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六晚九进化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和新上司一起战斗(2)

操作方式的改革在紧锣密鼓的试点中,结果竟如周宁所言,并不适合东湖业务,效率没有得到提升。Peter眉毛拧成了一把,显得很难接受这个结果,叶锦秋敲门看到他的表情,有些心疼这位长辈,他自从到了意朗,工作日晚上加班到深夜、周六加班开会都已经成了常态,但信心百倍的改革居然宣告失败,打击不可谓不大。“Peter,下周总部月度例会你的分享内容,是不是做些调整?”本来是要分享最终效率提升数据的,现在肯定不合适了,“要不就分享一下我们区域的内部管理吧,我觉得您教给我的这套‘办公室如何管理现场’的方法论和工具,对总部和其他区域来说都很有价值。”Peter点点头,轻声说可以,只简单交待了主要框架和展示风格。

Peter前东家都是成熟规范的大企业,办公管理系统自动化程度很高,很多经营情况都在网页或APP上能直观看到,但意朗达不到这个程度,虽然经营数据在线化已经成立项目组,但要做成还有得等。叶锦秋听了Peter的描述,自学Excel高阶技能,硬是做出了一套堪比设计精良的网页的模板,数据与各子表数据链接,自动更新,文字描述和分析也都固定模板,简洁明了。提交第一版给Peter的时候,他特意回了邮件,“Excellent!”,但随后就把叶锦秋叫过去,从内容到格式提出七八点意见,细到希望数字统一用千位分隔,把自诩为完美主义者的叶锦秋惊得说不出话来,但心服口服。

定稿并开始运用之后,Peter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查阅叶锦秋为他准备的前一日运营简报和利润预估数据,他对数字的敏感度极高,如果数据源有什么问题,他总是一眼就看出来,然后眨眨眼睛跟叶锦秋说“你来看看,我是不是眼花了”,搞得叶锦秋尴尬不已,于是她每天都要检查三遍才发给他。至于数据中反映出来的运营问题,Peter也总是能看到更多,叶锦秋发现仅仅具备简单的业务知识和基本逻辑是不够的,行业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但要她再到运营中心去做每天十几小时、没有正常周末和节假日的工作,她也确实提不起兴趣,好在身边有巨人的肩膀可以踩,她就跟着Peter学,举一反三。

据文威传回来的线报,Peter这次月度分享也很成功,大老板没有对改革试点的失败多说什么,二老板则依然很信任Peter,对分享内容很感兴趣,想在自己的区域推行,大老板干脆一锤定音,要求总部对区域的管理也应用类似的报表和机制,以后每月会议加开一次,每次各区域做经营情况汇报。

管理方法获得总部的认可,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区域内部自行管理的时候,可以实打实地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变成总部述职之后,有些话却不能说得太直白了。Peter参加过一次之后就找叶锦秋透了个底,“Jane,我们的报告太实在了,需要调整策略。暴露问题不是一件坏事,但如果听汇报的人并不能帮忙解决问题,而是当着所有核心高管的面不断challenge,一味追着我们要解决方案和完成时间,那么我觉得没有必要暴露问题了,我们自己内部努力解决就好,除非需要总部的资源或支持,我才有必要跟老板说。其他区域的负责人都比我懂老板的性格,他们都在避重就轻甚至粉饰太平。”

叶锦秋无可奈何,她躲开了做假账,却没有躲得掉做假报告。模板是统一的,该写的模块一个都不能少;数据是不能做假的,那性质太恶劣了;只能用文字说明去引导听报告的人,甚至是编一些借口和理由去应付。于是每两个星期,她就要做一次“自圆其说即可”的开放性试题,比当年备战高考还累心,因为觉得这工作实在是有些浪费时间。向其他区域的人一打听,他们也差不多。

“羊羊,你说大老板看不出有些报告内容是强行在修改结论吗,看不出这些是借口吗,大家哄来哄去的有意思吗?”叶锦秋忍不住吐槽。“知道肯定是知道,”文威参加过会议,他都看得出,老板当然也看得出,“但也没办法,人都有自尊心虚荣心,老板也没法要求大家自觉把做得不好的全都拿出来当靶子。而且老板有老板的办法,他虽然现在去运营中心去得少了,但他对自己的江山草木烂熟于心,哪里树倒了,哪里花残了,他的目光是最敏锐的。所以呀,虽然报告编得很辛苦,区域汇报的时候还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你个小猴子每次整理这个报告都呕心沥血的,其实你Peter叔叔现场做报告的时候比你难多了,永远不知道老板会细问到哪个程度,每次都是即兴表演。”

文威说的是事实。每次拿到叶锦秋准备好的经营报告,Peter都要细细和她对一遍,力保所有数据准确,所有问题的原因和方案既不能沉甸甸又不能轻飘飘,并且每一次都会比上一次准备更多的报告外数据和信息,显然是根据上一次被问倒的点特意补充的。叶锦秋不得不对区域各种经营数据烂熟于心,因为Peter甚至会在清晨或深夜发微信问她某某项目上个月的利润率是多少,而她可能在上班或下班的路上,手边没有电脑,只好平常把信息多存进人脑。其他区域的总经理也同样每次会议都如同历劫,除了二老板,大约因为老板对她还给些面子,而且华北区的底子相对来说是最好的,她的助手说她准备报告并不慌张。

开完3月的月度会议回到申城,Peter的脸色有些难看,那两个品牌大客户的业务迟迟未能盈利,大老板言语之中已经失去耐心。“Jane,你帮我评估一下,如果把那两个业务从申城搬到禾城去,能不能快速实现止损。”禾城的库房租金和人力成本都低些,自然能快速降低成本,但货物、设备、人员都要迁移到另一个城市,这对一个仓储业务来说是很冒险的,而且,禾城是周宁的地盘啊。Peter表示区域归属问题不需要考虑,马上区域划分又要调整,“现在重点是华东的利润必须有明显的突破。”

叶锦秋不敢怠慢,快速给了粗略的一版计算,不考虑其他风险因素,搬到禾城,按禾城仓租和人工市场价,再辅以5~10%的效率提升,两个业务就能实现微盈利,但一旦效率提升没有做到,搬仓就只是缩减了亏损面,依然无法盈利。Peter直接拨了电话,肯定地告诉大老板,经过初步测算,搬仓能解决项目亏损的问题。他丝毫没提存在的风险,叶锦秋在一旁听着,内心有些打鼓,看来Peter这回是真被逼急了,没有向老板提示风险,也就意味着他打算自己承担所有的风险。

文威听了没有觉得意外,“Peter非常需要成绩证明自己,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改善是很缓慢的,公司的IPO计划等不了太久,架构调整布局等不了他太久,他自己的自尊心也等不了他太久,所以只能冒点风险出奇招了。”

“如果整个团队给力的话,可能有惊无险,如果团队跟不上,这样做会留下很大的隐患。”叶锦秋担心这奇招会弄巧成拙,“看现在的情况,我觉得我们区域的运营中心负责人良莠不齐,带那两个业务的刚好属于‘莠’的那一拨。”

文威笑她:“他们都是有至少六七年行业工作经验的人了,你这行业新兵蛋子居然还看不上人家,小猴子有点飘了噢。”“我才不是飘,”叶锦秋立马反驳,“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我见过好的运营中心管理者,当然也就知道什么样的是优秀的,什么样的是不合格的咯。”

Peter马不停蹄地开始拜访那两家客户,带上叶锦秋准备好的材料,大谈特谈长久的合作需要双方共赢,在申城的运营成本实在过高,就算换其他供应商来做,也都是难以支撑,而搬到禾城能够降低成本压力,发货时效也没有影响,等运营稳定下来,意朗通过优化提升实现盈利,非常乐意向客户让利,双方可以协调新的报价。客户当然对意朗的亏损心知肚明,如果换供应商,要找到同样性价比的有点难度,最后就都同意了,只是其中一家是世界五百强快消企业,质量管控体系相当严格,业务搬仓的方案层层审批完已经到了4月底。

华东区的利润情况还没有太大起色,但Peter的管理理念、行业资源和搬仓奇招似乎让他获得了大老板的极度信任,新的组织架构调整提前出炉。原先考虑禾城是周宁的大本营,虽然禾城在地域划分上不属于华西,也还是暂时划到华西,这次将禾城划归华东了,华南的闽地赣地也划归华东,总部的业务支持部也向Peter汇报工作。二老板赵瑜除了华北区,还兼任总部经营管理部负责人。看得出来,棋局再一次向终极布局靠近了。

虽然各区域的业务营收占比没有太大变化,但“老巢”被人端了这件事,对周宁来说又是一次打击。大老板如此布局,是为了进一步打击周宁,还是为了进一步扶Peter上马,又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连文威也说不清楚。Peter也很意外,“这次架构变化老板没有提前跟我说,估计也没有跟周宁说,赵瑞现在真是有点‘天威难测’的感觉了。”说着,他还讲起了十年前的故事,那时候赵瑞还是个小公司的小老板,自己上阵做销售,在BJ攻关一个大客户,那大客户的物流部负责人是Peter的好友,这位好友就支使赵瑞义务帮刚跳槽BJ公司的Peter找住处,40度的高温下,赵瑞车接车送,汗流浃背地带Peter看了一处又一处,还安排餐食冷饮,最后房子是给Peter找好了,业务没有拿下来。“去年意朗的组织部部长带我跟大老板见面的时候,说实话我呆住了,原来现在这个估值百亿的企业的老板,就是当年那么卑微的那个小老板。”Peter很感慨,“赵瑞能屈能伸这一点,我是真的佩服的。现在他在‘伸’的阶段,驭人之术深不可测。”他盯着看了一会儿窗外的雨,转头对叶锦秋说:“Jane,我想华东的业务必须尽快出成绩,大老板此时此刻信任我,不代表会一直信任我,如果不能尽快给他交一个满意的答卷,难保我不会成为下一个周宁。”

杨文静告诉叶锦秋,公司公告出来的第二天,周宁就搬去了锦城,整个华西区的区域管理部门都去了,第三天就在锦城开了会,周宁表态自己拥戴公司的决定,每个人都要像一块砖,公司哪里需要就哪里搬,做好公司需要大家做的事。开完会,他还发了一条朋友圈:“收拾心情,继续上路,为意朗的辉煌未来。”不到一个小时,意朗上上下下给他的点赞已经上百个,其中包括大老板和二老板。

叶锦秋跟文威讨论:“我看周宁在能屈能伸这一点上也很了不起,如果Peter受到公司这样的羞辱,我觉得他不一定能这样忍辱负重。”“我倒是觉得,不是性格方面的差异,是因为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文威有不一样的看法,“周宁的行业资历没有Peter那么深,年龄也比他小了十几岁,再吃点委屈也正常,Peter可选择的机会很多,未必一个上市大饼就能套牢了他,另外,现在他可能不愿意受这样的委屈,但他年轻时候没准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阶段不同罢了。”叶锦秋心知他说得对,嘴上却不认输,“哎呀,我这就是gossip而已,你干嘛总是给我分析一堆?你是我的男朋友还是我的人生导师啊?”“你这泼猴,难道我要顺着你的话跟你一起夸周宁吗?对不起,夸谁都行,就不可能夸他。”原来他还是一直都无法原谅周宁。知道了他这点小心思,叶锦秋被喊“泼猴”也没有生气,自顾自咯咯笑了起来。

搬仓的现场筹备工作也开始启动,除了那两个客户,原先在禾城的另一个大客户由于仓租到期,也一并搬迁到同一个新的运营中心。Peter从老东家新找来一位运营总监Daniel,入职一个月稍微熟悉业务了,正好负责统筹这次业务搬迁,他汇报说筹备非常充分,没什么问题,Peter也就放心去处理新业务运营的问题了。

这个年头是销售部地位急剧上升的一年,意朗实在非常需要新的客户新的财源,才能让整个业务结构更健康更有潜力。原先的KA销售部招兵买马继续开发品牌大客户,大老板从东湖集团闻名江湖的销售铁军挖来一员大将,组织新另一个销售部,专门开发中小客户,在销售团队中也形成了竞争。两个销售团队也参与每月两次的总部汇报,何况除了会议上被盘点业绩的压力,他们的薪酬设置标准也完全是业绩导向,因而他们打鸡血的状态比运营部门更甚。客户数量增加的曲线非常陡峭,东西南北各区频繁开仓,尤其是华东,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南北居中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客户数量最多,运营端的压力也最大。

东湖业务板块的人才梯队比较完整,被迫不断为新业务输血。这个动作由于是大老板的意思,所有区域都在进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成熟业务的管理人员换岗之后居然出现大面积的水土不服,因为东湖业务不同环节和不同职能部门的分工已经非常明确,而小的业务往往大小事务都需要人数有限的管理者一肩挑,对管理者综合能力的要求非常高。Peter只好亲自开管理特训班,把区域各管理部门都组织起来,为华东区域主管级以上人员授课,进行招聘、培训、后勤、现场全流程管理、流程优化、人才梯队搭建、书面表达能力、多任务工作能力等等全方位的培训。叶锦秋负责磨课件,忙了一周才终于把所有模块的课件都让Peter点了头。周末分了三批,讲了三次,叶锦秋讲一个课都已经口干舌燥,讲三门课的Peter直接讲到声音沙哑。

周日晚上Ben就向锦秋发来微信为父亲打抱不平:“姐姐,贵司这是什么工作节奏?我爸居然周末加了两天班,累得都说不出话来了。他以前工作日都不加班的,周末和假期就带我妈到处去玩,现在完全变了个人,我都怀疑意朗给他下降头了!”叶锦秋噗嗤笑了出来,这弟弟说得很贴切,Peter真是被下降头了,他安排资深人员给资历较浅的人做日常辅导,居然还自掏腰包给资深人员准备奖品,鼓励他们好好帮带,那可是好几部最新款的iPhone!“Ben,Peter有没有告诉过你们,他为什么在意朗这么拼?”其实她也很好奇Peter为什么会这么投入,“是因为意朗上市能让他早日退休吗?”Ben发了一个点头又摇头的表情,“这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挺正能量的——他说意朗的基础确实很弱,跟扩张速度有点匹配不上,他在这儿有一种久违的大刀阔斧开天辟地的感觉,年轻的时候为外企拼命,现在为自己国家的年轻公司拼,很有意义。”叶锦秋有些惊讶,她倒是没想到还有这份情怀,“那你让阿姨好好给他做点好吃的补补吧,Peter这是找到了少年郎的朝气和拼劲,自己乐意拼,估计谁也挡不住。”

Peter签了文件,站起来拍拍脸颊,收拾好背包就出发去禾城了。一周之后,库存整理完毕,积压的订单也都基本发完,留了Daniel继续善后,Peter才回到杭城的办公室,整个人瘦了一圈,白头发似乎都多了几缕。饶是如此辛苦,也只有苦劳没有功劳,在月中会议上领了个烂草莓奖。在会议结束后的聚餐上,周宁给Peter敬酒,祝酒辞是“祝贺得奖”,Peter面带微笑,答曰“军功章有你的一半”。“火药味这么浓?”叶锦秋听文威转述的时候感到很不可思议,“那老板听见了吗?”文威点点头,老板听见了,在旁边面无表情,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谁知周一上午叶锦秋送文件去Peter办公室的时候,只见他颓唐地躺在办公椅里,闭着眼睛揉着鼻梁。叶锦秋敲了两下开着的门,见Peter睁开眼了,就用眼神询问他怎么了。“搬仓出问题了。刚才Daniel打电话给我,原先华西的那个业务,事先两边已经讲好要怎么配合,也请华西区与客户做好沟通,搬仓的两天暂停发货,结果事到临头才发现他们根本没跟客户沟通好,库存运到新仓也完全乱了。”“周宁这事做得也太不地道了,这不是给我们挖坑吗?”叶锦秋心里这样想,不小心也这样说出口了。Peter摇摇头,“挖不挖坑的,怪不了别人,只能怪我自己不小心,没有多过问一下筹备细节。Daniel也应该到他们老运营中心去看看的,太轻信了,才会踩到坑里。”

华东的管理人员特训卓有成效,新业务的落地比其他区域更顺利一些,Peter拿了烂草莓奖之后的一次会议,两位销售总经理都专门提出非常感谢Peter,最终为他赢得一个红草莓奖。新客户进入的节奏非常快,老业务也永远有新的问题需要处理,工作推着意朗人不停地往前走,不管是红草莓奖还是烂草莓奖,带来的喜悦或失落都难以持久。

实际上,新业务的承接隐患重重,总部的客户准入审核部门对区域现场情况不够了解,很多业务运营下来才发现根本没有利润,合同一签就是一年,又没有办法重新与客户协商报价,运营经理们受着利润指标考核,慢慢地就很抗拒新业务的进入。按照公司规定,新业务如果落地过程中有争议,可以由相应的运营和销售总经理协调确定,但他们这个级别的人根本不可能亲自去协调大大小小的项目,所以很多时候销售同事就直接找叶锦秋,运营中心有意见也找叶锦秋,在这件事情上她成了实际上的“话事人”。根据Peter交待的评判原则,她也勉强可以做出裁决,更多的业务她会最终同意落地,因为Peter叮嘱尽量顾全大局,不能为了自己避免风险,就拦了公司的财路。运营经理们怨声载道,认为区域管理部门太不体恤民情,利润指标可是运营部门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如果没达标,公司才不管你是承接了多少烂项目导致的,那都会变成“运营水平问题”。

叶锦秋问了其他区域的情况,大家都有这样的问题,经常和销售部掐——销售部认为报价已经是行业里面的高标准,如果运营不能做,那就是运营能力问题,而运营部门又认为销售没有搞清楚状况,为了自己的业绩强行塞劣质项目进来,一旦签约落地就非常被动。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收入和利润的增长都是空中楼阁,甚至业绩倒退都有可能。

Peter也清楚这个问题的存在,让叶锦秋列了个提纲,包括各方诉求、主要矛盾点、审批进入和退出机制建议,召集华东所有运营中心负责人讨论后,请两个销售部门也派代表一起协商,最后请叶锦秋形成正式建议方案,又带她去了一趟鹏城总部,和总部业务支持部的人沟通定稿。这个方案确定了不同类型业务的基本操作效率目标,进而确定了报价标准,同时也结合现场操作情况对合同条款进行风险规避,对新项目复盘、改善或退出也做了明确规定。这个方案,由于叶锦秋有运营现场的经历,也有区域和总部管理的经历,又听Peter的愿意顾全大局替销售部门考虑,算是不偏不倚,最终成功让参与各方都各让一步,好歹一致同意通过了。以后照此执行,至少不用推来推去大动干戈了,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