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的窘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价值网络和对导致失败的各种因素的新看法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新兴企业和成熟企业的成功和失败呢?下文将参照硬盘行业的历史,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总结企业的成败与技术变革和市场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价值网络的概念(即一种大环境,企业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确定客户的需求,并对此采取应对措施,解决问题,征求客户的意见,应对竞争对手,并争取利润最大化)是这一综合理论的核心。价值网络的概念是以吉奥瓦尼·多西(Giovanni Dosi)的“技术范式”理论(technological paradigm)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多西对什么是技术范式的描述是:“建立在某些自然科学和材料技术原理基础之上的,对某些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新的范式说明,之前的范式所确定的技术改善轨道已发生断裂。这些新范式将重新定义技术进步的本来意义,并为技术人员指明(为确保正常的技术发展)所需解决的新一类问题。多西所探讨的问题——如何选择和保留新技术——与企业(作为这些变革的受益人)为什么会成功或失败这一问题密切相关。在价值网络内,每一家企业的竞争策略,特别是过去它对市场的选择,决定了它对新技术的经济价值的理解。这些理解反过来又反映了不同企业希望通过进行延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而获得的回报。如本书中所述,价值网络的概念绝大部分源自于本人与理查德·罗森布鲁姆教授共同发展的理念。对于罗森布鲁姆教授对这些观点的形成所做出的贡献,我深表感谢。在成熟企业中,预期回报反过来将推动资源流向延续性创新,而不是流向破坏性创新。这种资源分配模式也解释了为什么成熟企业在延续性创新中总能保持领先地位,而在破坏性创新中却总是表现不佳这样一个问题。

• 价值网络反映了产品结构

企业是价值网络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因为它们的产品通常会作为一个组成部分,以某种方式被分级装入或使用在其他产品中,并最终从属于终端应用系统。以20世纪80年代大型机构普遍采用的管理信息系统(MIS)为例(如图2.1所示),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综合了各种不同的组成成分,包括大型计算机、外围设备(例如行式打印机、纸带和硬盘等)、软件、机房等。在下一个层次,大型计算机本身也构成了一个结构性系统,由中央处理器、多芯片封装和电路板、随机存储器(RAM)电路、终端、控制器和硬盘等部件组成。再往下细分,硬盘也是一个系统,其组成部分包括电机、启动器、轴承、磁盘、磁头和控制器。以此类推,磁盘本身也可看作是一个由铝制转盘、磁性材料、黏合剂、磨料、润滑油和涂层等组成的系统。

图2.1 产品结构的嵌套式或细分系统

资料来源:《研究政策》再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理查德·罗森布鲁姆,《说明攻击型企业的优势:技术范式、组织动态和价值网络》,第233页至257页,1995年,获爱思唯尔出版社的授权——(荷兰阿姆斯特丹萨拉·伯格哈特斯特拉特街25号,邮编:1055 KV)

虽然构成这一应用系统的产品和服务完全可以统一由一家大型综合性企业(例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或IBM公司)来生产,但其中大多数产品和服务都是通过贸易活动从各个制造商处获得的,在更加成熟的市场中更是如此。这意味着,虽然图2.1描述的是产品体系的嵌套式结构,但也表明,这里存在一个有关制造商和市场的嵌套式网络。通过这一网络,每个层次的组件在生产出来后,将被出售给系统中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集成商。

例如,设计并组装硬盘的企业(例如昆腾公司和迈拓公司)向专门生产读写头的企业购买读写头,同时向其他企业购买磁盘,并向另外一些企业购买旋转电机、驱动电机和集成电路板。在下一个更高一级的层次,设计并组装计算机的企业,可能会向不同的企业购买它们所需要的集成电路、终端、硬盘、集成电路封装和电源。这种嵌套式商业体系就是一个价值网络。

图2.2描绘了计算应用领域中的3种价值网络:从上往下看,它们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应用系统价值网络、便携式个人电脑产品价值网络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价值网络。绘制这样一张图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说明应如何界定价值网络的范围,如何区分不同的价值网络概念,而且这些概念描述并不代表完整的价值网络结构。

• 价值的衡量标准

在不同的价值网络中,衡量价值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在这一点上,价值网络的概念与多西的技术范式理论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价值网络的范围和界限,是由主要的技术范式和价值网络更高层次所呈现的相应的技术轨线来决定的。正如多西所阐述的那样,价值可定义为主要技术范式在价值网络终端应用系统内所具有的一种功能。事实上,每一个价值网络都会按照重要性的高低,对不同的产品性能属性进行排序。从某种程度上说,价值网络的界定就是由这种独特的排序方式所决定的。如图2.2所示,结构框(即中间列)的右侧所列举的实例表明,每一种价值网络对重要产品属性的排序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对同一产品的排序也是如此。在最高一级的价值网络中,硬盘的性能是根据其容量、速度和可靠性来衡量的;而在便携式计算机价值网络中,重要的性能属性则是耐用性、较低的能耗和较小的体积。由此可知,每一个价值网络对于产品价值的定义都不相同,因此在同一行业内会存在许多平行的价值网络。

图2.2 三种价值网络范例

资料来源:《研究政策》再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理查德·罗森布鲁姆,《说明攻击型企业的优势:技术范式、组织动态和价值网络》,第233页至257页,1995年,获爱思唯尔出版社的授权——(荷兰阿姆斯特丹萨拉·伯格哈特斯特拉特街25号,邮编:1055 KV)

尽管不同应用系统中的许多成分可能会相同(例如,图2.2中的每一个价值网络都包括读写磁头、硬盘、随机存储器电路、软件等),但其中所使用的组成成分的性质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一组相互竞争的企业(各自拥有自己的价值链)与网络图中的每一个方框都有关联,而为每个网络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通常也不尽相同(如图2.2所示,结构框中间列左侧所列出的企业就存在很大的不同)。

随着企业在某个特定的网络内逐渐积累了经验,它们可能会形成符合该价值网络独特要求的能力、组织结构和文化。不同的价值网络在产量、实现批量生产的速率、产品开发周期的长短,以及对目标客户及其需求的预测等方面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参照有关1976年至1989年间出售的数千种硬盘型号的价格、特性和性能特色等数据后,我们可利用一种被称为“特征回归分析”的方法,来判断市场对各种属性的反响如何,以及这些特性的价值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从本质上说,特征回归分析法是用市场对这一产品每一种特色所赋予的所谓的“影子价格”(有一些是正值,其他的则是负值)之和,来表示这种产品的总价的。图2.3列举了这一分析法的一些结果,并以此来说明,不同的价值网络是如何为某种特定的性能属性确定截然不同的价值的。在1988年,大型计算机的容量每增加1MB,大型计算机价值网络内的客户平均愿意为此多支付1.65美元;但在微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和便携式计算机价值网络内,每增加1MB容量,其影子价格分别降至1.50美元、1.45美元和1.17美元。与之相反,同样是在1988年,便携式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的体积每减少1立方英寸,该价值网络内的客户都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而其他价值网络内的客户认为这一属性毫无价值。

• 成本结构和价值网络

图2.3 不同价值网络评估属性价值的差异

价值网络的定义并不局限于物理产品的属性。例如,大型计算机价值网络内的竞争就包含一个特定的成本结构(如图2.2所示)。研究、设计和开发成本非常大。由于有较低的产品销量和客户定制的产品配置等因素,生产制造的间接成本相对于直接成本显得非常高。直接向终端用户销售产品,需要高昂的销售人力成本,而且为复杂机器提供支持的现场维修网络也会持续产生相当高的成本。企业必须承担所有这些费用,才能为价值网络内的客户提供他们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大型计算机的制造商和向他们出售14英寸硬盘的制造商,一直需要将毛利率保持在50%至60%之间才能涵盖各种开支,维系它们参与竞争的价值网络所固有的营业成本结构。

但便携式计算机价值网络内的竞争,则涉及一种截然不同的成本结构。便携式计算机制造商在组件技术研究方面的花费很少,它们更倾向于向经销商采购经过验证的组件技术来生产计算机。生产过程包括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组装数百万种标准产品,大多数销售都是通过全国性的零售链或者通过邮购来完成。其结果就是,身处这一价值网络中的企业,只要毛利率达到15%至20%就能实现赢利。由此可见,不同的价值网络是由客户通过一些特定的排序所界定的,同样,它也是由在特定成本结构基础上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所界定的。

图2.4描绘了每个价值网络所特有的成本结构。14英寸硬盘制造商通常能够实现的毛利率水平约为60%,与大型计算机制造商所要求的56%的毛利率水平大致相当。同样,8英寸硬盘制造商所实现的利润率与微型计算机企业大致相当(约为40%);而在台式计算机价值网络中,利润率一般为25%,这通常也是计算机制造商及其硬盘供应商所能达到的利润率水平。

每个价值网络成本结构的特点,都会影响企业对具有获利潜力的创新项目的判断。从本质上说,在企业价值网络内受到重视,或发生在基本毛利率较高的价值网络内的创新,将被视为是有利可图的创新。另一方面,那些因为属性方面的原因,只有在毛利率更低的价值网络内才能显示出其价值的技术,则不会被认为是有利可图的创新,而且也不太可能获得各种资源或引起管理者的兴趣。(我们将在第4章详细探讨,每一个价值网络所特有的成本结构对成熟企业灵活性和最终命运的影响。)

图2.4 不同的价值网络所特有的成本结构

资料来源:各公司年报公布的数据,以及作者对每个价值网络内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公司的高层的专访

总而言之,技术机遇的吸引力和制造商在利用这一机遇时将会遇到的困难程度,是由该企业在相关价值网络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其他诸多因素决定的。正如我们即将看到的那样,成熟企业在延续性创新中所表现出的强势和在破坏性创新中所表现出的弱势,以及新兴企业与之正好完全相反的表现,均不是由成熟企业和新兴企业之间技术或组织能力的差异所导致的,真正的原因还是它们处在行业不同的价值网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