”的历史性进军。前214年灵渠修成后,秦派尉任嚣、赵佗、屠睢等将领率“楼船之士南攻百越”,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同年,秦在南岭地区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大部。第二年,秦又将五十万罪犯谪戍到这里开垦土地,与越人杂居,这对岭南地区的开发起了积极的作用。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岭南地区关山阻隔,与中央断绝往来。秦王朝委派的南海尉任嚣临终前,与龙川令赵佗分析形势,以为“秦为无道,天下苦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嘱赵佗拥兵自立,并提升他为南海郡尉。任嚣死后,赵佗杀死了秦派置的官吏,以自己亲信代替,聚兵自守,举起反秦旗帜。当秦灭亡的消息传来后,赵佗于前204年兼并桂林郡、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控制了岭南地区后,赵佗把它治理得井井有条,汉高祖曾赞他“能和集百越”,“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越人相攻击之俗益止,俱赖其力”,避免了像中原地区那样的战乱局面。
当时,中原大地正忙于楚汉交战,无暇顾及南越。前196年,刘邦稍定国事后,派陆贾出使南越,向南越王宣扬西汉“国威”。赵佗对西汉王朝既仰慕又畏惧,遂欣然接受刘邦给予的“南越王”封号,从此他“称臣奉汉约”,成为西汉王朝下的一个属国。
南越王赵佗称臣于汉后,“与剖符通使”,每年向汉朝进贡石蜜、蜜烛、鲛鱼、荔枝等土特产品,又在边关与汉互通市场,进行贸易。同时,赵佗上书朝廷,建议中央派没有丈夫的女子一万五千人到岭南来为士卒“补衣”,这对安定从中原来的士卒和人民的情绪,愿意长期留居岭南起了一定作用。他还把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给越族人民;尊重越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他自己也学习越族“魋结箕踞”的风俗,并自称“蛮夷大长老夫”。他的这些统治方法,对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刘邦的赞扬,说他“能和集百越”。
高后四年(前184)五月,吕后执政时,朝廷有些官员提请禁止市易,不能把中原铁器及雌性马、羊、牛运往南越国。赵佗派内史藩上书,请恢复市易,吕后不准。赵佗后又派中尉高、御史平等先后入朝请求,但都被吕后扣留。吕后又派人发掘赵佗在家乡的父母坟墓,逮捕其兄弟亲族。这些做法对南越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也破坏了民族关系。赵佗反对吕后的这项政策,于前183年自称南越武帝,与汉朝皇帝抗衡。他还以为这些做法,是汉皇朝受了长沙王挑拨之故,于是出兵攻打长沙国,一度控制闽越、西瓯,成为“东西万余里”的大国。吕后派周灶率军出征南越。(汉初汉军使用过的两幅帛制长沙国南部地区的地图,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这是我国现存发现最早的地图,也是反映当时汉和南越关系的重要资料。)汉军因受瘴疫所染,一年多也未能抵达岭南地区,吕后去世后,只得收兵罢战。
文帝即位后,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喻盛德”的和亲安抚政策。文帝为赵佗亲冢置守邑,每年祭祀,封官厚赐其兄弟。丞相陈平再次推荐陆贾出使南越,要其说服赵佗去帝号,继续对汉称臣。赵佗本不想反汉,见汉使到来,惶恐自称“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汉也”,归汉之心迫切,后又谢罪道:“蛮夷大长老夫臣佗……妄窃帝号,聊以自娱。”“今陛下幸哀怜,复故号,通使汉如故,老夫死骨不腐,改号不敢为帝矣!”从此,南越王又称臣于汉,每年进贡、朝请,维护了汉与南越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前137年赵佗病故。
评:汉初赵佗建立的南越国,是西汉政权下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成分的藩国,既与匈奴不同,也与其他诸侯国有异。这种藩属关系,在汉代中央政权尚不够有力时,能维持一方的稳定局面,对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岭南地区的开发,应该说赵佗有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