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新大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编者按
东南亚——“新大陆”?

东南亚能否成为疲弱世界经济的“新大陆”?

曾享有“世界工厂”美誉的中国,已不再是西方资本的乐园。随着中国制造业成本的节节攀升,嗅觉敏锐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转移战场,前往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如今的东南亚亦如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人口密集、消费潜力巨大。

耐克、阿迪达斯、彪马、H&M等服装企业已经逐步将工厂和订单转移,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4年间,东南亚已分流中国制鞋业30%的订单。

高科技企业也将目光转向了东南亚。三星手机在越南、印尼布厂,自2015年起,将有超过50%的三星手机在越南生产;微软也将Windows Phone的大部分工厂从中国转移到了越南河内;苹果手机的最大生产厂商富士康集团,已计划在印尼投资10亿美元建设生产和研发基地;国产手机华为、小米、联想、OPPO也正考虑将生产阵地转移至印度、越南、缅甸等国,以期在东南亚白热化的价格战中再降成本杀出血路。

但东南亚真能撼动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吗?

东南亚的投资环境并不乐观。基础设施的匮乏大幅加增了投资成本。制造业虽能享受廉价劳动力,但在投资设厂时,却常常需要从他国采购配套设备运至生产国;此外,东南亚道路交通匮乏、金融业等配套服务的落后也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东南亚各国普遍交通混乱、电压不稳、劳工技能低下、罢工频发、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局动荡,造成了投资风险的增加。

事实上,西方国家涌入较高风险的东南亚,并不是简单的经济投资,而有更多的政治考量。

印尼雅加达——万隆的高铁竞标一波三折,由于日本的参与,中国最终做出印尼政府“无财政负担和无需债务担保”的退让;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缅甸密松电站由于NGO的强烈反对而被迫叫停;莱比塘铜矿也成为缅甸国内政党博弈的牺牲品;此外,欧洲、美国、日本三方在东南亚资助了大量NGO获取情报、阻挠中资项目的发展,美欧日已在东南亚形成了不成文的默契——共同扼制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近些年已发生多起针对外国投资者,特别是中国企业的暴力事件。

过去几十年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与东盟的关系逐步从对抗走向合作,东盟国家以期搭乘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转移的顺风车,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但面对北方政治军事力量崛起的大国,东盟各国对自身的安全状况深表担忧,部分东盟国家与中国围绕南中国海的领土主权存在争议,该问题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潜在军事冲突引爆点。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呼吁美国重回东亚制衡中国,为破解安全困境,东盟国家甩开中国,将希望寄托于美日。近日,包括美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在内的12个国家,终于达成历时8年谈判的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协定TPP,该协议被认为是美国限制中国在亚洲日益上升的影响力,是与中国争夺全球贸易新规则主导权的一次胜利。而根据TPP,中国每年将因此损失大约1000亿美元的出口。

尽管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以期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中杀出一条血路,促进亚洲共同体的发展,但面对美国的“美湄合作”、“重返亚洲”的战略,分析人士对“一带一路”战略在东南亚的推进充满悲观。

作为政治经济博弈的聚合点,东南亚能否成为疲弱世界经济的“新大陆”?东南亚市场的投资价值究竟如何?低门槛准入的不健全市场又蕴涵着哪些风险?制造业的大量涌入对当地民众带来什么影响?企业应该如何避免在地缘政治的大国博弈里成为牺牲品?面对经济发展和自身安全的考量,东盟对中国究竟存在何种矛盾心态?美国为何要撇下中国拉拢各国构建TPP?

本期商周特刊希望从“东南方的潜力”“未知的恐惧”“新殖民的血腥”三个主题切入,对该地区的投资潜力、政治经济走向、平衡博弈的现状入手,以期为您带来一个多角度的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