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区块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数字货币

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金融业的繁荣,人类的财富不再是实物和货币那么简单,而是有了股票(股份)、债券、保险、外汇、期货等各种变化形态。但无论如何,法定货币依然是本源。

更大的变化来自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诞生。货币逐步实现了数字化,可满足快速、远距资金流动的需要,如消费、转账、兑换等,避免了提着大量现金来回奔波的低效、不便和危险,还不易受伪钞的困扰。现代银行业发明了银行卡,包括用于资金储蓄并使用的借记卡(debit card)和可凭个人信用进行消费透支、先用后还的信用卡(credit card),实现了国际标准化,达到了在不同银行间互联互通的操作目的,消费领域开启了“无现金交易”时代。近年来,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领全球风气之先,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支付”功能迅速普及,从买早点、坐公交、发红包,到购买大件商品、异地跨行转账,都可仅借助一部手机扫描二维码或在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的APP点击几次即可完成,连银行卡都免了,完成了到“无卡片、无现金”交易的华丽转身。

“请配合做个小调查好吗?”Alice递给好朋友Bob一块巧克力,“你身边有多少钱?”

Bob毫不客气地把巧克力塞到嘴巴里,掏出钱包,抽出几张皱巴巴的纸币和几个硬币,含糊不清地说:“43块8。可以请你喝咖啡。”

“谢谢啦!但是我不是这个意思。你其实应该不止这些钱。”Alice指着钱包里的一卡通校园卡,“饭卡还有余额吧?”“嗯。”“还有银行借记卡里没有‘月光’吧?”“对。”“哇!你有一堆健身卡、购物卡、会员卡、折扣卡……”

大大咧咧的Bob并不在意自己的小隐私被翻个底朝天,笑嘻嘻地说:“也许我的‘身价’没有40多块那么低!没在钱包里的还有信用卡积分、航空公司积分、游戏币呢!看来我的很多财富变成数字隐藏起来了!”

货币经历了从实物到数字化的演变,目前处于双轨并行的历史阶段。同时,广义的“币”还可划分为是否由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是否通用、是否数字化等多个维度。

为了更好地从概念上对“币”加以区分以准确理解,不妨将由主权国家发行的数字化货币称为电子货币(electronic currency),而将除此以外的数字化“代币”称为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其中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新生代数字货币被称为虚拟币(virtual currency或token),有别于由机构发行和管理的其他数字货币(如游戏币),如图1.2所示。因为数字化的“币”实际上就是用一串二进制数据表示的信息(通常为加密信息),对应一定的价值,所以更像是一种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上通行的数字令牌(token)。

图1.2 不同“币”的分类示意图

脱离了货币的实物形态,数字货币更加灵活、高效。例如,购买一样价格为89.62元人民币的商品。如果使用现金交易,需要用50元、20元、10元、5元各1张纸币外加4个1元、1个5角、1个1角和1个2分硬币组合起来支付;如果买家身上没有带那么多零钱,只有100元纸币,则卖家需要用纸币和硬币组合起来找零。因为不同币值的纸币和硬币总是有限的几种,交易过程中买家和卖家都需要费时费力计算、凑数和清点,买家还经常为减少口袋里丁零当啷的零钱而动足脑筋。但如果采用电子货币、数字货币进行交易,则免除了拼凑的麻烦,也不需要找零,无论多大、多小、多零碎的币值都能轻松付款、收款。

Bob对此深有感触,“有一次买东西,就差1分钱现金,结果就没有买成!”Alice也有同感,于是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吐槽:收银机里纸币不够,找来了一大堆硬币;买89.62元的东西,给收银员100.62元,结果他不知该怎么找零了;现金太容易弄丢,也容易被偷;洗衣服差点把钱洗烂;一位做小本生意的朋友经常收到假币,辛苦钱都打了水漂……

电子货币虽然不需要印刷、铸造,但是也需要有载体以及与拥有者的关联关系。电子货币实际上只是一个带货币单位的数值,如89.62元人民币,本身并没有定义归属者属性(可以理解为是匿名的)。如图1.3所示,依载体的不同,电子货币可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实名性和匿名性。而且,实名与匿名孰优孰劣不应一概而论。匿名的电子货币不能确定拥有者和使用者,不利于追踪和监管,遗失后无法挂失及找回,却有利于发行、转让,例如RFID交通卡,因此较为适用于小额支付领域,即便遗失,损失也是有限的。

图1.3 电子货币在不同载体上的比较

对于货币的数字化,曾有人提出一种可以不依附载体的方案,即运用密码学技术,构造独立的“数字钱币”,本质上是沿用实物货币的思路,只不过用加密数据来表示“这是属于谁的1元钱”,拥有者通过标识符(ID)来“认领”,可以是匿名的。由于涉及标准化、安全性和跨平台流通等诸多现实问题,这项技术并没有投入实际应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一代虚拟货币的技术设计。

货币的数字化无疑是一种趋势,是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数字经济的基石。不论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还是网络社交、数字出版,无不依赖于可以在虚拟空间流通的货币。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纸币、硬币等实物货币就会变成钱币夹里的收藏品、博物馆里的展览品,历经数千年,人类社会将回归到脱胎换骨后的“无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