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在前进的道路上[7]
——关于读文学书的问题
我们今天的学习是在前进的道路上(过去不能这样说),但我们是向什么方向前进呢?在今天首先就是要建立一个正确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这句话很容易说,但要真真做到,必须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在这一条道路上,我们要学习许多东西,要学政治,学理论,要接受从许多方面来的教育和影响。我今天只想讲关于读文学书的问题。虽然有些人喜欢文学,有些人不喜欢文学,但是都会和文学或多或少发生关系。
我们过去在文艺中得到些什么?
先让我们想一想,当我们还没有确定今天的方向时,曾经喜欢过哪些文学作品?受过哪些作品的影响?那末让我们去向中学校去调查,他们会告诉我们,冰心的小说是曾经为大多数的读者所喜欢的。冰心的小说大家都看过么?都曾经喜欢过么?这话是真的吗?是真的。是的,她的小说的确写得很好,很美丽,那里有许多温柔的,狭小的,有趣味,有感情的家庭琐事,写得是那样的温暖、幽雅,小说里面有可爱的小猫、小兔,园里有树有花,有鸟叫,有凉风吹,使你在那里联想回忆到母亲、姐姐、哥哥、侄儿……幻想到海、湖、溪水、小船……这样的人和物和感情,在我们小资产阶级的童年生活里是很容易找到和容易理解的。即使自己家里的生活稍微差一点,没有那样漂亮,院子没有那样大,也许吵闹一点,但那些油盐柴米的事,有父母去管,自己可以很安适地幻想一下,把自己的家想得和小说里一样。北京没有海,也可以到北海去,幻想那里有波涛,有海鸟,我们还可以幻想到许许多多个人生活里所需要的美满的东西。这许多东西,在冰心的小说里都可以找到的,因此我们也就喜欢这样的小说。当一个人没有其他事业,没有什么生活的目标,没有一定的正确的人生观,还处于天真无邪幼稚的时代,喜欢冰心的作品是不稀罕的。
东安市场旧书摊很多,那末让我们再到那里去找一找,书店老板会告诉你,巴金的小说销路是很好的。十四五岁时,喜欢看冰心的小说,到了十六七岁就喜欢看巴金的小说了。人大了一点,已经不大喜欢小猫、小狗了,对家庭也感觉得太腻,尤其是男孩子们。他们在学校里有同学,有朋友,在这个圈子中活动,他们喜欢学校,却又发现学校不是那样完满,也感觉到社会也不是完满的,于是就幻想革命,巴金的小说正好告诉你要革命。在他的小说中,常常有一个青年,很纯洁、很伟大、很革命,但一个人革命孤独一点,于是在小说中又有一个像朋友、又像爱人的人常常和他在一起;或者是几个朋友。巴金在这一方面是做了一些工作的,他告诉青年幻想革命,不是幻想天堂和仙境。所以有许多人喜欢他的作品,这也不是偶然的。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其他流行的小说。
读冰心、巴金小说的人长大了,社会知识更多了,这些人就慢慢地分为两种。
第一种人,看冰心作品的时代过去了,巴金的幻想革命也已经不能使他们满足,那种革命,上无领导,下无群众,中间只有几个又像朋友、又像爱人的人在一起革命,也革不出一个名堂来。他们要找领导,不满足于乌托邦、无政府的道路,于是就去找实际的道路,走到革命的队伍里,前进了。
另一种人革命的幻想毁灭了,无路可走,又不愿意和文学绝缘,就去找旁的书看。其中有一些就从文字的技巧方面去钻研,脱离现实,不讲究内容,单在形式上去追求所谓美,文字越来越飘忽,越游离,越空洞,越没有内容了。另外有一些作品专门描写一些小职员,或是一些无路可走的大学生等等社会人物,这些被描写的人最初往往是幻想,有热情,后来被社会遗弃,无前途,最后走上了幻灭、颓废的道路。看这些书的人,自己也有满腹的牢骚,同病相怜,因此也就喜欢这些颓废的、无生气的、幻灭的、呻吟的、没有前途的东西。
到敌伪时代,日本帝国主义也看到了文学是很好的武器,想用它来麻痹青年,在北平许多报纸上都流行着鸳鸯蝴蝶派的长篇小说连载。这种小说充满市场,销路很好,讲的都是一些下流的三角、四角、甚至五角恋爱,还有什么姨太太和汽车夫,老爷和丫头,哥哥和妹妹等怪诞的恋爱故事,或者是武侠小说,其中也有一两个主人翁伪装成不满现状的样子,想骗取读者。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是非常腐化堕落的,麻醉了许多好青年。
除了上面这许多,还有一种文学作品和我们发生密切关系,就是旧小说,如《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七侠五义》、《说唐》……等,还有《二度梅》、《再生缘》等唱本,大家看了都是津津有味,看完了还要找几个人谈论谈论。看完了《红楼梦》,有人喜欢林黛玉,也有人喜欢薛宝钗,常常还要争论一番。看《水浒》,喜欢武松打虎,喜欢鲁智深,看《七侠五义》,喜欢白玉堂……为什么会喜欢这许多人呢?家里并没有宁荣二府的气概,生活习惯也不相同,但为什么会喜欢《红楼梦》呢?这是因为这本书写作艺术的成功,它吸引了人,它里面每个人物的个性,都细致入微。今天的世界已经有飞机、大炮,为什么还喜欢点石成金,对点闷香有兴趣呢?这是因为很多人对眼前的生活没有办法,希望来个英雄打抱不平,崇拜这些英雄,想在精神上找到安慰。
上面这许多都说明一个问题,因为自己的生活圈子、思想范围不同,便在某一时期,喜欢这一本或者那一本作品。那末让我们研究研究这许多作品究竟给了我们些什么。
冰心的作品给我们的是愉快、安慰,在思想和情感上使我们与家庭建立许多琐细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当我们要去革命时就想到家庭,想到妈妈怎么样,姐姐怎么样,把感情束缚在很渺小、很琐碎、与世界上人类关系很少的事情上,把人的感情缩小了,只能成为一个小姑娘,没有勇气飞出去,它使我们关在小圈子里,那里面的溪水、帆船、草地、小猫、小狗,解决不了贫穷,解脱不了中国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今天这个时代需要我们去建设,需要坚强、有勇气,我们不是屋里的小盆花,遇到风雨就会凋谢,我们不需要从一滴眼泪中去求安慰和在温柔里陶醉,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去掉这些东西。
巴金的作品,叫我们革命,起过好的影响,但他的革命既不要领导,又不要群众,是空想的,跟他过去的作品去走是永远不会使人更向前走。今天的巴金,他自己也正在要纠正他的不实际的思想作风。
敌伪时代的小说,给我们的是无病呻吟。这些小说中的主人翁没有病,也愁眉苦脸,没有爱人,也成天在叫“爱人啊……”看见月亮圆了,就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酸劲,眼圈就红了。这许多作品,使一个人的感情低级,无聊,空洞,庸俗。巴金的小说和这种小说不同,巴金的小说可以使人有作为,也可以使人走向革命。敌伪时代的小说,就使人一天到晚哼哼唧唧,这一类小说的作者是没有出路的。现在北京这样的“文人”还不少,他们如果不好好从思想上改造,他们如果还以为可以麻醉些读者,可以混饭吃,那简直是幻想。因为小市民也在进步,在新的国家里,凡是起腐蚀作用的东西,是不能生存下去的。
我们看旧小说,因为没有批判能力,只好随风倒,看到山西雁徐良,锦毛鼠白玉堂等人被描写得生龙活虎就爱他们,但是就没有考虑一下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做的什么事。就拿白玉堂来说吧,家庭成分是一个大地主,自己是一个小白脸,有点把式,为皇帝服务。御猫展昭等人,做的是大官手下的狗腿,依附一个“相爷”或“开封府尹”,保护皇帝。过去我们崇拜这些人,幻想靠这些人来治天下,今天是应该明白了的时候了。
《红楼梦》写得很好,因为它反抗封建旧传统,林黛玉的好处,因为她是一个真实的人,是一个深刻的人,是一个反抗传统的人。但是很多人喜欢林黛玉却是因为她弱不禁风,喜欢她的肺病,同情她的小心眼,这反映我们很多人审美观点是很不健康的,感情也是不健康的,看到一个人很开朗,就嫌他不细腻;看到一个人很健康,就嫌他很粗鲁。更低级的是看了《红楼梦》就自命多情,想找一个林妹妹,简直酸的可笑了!没有批判的能力,不能接受好的遗产,反而拣来了一些渣滓。
除读文学书外,听戏也是一样,有很多人听戏只是听它对不对腔,咬字对不对。听来听去,无非就是那些声色狗马,就没有去想一想这许多戏对我们究竟有些什么好处。老实说,旧戏中有好的思想的作品是很少的,很多戏的内容是经不住推敲的,尽是讲皇帝好,老百姓坏,给我们的是封建影响。
再讲一点电影,美国片子坏的多,且不谈它;中国影片大部分是“礼拜六”派,这是最坏的。少数有革命倾向,因为这种片子是在恶劣统治下产生的,受各种限制,其中许多地方虽然不够,但应原谅。不过其中也有迎合小市民趣味的地方。有时放一点小资产阶级的浅薄的慷慨激昂,有时放些似是而非的贫苦人生活。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穿的是破烂衣服,而所说的所做的事,其感情,其互相间之关系都是一群无经验的而且肤浅的学生腔。有时更放些色情,有些导演似乎在培养女明星们如何显露色情,做尽了下等的勾人的媚态去让千千万万观众来欣赏。这些作品,其主题好像是歌颂革命,暴露黑暗,但它给人的印象却常是使人陶醉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我们很多读者也还有一些“眼睛吃冰激淋”的趣味,何况还有许多人本来就是受美国电影和过去的国产电影培养出来的低级的文化趣味呢?
上面讲的这许多文艺作品的特点是:无一定思想,脱离现实,即使有一些好的地方也是很少的,如巴金的小说,虽然也在所谓“暴风雨前夕的时代”起了作用,现在对某一部分的读者也还有作用,但对于较前进的读者就不能给人指出更前进的道路了。所有这些作品给予我们的影响,我们应该好好地整理它,把应该去的去掉它!
如何接受新文学和什么叫艺术性?
书店老板告诉我们,现在沈从文等“老”作家的书不好销了,是“新”作家的书好销。由于广大读者需要的改变,喜爱的倾向也就不同了,逐渐严肃起来了。但是仔细调查一下,在新解放区一般爱好文学的青年朋友,对于新作品还是很生疏的,总觉得还不能很合胃口。新作品中很多是描写农民生活的,讲他们过去如何苦,交不起租,受地主的剥削,受高利贷剥削,把女儿老婆卖了交租子,以后又如何由村干部领导翻身。描写工厂的作品则写工人在过去如何受压迫,做活时磨洋工,现在又如何保护工厂,搞生产竞赛,创造了劳动模范的例子。描写战争的,则写我们的士兵如何诉苦,搞通思想,如何英勇,不怕牺牲的伟大的事迹。
这些书,给予新区读者的印象很好,觉得严肃,有思想,有意义,替读者打开了生活的眼界;但是也有这种论调,说政治性太强,艺术性不够,我想就这种论调来讲几句。首先我们读这种书,应该有一个观点,就是群众观点。这些书是为广大人民而写的,它不是为少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趣味欣赏而写。假如它为小资产阶级服务,也是引他向劳动人民靠拢,而不是将就其落后兴趣。所以说,你不欢喜就不一定是不好,因为你的个人标准就不正确。其次是因为读者对工农兵的生活和知识太差,连谷子和糜子,麦子和韭菜都不能分别,对他们的感情,尤其是阶级感情没有和不了解,那末你怎么能判定它的政治性和艺术性呢?比如一本书描写翻身后的农民的喜悦,他们对于得到一个罐子也表示无限的喜欢,你就一定不易体会,你心里想,那有什么了不起呢?甚至你会想,农民真小气!一个优越的风雅的人是不会懂得一个罐子之对于农民的意义,一个罐子是表示了他的翻身,表示了一个农村整个政治的变迁的!对工人也是这样。你总觉得那些小组会、诉苦会很讨厌,很不艺术,你怎么能领悟这种会是如何地教育、启发、鼓舞、坚定他们的觉悟和战斗意志呢!什么叫艺术,你总以为是那些美丽的词藻,幽雅的情致。是的,这些是没有的,这里是没有《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的调子,也没有什么蜜蜂在叫,花儿微笑,凉风吹来……但这些书表现了一个时代,这些书为人民所需要。它是从人民那里来的东西,它又到人民中去受考验。它教育人民,鼓舞人民,提高人民的理想。这些要素是我们肯定艺术性的最重要的东西,而不是其他。我们也不同意艺术性和政治性分开来谈。脱离了思想和政治作用的所谓艺术不过是一种技术。解放区的新文学艺术水平够不够?不够,从人民的观点来说,它对于人民的生活体验还不够深刻,不够丰富,还不能很好表现出来,达到思想的高度。反映一个时代是不够的,不能提高人类的理想和情操(这种所谓理想和情操也绝不是那些空中楼阁的幻想)。这所谓艺术性不够,绝不是以个人的癖好来挑剔的。笼统的说新作品艺术性不高,是从旧的观点出发,是资产阶级文艺的看法,很不正确的。
新的文艺在生活中起些什么作用?
有些人看一本新文艺的书,要比看一本马列主义的书有兴趣,很多人看《共产党宣言》看不下去,因为里面讲的道理他一时不能明了,同时自己感觉有趣味的事范围也很狭小,但读一本文艺书不同,比较喜欢,因为其中有故事,有人物,和自己的生活联系比较多,容易被接受。看一本讲土地改革的小说,中间描写干部如何下乡,如何划分阶级、分土地,看了以后增加了很多知识,扩大了眼界,对农村有了初步的了解,比看一本讲土地改革政策的书容易看得进去。
为什么人民解放军到处打胜仗?蒋介石为什么不中用?这个道理,要是我们看一看描写人民解放军的故事,就可以了解一些。有一个人从上海来,他谈起对解放军有很好的印象。他看到解放军进了市区,饿了三天三夜,街上有很多现成的烧饼、开水,那时就是吃一点,上海人也不以为怪的,但是他们却不吃。看了这生动具体的事实,他才了解到中国的前途该到哪个方向去!我告诉他,这些军队中,有些人就是过去国民党时代在上海抢东西,横行霸道不讲理的军人。为什么这些旧人今天变成新人呢?为什么他们会这样遵守纪律呢?这个道理用几句话可以说清楚,但是要将这变化很深刻、很生动地描写出来,只有文艺作品才能做到。
我们初看新作品,对里面讲的事情不熟悉,看多了就慢慢熟悉了,也能开个小组会讨论一下。这样就会对它发生更多的兴趣,也就会爱上这些书中新的人物。这些人物比在狭小圈子的人物要可爱得多,他们忘记小我,把个人生死看得很平常。看了这许多伟大的、肯牺牲自己的感情,再去回想一下过去爱一只小猫小狗真是太可笑了,很快就会把过去许多东西丢掉,也不会无病呻吟,慢慢地可以养成一种随时可以牺牲自己、为人民完成革命任务的伟大气魄;把感情放在人民事业的胜利上,我们的趣味也就会扩大,拿到报不会只找电影广告,看社会新闻,对于前方的战事,美国问题,国际问题等等也就会慢慢地关心起来。一些狭小的趣味和感情转变了,新的人生观,新的理想,新的感情和意志会很自然地代替了那些旧的东西,这就是新文艺在我们生活中能起的作用。
最后再讲一点另外的问题,生活中的文学
除了从书本上去了解生活外,要具体了解人民的感情和呼吸,最好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实际生活中比从书本中了解得更多,更形象,更具体;对群众中的英雄就会发生不可分离的感情。但到实际生活中去会不会有困难呢?
有人考虑到参加工作,也许要分配到南方去,那里要吃大米,吃不惯,讲话也不懂。再加上北京又是这样好,四四方方的城,路也好找,想到这些,就有些不大愿意去了。到农村去吧,又怕吃小米贴饼,到工厂去又怕机器声音吵,又怕和工人农民谈不上话。总之问题愈想愈多,还怕家里母亲不高兴,出去又怕水土不服。这些顾虑怎么会有的呢?主要的还是一丝一毫不肯牺牲自己。
有一个农村的老太太,家里很穷,没有土地,苦了一辈子,从来也没尝过一些甜头。共产党来了,分给她土地,四口人八亩地,生活有着落了。如果她要求自己的儿子在家好好种地,养活一家子,过两天好日子,那是很自然的。但是这位老大娘却愿意把自己的儿子送去当兵。有人劝她把儿子留在家里生产,让那些兄弟多的人去当兵。但是她却在大会上对大家说:“我现在翻了身,要是大家不愿意送儿子去参军,谁来当人民解放军呢?我吃苦吃了这多年,现在又有人民政府和村干部照顾,我还怕什么!”
像这样的人物我们到哪里去找呢?在我们的学校里、家里是找不到的,这许多伟大的人物,也许不出名,没有很多人知道,是要我们到群众中去发现的。这许多故事和人物,会给我们最好的教育,使我们自己能够得到改造。
但是要到群众中去,会不会有问题呢?
问题是有的,不过大家可以放心,这些问题是容易解放的。首先群众是欢迎你们去的,因为农村、工厂和部队中缺少知识分子。他们要你去念报给他们听,给他们描写他们的生活和战斗。你去了很有作用,因此也就很容易过下去。
其次在生活上也许一时不容易改变,农村中没有大米白面,要和他们一起吃糠吃玉米面有些咽不下去,但是吃两天也就吃得下去了。还有人怕乡下不卫生,苍蝇多,这也不必怕,我们很多老同志不都是在农村里住过很久吗?
又有人考虑到下去以后,怎样去接近群众,开始去,不知道和他们说些什么好。其实这也不用怕,我们到乡下是去当长工的,像一个老妈子新到一家人家一样,要先问一问什么时候倒茶,什么时候扫地,你要先去请教农民告诉你他要你做什么,他下地你也下地,多问他们农村里的一些事情。何况那里还有组织,还有领导,可以随时问。只要你耐心耐烦,不怕坐冷板凳,先捡一两件小事做起。要有这样的精神,就可以在农村住下去了。你住下了,那里将变成你最好的家,你对他们好,他们会对你更好。到工厂中去一样,到军队中去也一样。
这许多道理,在很多文学书里都写过,我们也看过,但一定要下去,从实际生活中,才能更多的理解到书里讲的事情,更能坚定地确立自己的革命人生观。
我讲了很多,但不一定很充分,如果能给大家作为参考,那也就很满意了。
一九四九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