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之雄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3章 终于出手了

郭宗训问陈诚,江陵城那些人抓回来有没有再审一遍,“回皇上,那些人送回来之后,奴婢又重新审了一遍,口供没有问题,因为他们都是隔离开的,看守的人都是咱们的人,而且我们的人都是两个人以上一起接触犯人,犯人没有串供的可能。审讯确认,他们都是赵匡义的亲随,其中有两个曾经跟随赵匡义来过东京,我们的人见过。这次行动是赵普和赵匡义安排他们做的,他们也没有见过赵匡胤来安排什么。”

“你怎么看赵匡胤的角色?”

“皇上,这里面还是有两种可能,一就是赵匡胤暗地里指使赵普和赵匡义办这件事,二就是赵普和赵匡义背着赵匡胤办这件事。不过从现在赵匡胤的处境来说,这件事失败影响更坏,他必将再次失去权力,估计再也没有机会了。即使成功也不一定轮到他被重用,难道他不觉得皇上在提防他吗?”

“你是觉得赵匡胤不知道这件事?”

“因为对于赵匡胤来说,即使原来有图谋,但是现在这种情况,不再节外生枝,起码在扬州还有机会参与讨伐南唐,还有机会立功,这是最好的选择了。”

“嗯。”

“好吧,韩微,通知一下范质、魏仁浦、王朴、张美、张永德、慕容延钊、向拱、韩通、袁彦、高怀德、张令铎、宋延渥、王全斌、潘美下午来开个会,看看该怎样处理。”

“是。”

郭宗训看着各位不明就里的中枢重臣,有点不好意思,“实在是很抱歉,把你们的休假打断了,不过,这件事有点特别,你们班师途中,在江陵城发生了一件事,你们有些人是亲历者,北路的向拱等人就没有见到,韩微,你来说一下详情,大家听一下,看看怎样处理更为稳妥。”

于是,韩微就把江陵城张贴小传单的事说了一遍,又把那些已送回来的犯人的口供复述了一遍,只说事实,一点推测、评论都没有。

张永德听完之后脸色很不好,这是他心头的痛,本来张永德非常欣赏赵匡胤的才干,以前经常给机会赵匡胤、经常向先帝推荐赵匡胤,看着赵匡胤出类拔萃的表现,深感满意,自认为是为国举贤。没想到自从先帝大行,皇帝把自己调回来之后,让自己看到赵匡胤私底下的一些班底,着实吓了自己一跳,自己实在是太大意了,本来这些都在自己眼皮下发生的事,自己偏偏没有留意,没有把这些事串起来想想,假如他们要起事,真的很麻烦。

去年年初,赵匡胤被派到扬州,自己还为他说话,为他送别,为什么他就不为我想一想呢?难道我对他还不够好?

现在我得胜归来,你的弟弟派亲信来江陵城传谣言,分明就是想逼我造反,想让皇上对付我,幸亏皇上早就有言在先,否则我就麻烦了,哇,如果他们跟随我出征,会不会在江陵城逼我造反呢?想到这里,张永德冷汗都冒出来,幸亏皇上把南征行营的职权拆开了,又是监军、又是参谋长,还有赵匡胤的那几个兄弟也不在自己身边,否则真的很难说会发生什么事。如果赵匡胤一直有这样的图谋,真是心腹大患,谁知他什么时候发难?

众人听完,都不做声,不知道皇上叫他们来是什么目的,听完这些消息,不知道皇上想怎么做,所以不好表态。

沉默了好一阵,郭宗训看到众人沉默,就清清嗓子,“朕一向以为判断一个人好坏,要听其言、观其行,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猜测并没有好处,相互不信任必定难以一起办好事情。咱们的目标远大,一两个人是办不来的,咱们需要更多人一起来做,才能办好。”

大家一听,哦,猜测并没有好处,就是不能确定的就不算,看来赵匡胤算是避开一劫了,不过赵匡义和赵普这样干实在是太下作了,如果得逞,只怕大周早就是开打内战了,不知在座各位谁跟谁在开打呢,自己也不一定能逃过一劫。

“皇上,应该把赵匡义、赵普缉拿归案审查一番,看看这样做目的何在?主谋又是谁。”

“把赵匡胤调回来一同调查一番。”

“目的何在?最好就是张永德起兵打回东京,他已经带走大部的禁军,皇上只能调回李重进、王审琦、石守信的部队,向拱的部队、甚至赵匡胤的扬州兵,一起保卫东京,那时你们看看这些部队都听谁的?听李重进的,还是听赵匡胤?”

“如果张永德攻势凌厉,这确实很明显,他们都是大周的精锐,大周腹地又没有什么部队可以抵挡,很快就可以直达东京。”

“赵匡胤拖慢节奏,或者在附近等着,也许张永德和韩通就会在东京城下就会打作一团,皇上必定求着赵匡胤来救驾。赵匡胤完全可以等战况见分晓再动手,最好就是两败俱伤,赵匡胤来捡漏,然后把赵匡义的谣言扩大化,这样他就可以夺取大周的江山,因为大周的江山是姓郭的,如今的皇上是姓柴的,以后姓赵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但是皇上明明是姓郭啊?”

“他们一定会说先帝实际表面姓郭,实际姓柴啊,柴守礼还在西京。”

“哦,怪不得要说皇上原来姓柴,就是为了自己篡位的接口。”

“会不会是赵匡义和赵普的图谋,给赵匡胤制造一个机会?”

“如果赵匡胤管不住赵匡义和赵普,纵容他们胡作非为,也是难辞其咎的,他们俩干的这些都是为赵匡胤谋划的,没有赵匡胤,赵匡义和赵普什么都不是。”

“虽然这样说,但是让他们这样不时地捣乱也很麻烦,万一引起别人猜忌了,就必然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赵匡胤本乃良才,追随太祖、先帝,为大周立下汗马功劳,如今未知事情原由,亦不宜莽加评论,不如宣他回来一问究竟,至于赵匡义和赵普,应该派人缉拿回京查办。”

“皇上,臣以为应该让张枢密副使把‘契丹入寇’的事情说一下,让大家知道一下更好。”王朴提议。

“哦,好吧,麻烦张爱卿说说。”

“是。”于是张美就把去年大年初一发生的‘契丹入寇’的事情以及实地调查的结果详细地说了一遍。

“哇,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契丹入寇’来得这么突然,这又是赵普办的事?赵匡胤指使?”

“据我们调查,一开始两名镇将死口不认,只说是不满意皇上的克扣钱粮,从而派人假扮契丹入寇、谎报军情希望换取一些钱粮。不过我们已经查实,钱粮没有短缺,是他们私下扣下饷银,然后煽动部下去作乱。十一月还是粮饷充足,此事发生之前几天,有东京口音的来客秘密拜访守将,随后就走了,没几天,就爆出粮饷没有了,之后就出现‘契丹入寇’的报警。”

“幸亏我们明察秋毫,妥善处理了这件大事,否则,大军一动,后面发生什么事真的很难说。”

“前一阵时间,我们把那两名镇将带出牢房,带他们去看各自在东京的家人,一开始他们还以为朝廷虐待他们的家人,我们派人把他们的家属找来,询问为何生活窘迫,一再追问之下,他们的家人才说出实情,现在世人皆唾弃卖国贼,因为他们叛国,所以家人失去军属的待遇,家人被所有人唾弃,很难找到工作,之前的积蓄已经花光了,现在靠救济度日,原来的兄弟也是私下偶尔接济一下,非常窘迫。”

“他们看到家人非常痛恨地咒骂自己为什么要做叛国贼,特别是小孩,极为痛恨有个叛国贼的父亲,他们很后悔,怨恨赵普要他们做这等坏事,也没有照顾好他们的家人,自己只是奉命行事,没有想到这是叛国的行为。”

“不是所处决了吗?”

“处决的是两个死囚。把他们送回来,方便以后查根究底,省得死无对证。”

“哦,那‘契丹入寇’就是赵普策划的,赵匡胤指使吗?这两名镇将为什么甘愿做此等事?”

“这两个镇将原来是赵匡胤的亲兵,获赵匡胤提拔到殿前司,积累了军功,又是赵匡胤把他们提拔去镇守镇州和定州的,所以对于赵匡胤必定俯首听命,他们都没有说这事是赵匡胤的安排,只是说东京来的使者是赵匡胤的家人,他们认识,来到州府就拿出信物,还有赵普写的具体安排,确认无误就照做了。”

“臣以为,这件事没有赵匡胤的首肯,赵普办不了,赵匡胤是主谋无疑。”

“皇上,如果赵匡胤这样做,皇上不应该姑息他,即使他以前立了多大的功劳。”

“想不到赵匡胤是这样的人,以前同殿为臣,相当友善,毫不做作,但凡有任务,必定争先,通常都是出色完成任务,有赏赐也不独享,十分宽厚。”

“会不会是赵普教唆的呢?或者赵匡义、其他人挑唆?”

“赵匡胤有错在先是必然了,至于罪不至死,乃念其之前的立下的汗马功劳,建议把他调离扬州,调到房州为防御使,给以他反省的机会。”

“臣附议。”

“范爱卿,您怎么看?”

“‘契丹入寇’赵匡胤必定有责任,应当惩处,至于江陵城的挑唆张永德的事还是审问一下赵普、赵匡义就知道是否跟赵匡胤有关,如果有关,那赵匡胤就罪加一等,应交大理寺查办,查清楚再处理,他这样的作为实在是不适宜再掌军了。”

“那岂不可惜?”

“皇上,正所谓德才兼备,没有德行,有才能,那才是祸害啊。”

“王爱卿,您有什么意见。”

“臣附议范宰相的提议,可以由枢密院下令传赵匡胤回来述职。等他出发之后,再由大理寺官员协同禁军缉捕赵普、赵匡义回来,韩通派人通知水师王明配合。至于扬州军,由扬州刺史掌管。”

“好。马上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