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区块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 比特币起源

比特币(Bitcoin,简称BTC)是一种虚拟货币,通过比特币系统运行来生成(发放)、记录(保存)、使用(交易)。图2.1所示为比特币的图形标识。

图2.1 比特币图形标识

2008年10月31日,一个署名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metzdowd.com的邮件列表组中发表了一篇技术报告——《比特币:一种对等式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揭开了比特币的序幕。而在这之前,2008年8月18日,bitcoin.org域名被匿名者注册;在这之后,2008年11月9日,中本聪在sourceforge.org注册了Bitcoin开发项目。回头来看,这些都是风暴来临前的小雨点、小涟漪,是中本聪为比特币上线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

中本聪在论文摘要的开首即指出:“无须通过金融机构便可直接在伙伴间进行在线支付”,明确了比特币是一种数字化的货币,基于网络运行,其基本作用是实现网上支付,但不再以金融机构为中心,而是在伙伴(成员、结点)间直接进行对等式操作。对等式(Peer-to-Peer,P2P)无疑是比特币有别于传统金融系统的最显著特征,中本聪的论文题目中也包含这个关键词。

Alice问道:“Bob,我看到有些文章中将比特币的P2P特征表述为‘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你认为合理吗?”

“P2P的本意并不是‘去中心’,中本聪的论文中根本没有出现这个提法。”Bob头头是道地分析道,“所谓‘去中心’只是P2P会产生的效果之一罢了,‘对抗’色彩浓厚,而且并不全面,因为除去单中心模式,网络系统还可以有多中心、弱中心、分布式等多种结构。P2P属于分布式系统,将原本由中心承担的控制功能分散到各个结点,然后按照统一规则相互协调来完成各项任务。我认为正面解释为对等式更恰如其分。”Bob最后很“辨证”地加了一句:“怎么理解终归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开发的比特币系统上线运行,标志着比特币正式诞生,并产生了第一个“区块”(被称为“创世区块”)。数日后的1月9日,中本聪又发布了开源的0.1版比特币系统客户端软件。

比特币同时也是计量单位,例如可表示为2.3比特币(2.3 BTC);最小的比特币计量单位是聪(Satoshi),1比特币=100 000 000聪,即1亿分之一比特币为1聪。

2009年1月12日,中本聪给其伙伴哈尔·芬尼转账了10个比特币,产生了第一笔比特币交易。

2009年10月5日,有记录的最早比特币汇率为1美元=1309.03比特币。

面对比特币,作为计算机极客的Bob不禁惊呼:“中本聪太厉害了!凭一己之力就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的东西!”

“比特币所用的技术都是中本聪一个人发明的?”Alice显然有所保留,“什么是比特币最重要的创新?”

毫无疑问,比特币在技术和应用上具有很大创新,而这一创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巧妙地集成前人研究成果来实现的。

• 比特币大量使用的密码学算法均为从1976年起逐步发展起来的公开密钥算法,有现成的开源代码。

• 1982年大卫·乔姆(David Chaum)提出不可追踪的加密网络支付系统概念,1990年进一步推出了Ecash电子现金系统。Ecash是一种中心化系统,虽然没有在推广应用上取得成功,但对比特币的技术起到启迪作用。

• 1991年,HP实验室的斯图尔特·哈伯(Stuart Haber)和斯科特·斯托奈塔(Scott Stornetta)发表了题为How to Time-Stamp a Digital Document的论文,提出用时间戳保护数据文档安全的方法,实现数据的可追溯和不可篡改,形成比特币链式结构的雏形。

• 1997年,亚当·拜克(Adam Back)发明了哈希现金算法。

• 1998年,戴伟(Wei Dai)首次提出了一种匿名的、分布式的电子加密货币系统B-money,这已经非常接近比特币采用的技术,但受限于设计缺陷等各种因素并未发展起来。

• 2004年,中本聪的唯一合作伙伴、PGP加密方法发明人之一哈尔·芬尼(Hal Finney,2014年去世)在哈希现金的基础上改进,提出了“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算法(Reusable Proofs of Work,RPOW),该算法对比特币有重要影响。

• 2005年,尼克·萨博(Nick Szabo)提出了“比特金”(BitGold)设想,即用户通过解决数学难题并用加密算法验证后公布结果来构建一个产权认证系统,这已经非常接近比特币的思想了;此外,他还发表了一些“合同法”网络系统实现的论文,为智能合约奠定了基础。但这些成果都停留在理论研究上。

这些做出重要贡献、在业界响当当的人物大多是由蒂姆·梅(Tim May)于1992年发起成立的密码朋克(Cypherpunk)组织的成员,他们通过密码朋克邮件列表来交流、探讨技术,其中就包括中本聪的那篇著名论文。

所以,比特币并不是基因突变或无中生有,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各种因素叠加所导致的结果:金融形势和环境的不尽如人意促使极客们去努力钻研金融体系革新,此谓“天时”;层出不穷的创新技术,不断尝试、不断融合形成的坚实基础,此谓“地利”;最后一块拼图是一位金融和软件跨界人才的横空出世,此谓“人和”。

比特币首次以一套完整的、成功的系统,证明了对等式虚拟货币完全可行,这是中本聪的比特币系统做出的最重大贡献。然而,比特币的发展可能让中本聪大失所望,暴利追逐、黑产交易、恶意攻击等一系列事件使其偏离了“纯粹”的理想,变成一些人手中作恶的工具,恐怕中本聪因此更不愿意露面来“认领”比特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