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实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任务一 统计学概述

一、统计的含义

统计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适应国家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统计实践活动先于统计学的产生。

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交往的增多,人类开始有了计数活动。人类最初的计数主要表现在对剩余劳动成果或劳动对象的清点上,属于个人计数。如在原始社会,人们按氏族、部落居住在一起打猎、捕鱼,分配食物时就要算算有多少人、多少食物,才能进行分配。所以,从结绳计数开始,就有了对现象的简单的计量活动,有了统计的萌芽。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在奴隶社会国家产生以后,统治者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需要征兵、收税,因此,必须对国家的人口、财产进行清点,这些清点属于总体计数。中国从公元前1000多年的夏朝开始就有了人口、土地等方面的记载。例如,将中国分为九州,人口约1355万,土地约2438万顷。在古希腊,罗马的奴隶制国家里也开始有人口、财产、世袭领地的记录。这段时期,统计活动有了一定的进展,计算的范围在扩大,涉及的领域日益广泛。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比较低下,商品经济不发达,统计发展缓慢,只限于简单计数,没有出现系统的统计著作,没有形成一门科学。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商品经济空前发达,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相适应,统计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了一系列的统计著作,出现了许多统计学派,形成了一门科学。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创立,距今只有300多年的历史。

统计一词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含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统计一词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1.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它是指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过程的总称。例如,为了了解国家的资源情况,进行人口、自然资源和财富等的统计;为了让人类仍可以拥有蓝天白云,进行环境质量的统计等。

2.统计资料

统计资料又称统计信息,是统计工作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具体包括统计数字资料、图表资料和统计分析报告等。例如,国家统计局在其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指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

3.统计学

统计学是系统论述统计方法的一门方法论科学,是统计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统计学主要研究关于收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方法,其目的是探索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大量数据的内在规律,所形成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又进一步指导统计的实践活动。

统计的上述三种含义之间是紧密联系的。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二者是成果与过程的关系;统计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同时,它又反过来从理论和方法上指导统计工作,推动统计工作的不断发展,两者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明确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对于掌握这门科学的研究方向、了解其性质、推动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一般而言,统计学既可以研究自然现象,也可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本书主要立足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以数据为依据具体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

社会经济现象包括自然现象以外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种现象,如国民财富与资产、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生产与消费、财政与金融、教育与科技发展、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通过对这些基本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认识,达到对整个社会的基本认识。例如,我国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如表1-1所示。

表1-1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情况

表1-1所示的统计数据显示了我国不同时间总人口的规模,以及人口基数过大、增长速度过快的基本情况。因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就成为我国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期的一项基本国策。

又如,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收入3.94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5.19%;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5%;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1.22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3%;出境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这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全域旅游推动旅游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大众旅游时代的市场基础更加厚实,产业投资和创新更加活跃,经济社会效应更加明显,旅游业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数量性

数量性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常言道,“数据是统计的语言”“数据是统计的原料”,指的正是这个意思。一切客观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事物的质与量总是密切联系、共同规定着事物的性质。没有无量的质,也没有无质的量。一定的质规定着一定的量,一定的量也表现为一定的质。而且统计定量认识必须建立在对客观事物定性认识的基础上,统计研究是密切联系现象的质来研究它的量,并通过量反映现象的质,这一点和数学研究抽象的数量关系是不同的。统计不同于抽象的数学运算,统计数据是对客观事物量的反映,通过数据来测度事物的类型、量的顺序、量的大小、量的关系,以认识客观规律的量的表现。所以,统计数据应该是客观的、具体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因此,事物的数量性是我们认识客观现实的重要方面,通过分析研究统计数据资料,研究和掌握统计规律性,就可以达到统计分析研究的目的。

2.总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领域中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总体普遍存在着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以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发展的规律性。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和数量对比关系等是在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在这些因素当中,有起着决定和普遍作用的主要因素,也有起着偶然和局部作用的次要因素。由于种种原因,在不同的个体中,它们相互结合的方式和实际发生的作用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就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质;而对于有足够多数量个体的总体来说,又具有相对稳定的共同趋势,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统计研究对象的总体性,就是从个体的实际表现的研究过渡到对总体的数量表现的研究。例如,对工资的统计分析,我们并不是要分析和研究个别人的工资,而是要反映、分析和研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企事业单位的总体的工资情况和显示出的规律性。

3.具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领域中具体现象的数量方面,即它不是纯数量的研究,是具有明确的现实含义的,这一特点是统计学与数学的分水岭。数学是研究事物的抽象空间和抽象数量的科学,而统计学研究的数量是客观存在的、具体实在的数量表现。统计研究对象的这一特点,也正是统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正因为统计的数量是客观存在的、具体实在的数量表现,它才能独立于客观世界,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统计资料作为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只有如实地反映具体的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才能为我们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才能分析、探索和掌握事物的统计规律性。

4.社会性

社会经济统计学所研究的数量是广泛存在的社会经济的数量,而不是自然现象的数量。

(二)统计学的学科体系

统计学经过300多年的发展,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分支,形成了统计学的学科体系。从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的角度来划分,统计学可以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从统计分析方法的构成来划分,统计学可以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1.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理论统计学又被称为数理统计学,是把研究对象一般化、抽象化,以概率论为基础,从纯理论的角度,对统计方法加以推导论证。其中心内容是以归纳方法研究随机变量的一般规律,例如统计分布理论、统计估计与假设检验理论、相关与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时间数列分析、随机过程理论等。这些方法既适用于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观察和分析,又适用于对自然现象和科学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

应用统计学是运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应用统计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在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中都要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统计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就自然而然地扩展到几乎所有的研究领域,形成了各种应用统计学。例如,统计方法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就形成了生物统计学,统计方法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就形成了医药统计学,统计方法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就形成了金融统计学,统计方法在经济学和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就形成了经济统计学、管理统计学等。由于各领域都有其特殊性,统计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中就具有了不同的特点。应用统计学除了包括各领域通用的方法外,也包括特定领域特有的方法,如经济统计学中的指数法、管理决策法等。

在统计的发展之路上,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理论统计学的研究为应用统计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提高了统计分析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统计学在对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中,又常常会对理论统计学提出新的问题,促进其发展。

2.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描述统计学主要研究如何取得客观数据,通过图表形式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并进行综合分析,以反映总体规律性数量特征。描述统计学是一切统计活动所运用的基本方法,其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表示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与分析方法等。

推断统计学是在概率论的基础上研究由随机样本的数量特征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并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或检验。随机性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一种情况的发生或不发生是偶然的,对这种随机现象进行统计需要把概率论作为方法论基础。在企业质量管理中,为了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没有必要或不可能对所有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而只需随机抽取一部分产品组成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的合格率来估计全部产品的合格率。不难理解,样本合格率就是随机变量,用它来估计全部产品合格率肯定存在误差,要做到有效估计,就需要有预先测量、控制。在上述过程中就需要运用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推断统计方法。显然,推断统计方法是在信息不完整或偶然不确定的情况下,为做出决策而进行抽样、推断及有效性检验所运用的统计方法。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是统计方法的两个组成部分。描述统计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推断统计则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在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中,由于我们所获得的数据主要是样本数据,因此推断统计在现代统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统计学的核心内容。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划分,一方面反映了统计方法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另一方面反映了应用统计方法探索客观事物数量规律性的不同过程。

三、统计学的性质与特点

统计学是以现象的数量特征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身特有的方法,发现现象应有规律的方法论科学。

(1)就其研究对象而言,统计学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

(2)就其学科范畴而言,统计学具有方法性、层次性和通用性的特点。

既然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现象的数量方面,那么很自然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来研究现象的数量?或者说,如何来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作为一门用以指导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科学,首先要为研究现象的数量提供科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这些理论、原则和方法的系统化,就形成了统计学。所以,方法论是统计学最为显著的学科特点,统计学的每一步发展无一不是统计方法完善、创新和突破的结果。所以,统计学提供给人类的是一种开展定量研究的思想和工具。

统计学是一门一级学科,拥有完整、严密的学科体系,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其二级学科包括理论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统计学史和统计学其他学科等。其中,理论统计学是关于统计学的一般理论、原则和方法,提供以抽象的数量为研究对象的方法论。应用统计学则是统计方法在社会、经济、自然和工程等各个领域应用的结果,是理论统计学与各应用领域实质性科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提供以具体的数量为研究对象的方法论,如社会经济统计学、医学卫生统计学和天文气象统计学等,具有学科交叉的性质。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作为方法论科学,统计学的一般理论、原则和方法,在各种需要开展定量研究的领域都具有通用性。除了理论统计学具有普遍的通用性外,应用统计学还在各自的领域内具有特殊的通用性。正因为如此,统计学定量研究的功能才得以充分发挥,应用领域才得以迅速拓展。可以说,统计方法的应用如今已经无处不在了。

(3)就其研究方式而言,统计学具有描述性和推断性的特点。统计学在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既有描述的方式,也有推断的方式,两者各有侧重并各具特色。描述统计学是基础,推断统计学是其深入和发展,但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描述中有推断,推断中有描述,或者说任何描述都是推断,任何推断也都是描述。因此,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相辅相成,相互交叉联系,在统计学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四、统计的职能

从统计工作自身活动性质和参与管理的性质来看,统计具有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

1.信息职能

统计的信息职能是指统计具有一整套科学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研究方法,能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大量的统计信息。搜集和提供统计信息是统计的基本职能。

2.咨询职能

咨询职能是指利用已经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

3.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是指根据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结果,及时、准确地从总体上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等的运行状态,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监测和预警,以促使国民经济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统计的上述三种职能,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其中,搜集和提供信息是统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是保证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基础和前提。统计的咨询职能是统计信息职能的延续和深化。要使统计信息能够尽快对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产生作用,就必须对社会、经济及科技等现象发展的一般数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探求它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从而提出咨询意见。统计的监督职能是通过统计信息反馈来评价、检验决策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并及时对决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提出矫正意见。因此,统计的监督职能是在提供信息、实现咨询职能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而统计监督职能的强化,又必然要对信息职能与咨询职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进一步促进统计信息职能与咨询职能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