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创新能力
例9
金融危机到来,网吧能做什么?
据CCTV新闻频道报道:网吧本来是人们上网休闲的地方,但日本东京一家网吧却增加了一项新的功能,为没有住所的失业者提供住所。这样一来,这些失业者不仅有住的地方,而且在重新寻找工作的时候还可以把网吧的地址写在求职申请上,以方便雇主和自己联系。原来,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的许多企业开始裁员,一些来大城市打工的失业者就不能再住在原来企业的宿舍里,他们开始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而日本的法律规定,求职者必须提供自己的正式地址才可能被雇用,这可难坏了他们。
为解决这个难题,东京这家网吧别出心裁,向这些居无定所的求职者提供长期住宿,这样他们就有了自己的一个正式地址。尽管网吧提供的住所很简陋,不过是仅能容纳一人睡觉和上网的小格子间,但他们却很满足。
目前,这家网吧的50个格子间都已经住满了。
从上面的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东京这家网吧适时做出的创新举措不仅让企业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并且还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
1.2.1 什么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简称为创造力,特指创造者进行创新活动的能力,也就是产生新的想法和新的事物或新理论的能力。
创造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国家,由此,可区别称为个人创造力、群体创造力或国家创造力。但群体及国家的创造力都是以个人创造力为基础的,故本书着重谈的是个人创造力的提升。
尽管我们给出了创造力的含义,但大家可能还是不能准确地把握它。创造力到底是一种什么能力呢?
下面我们对创造力和智力做一个比较。
●智力是一种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认知能力,也就是认识世界的能力。今天教给小孩子这个东西叫“杯子”,明天再问他“这叫什么”他立刻说出“杯子”,我们就说这个孩子智力好。智力的核心能力是记忆力,还包括注意力和观察力。
●而创造力是一种改造世界的能力!要改造这个世界,首先要认识这个世界,因此创造力包括智力,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最新观点认为,智力是一种中间能力,而创造力才是人的最终能力。正因为如此,创造力成为人类最主要、最宝贵的能力。一般来说,优秀的人、成功的人都是创造力出众的人。
换个角度说,我们不仅要知道世界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还要知道怎样改造世界。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更要学习如何改造社会。
例10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
看一个朋友早年的例子。那时候朋友的孩子读小学二年级,其中数学有一个单元是“长度与刻度”,单元学习结束后有个单元测验。那天朋友的孩子回到家后举着考试卷让她签字,她一看考试卷的内容,基本都是单位之间的换算,1米等于多少厘米之类的,应用题也差不多是这些。
她一边签字一边问孩子:“刻度标在哪里呀?”孩子立刻回答:“尺子上,用尺子丈量长度。”她又接着问:“刻度除了标在尺子上,还能标在哪里呀?”这个问题把孩子问住了,他说:“不知道,没有学。”于是她便引导孩子去找找看,看看有什么东西如果标上刻度后会更方便一些。
小学生学了长度和刻度后,如果只停留在长度单位的换算上,只知道用标有刻度的尺子去丈量长度,尽管他做得很熟练,但这只能是对智力的培养。如果再引导学生学习了长度和刻度之后,“还能把刻度标在哪里,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就属于开发了创造力。
例11
袁隆平的故事
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知的人的故事,来体会一下改造世界的含义。他就是袁隆平。
中国最富有的人应该是谁?
一点都不夸张地说,如果袁隆平去申请专利的话,他一定可以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但他却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了国家。我们能做到吗?
记得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就在课本上学习过袁隆平的先进事迹。但那个时候对他带给人类的贡献还不能充分理解。还是看一看数据吧,没有杂交水稻之前,全国最好的稻田亩产为400公斤。而现在,大部分稻田亩产在800公斤左右。你看,人工杂交水稻这项技术已经使稻米产量提高了一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每年增产的粮食就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为此付出的艰辛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
当年袁隆平考大学,选什么专业呢?家人十分尊重他的意愿,他最终如愿以偿地跳进了“农门”。之后,他教了很多年的书。
袁隆平一边教书一边搞科研。经历了1960年的大饥荒之后,他决心研究出高产的水稻品种,让更多的人能吃饱饭。当时,雄性不育株的培育是个世界性难题。但袁隆平坚信,外国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国人不一定不能解决,而且他根据学到的原理大胆推论:大自然中就应该存在这样的植株。
农业科研和工业不一样,时效性非常强,农时不等人。1964年,为了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每天顶着烈日,弯着腰,脚踩着烂泥,一株一株地在稻田中查看,终于在第十四天他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植株。他欣喜若狂。这样的植株是他以后进行科研的关键啊!1964年到1965年的两年中,他和妻子一共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株。
1964年到1970年的六年中,袁隆平和助手们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都没有成功。直到他们转变思路,跳出栽培稻的圈子,利用在海南岛发现的一个新植株进行试验后,才为杂交水稻技术找到突破和转机。又经过随后“过五关”的磨难,1974年,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才具备了大面积推广的条件。
又是30多年过去了,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袁隆平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要到各国进行指导。这真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袁隆平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不仅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敬和喜爱,而且正像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中对袁隆平评价的那样,“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读到这里,你对创造力——改造世界的能力应该有一个初步概念了吧!
1.2.2 创新能力由哪几部分构成——创造力公式
下面我们进一步对创新能力做深入了解。人的创造力由哪些能力组成呢?请看下面的创造力公式:
公式一:创造力=智力+创造性
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是基础。我们要想改造这个世界,首先要认识这个世界。因此,一个成功的创新者必然要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当然,这里的知识不仅包括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还包括实践中的经验积累。
公式二:创造性=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的方法
创造性是创造力的充分条件!有没有创造性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的核心。有的人智力很好,书读了很多,知识很丰富,学历也很高,但就是缺乏创造性,因此一生中没有多少真正的创造性成果;而有些人学历虽然不高,在开始进行创新的时候也没有积累大量的知识,但他们的创造性很好,尤其是在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方面超常,最终他们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同时也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这几例就是这样的代表:
瓦特:工人,发明了蒸汽机;
斯蒂芬森:放牛娃,发明了火车;
李春:石匠,设计了赵州桥;
李时珍:落第书生,药物学家;
华罗庚:店员,著名的数学家;
齐白石:木工,国画艺术大师;
高尔基:杂工,伟大的文学家;
吴运铎:工人,兵工专家。
还有大家熟悉的爱迪生,他只读了3个月的小学,一生中却有两千多项发明,一千多项专利,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他的许多发明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创造性公式中的这三项都很重要。其中,创新精神是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而灵活运用创新的方法能让创造力快速得到提升。
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都分别列了一章来讲,但创新精神没有单独列出一章,就放在本章中我们来谈一下,即1.3节中你将看到的内容。
请思考
在理解了创造力含义的基础上,你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实中每个人的创造力高低是不一样的。你认为这种差别是天生的吗?你敢说自己是创造力高的人吗?
1.2.3 精彩案例 必须正视的奇迹——日本靠什么
日本,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虽然媒体普遍认为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经济迟滞不前,创新能力下降,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但我们必须正视:
从2000年到2018年,日本在19年中拿到了18个诺贝尔奖,仅次于美国,位于全球第二。
来自搜狐网的消息,专业资讯服务提供机构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了2018~2019年度全球创新百强企业与机构(Derwent 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榜单,排名基于专利相关的四个维度,包括每年申报的专利总数、获得审批的专利比例、专利组合在全球的分布情况以及通过被引用次数所得出的专利影响力。其中作为全球创新中心的美国和日本,在百强中的比例超过了70%,日本更是以39家力压美国的33家。而中国只有华为、小米和比亚迪等几家企业入围。
日本有11家企业获得英特尔PQS奖[1],这在全球评出的总共18家获奖企业中占有绝对的优势。iPhone里的1000多个核心部件有一半以上源于日本制造。
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几个指标名列世界前茅:
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
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
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列世界第一,约80%;
日本的专利授权率高达80%,居世界前列,可见其专利申请的质量。
麦肯锡在2013年曾发布研究报告,罗列了有望改变生活、商业和全球经济的未来12大新兴颠覆技术,分别是: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次世代基因组技术、自动化交通、能源存储技术、3D打印、次世代材料技术、非常规油气勘采、资源再利用,目前日本在全力投入以上这12个方面,且大部分已经做到了世界前三名的位置。
事实上,日本的技术已经渗透到全世界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
不仅如此,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连续三十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时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的世界最佳生活品质排名表中,日本一直长期居于首位。
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26亿。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国民经济所需的主要资源90%依赖进口。
不禁要问,这样一个资源匮乏、土地面积稀少、原材料几乎都要进口的国家为什么能在半个多世纪中维持GDP居于世界前三位?美国曾评论,资源小国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奇迹,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正视奇迹,日本靠什么?还是让我们听听日本人怎么说:
日本前首相在谈及日本经济起飞时曾经说过:“日本土地狭小,资源短缺,靠什么在世界立足?靠什么与人竞争?主要靠开发国民的创造力。”
成立于1960年的日本发明学会的会长丰泽丰雄说:“对于既没有辽阔疆土,又没有资源的日本来说,目前能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就是因为每年有50万人走进‘创造大学’,这所大学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无形财富,并转变成有形财富。”
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要求教育成为“打开能够发挥每个人创造力大门的钥匙”。
1963年,日本经济评论会在《关于人的能力政策的报告》中指出:“最重要的是产生独创技术的创造力,比什么都重要的是通过教育,使广大国民具有可能实现自主技术的基础教养和创造能力。否则就难以涌现足够数量的有创造能力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1982年,日本前首相福田纠夫主持会议,确认把提高创造力作为日本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保证。
为了鼓励国民搞创新,日本政府把每年的4月18日定为发明节,这一天举行表彰会,纪念著名发明家等活动。
难怪许多经济学家评论说,经济大国的实质是创新、创造、发明大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进步,就要正视别人的成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缩小差距、超越别人,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
1.2.4 创新能力的特点
不知你对上面要求思考的问题有什么样的结论,请注意和下面讲的创造力的3个特点进行对照。
提示
包括这3个特点在内的一系列结论获得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RW.斯佩里博士及他领导的研究小组。
创造力的3个特点是:
●创造力人人都有。
决定创造力的是人的大脑。只要脑细胞发育正常,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并且每个正常人的创造力天赋都相差不大。也就是说,我们一生下来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我们大家在婴幼儿期和爱因斯坦、爱迪生有着同样的创造力。
这一结论打破了“天才论”,纠正了人们过去一直认为的创造只是少数人所为,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错误思想,揭开了创造的神秘面纱。
也许你要发问了,既然我们荣幸地和爱因斯坦、爱迪生有同样的创造力,那为什么我们没有成为爱因斯坦或爱迪生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请见创造力的第二个特点。
●创造力是潜力,需经过开发才能释放。
创造力必须经过开发才能表现出来,如果不开发,永远是潜力,一直到老。每个人的创造力大致是相同的,即便是有区别也没有数量级的区别。之所以后天表现的差别极大,是因为开发的程度不同,只要我们去开发,创造力就会释放;不断开发,就会不断释放,我们的创造力水平将不断提高,人人都可以成为创造的强者。
那么,创造力什么时候可以开发到头呢?不断地开发会不会把脑子累坏呢?请看创造力的第三个特点。
●创造力潜力无穷。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先要从脑细胞的数量谈起。
每个人长到12岁后,脑细胞就基本发育成熟,其总数量达到140亿个。你可能要问这140亿个脑细胞意味着什么?它相当于100万亿个开关的计算机,假如它全部用来记忆,请猜一下,能记住多少本书呢?50本,100本,还是1000本呢?
都不对!正确的答案是500000000本,即5亿本!
这个数字与我们的想象值有巨大差距,它就是我们潜在的脑资源。
请记住:一个人能做的事比他所做的事要多得多!人脑24小时的显意识与潜意识活动量极大,如用文字记录下来约可写成20万字,但其中有创造价值的部分仅为数百至数千字。
研究表明,普通人一生中只用了全部脑细胞的3%~5%,其余95%~97%都未被开发利用,所谓的人才也只用了10%。那么伟人用了多少呢?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逝世后,捐献了自己的头颅,经二十余年的研究发现,爱因斯坦的脑细胞数量及重量与常人一样,只是细胞之间的突触较多,说明用脑较多,但也只是用了全部脑细胞的30%!这位划时代的、以头脑当实验室的物理学家,也依然有70%的脑资源未被开发利用。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相对于有限的生命来说,我们有无限的脑资源。只要我们不断去开发,都有可能成为人才,成为伟人。
前面讲了,创造力存在于人脑之中,那么,无限的脑资源中自然也潜藏着无限的创造力,这就是为什么说创造力潜力无穷的原因。
综上所述,创造力有三个特点:一是创造力人人都有;二是创造力是潜力,需经过开发才能释放;三是创造力潜力无穷。这三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但却是真理。真理都很简单,可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爆发脑内革命!
苏联的创新教育学工作者曾指出,如果人人都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巨大的创新潜力,那么世界上的发明家、创造者的数量可以增加千万倍。这将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1.2.5 创新能力存在于大脑的什么地方
下面我们来看创新能力,也就是创造力到底存在于大脑的什么地方?是“左半球”还是“右半球”?
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创造力存在于我们的右脑之中。右脑被称为创造脑,而左脑被称为知识脑。左脑主管语言、计算、逻辑思维和时间管理,通常左脑发达的人,智力较高。右脑主管音乐、艺术、非逻辑思维、情绪感知和空间管理,右脑是用形象来思考和记忆的。
过去,左脑被认为是优势半球,因为它主管着语音中枢,并管理着人的右侧身体活动;而右脑被认为是劣势半球,并认为它只管左侧身体活动。因此,过去的传统教育偏重于左脑的开发,而忽略右脑的开发,今天,当人们已经了解到右脑的巨大潜力之后,如何更好地开发右脑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右脑是创造脑,但要真正完成一个创造,却需要左右脑的密切配合,二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说,首先由右脑提出一个看起来是非逻辑的创造性设想,然后再由左脑将其转化成语言和逻辑表达出来。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不是以语言来思考,而是以跳跃的形状和形象来思考,然后努力将其置换成语言。”这说明爱因斯坦是右脑和左脑同时工作的。
请思考
右脑主管身体哪一边的动作?左撇子好不好?你能列举出知名人士中谁是左撇子吗?
1.2.6 《行动手册》——“21天创新训练法”
长期以来,由于创新本身的复杂性,使创新能力和创新过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也被视为少数人的天赋才能。但大量的事实证明,创造力不属于某些天才,普通人经过开发训练,一样可以进行创新活动。
美国布法罗大学曾通过对330名大学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受过创造性思维教育的学生,在产生有效的创见方面,与没有受过这种教育的学生相比,平均提高90%。
另一项测试表明,学过创新方面课程的学生,与没有学过这类课程的学生相比,自信心、主动性以及指挥能力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长期坚持开发职工创造力的培训。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那些经过创造力开发培训的人,发明创造和获得专利的速度,平均要比未经过培训的人几乎高三倍。
大家都知道,美国的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并不高,但他们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开发,培养了大批有创造力的人才,这也是至今西方60%以上的重要科技成果都出自美国人(当然包括移民)的根本原因。
美国获诺贝尔奖的人数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这不能不说跟美国教育从小就重视创造性培养有关。事实也证明,创造力是可以开发和训练的,开发与不开发截然不同。
读到这里,你一定会问:那么用什么方法开发和训练创造力呢?下面就介绍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21天创新训练法”!
即每天提出一个创新设想,连续坚持21天。
方法说明:根据《行动手册》的要求,希望你一边学习一边训练;当然,也可以整本书读完后再开始训练。不管怎样,一定要坚持21天!
运用书中介绍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创新的方法,每天围绕工作或者生活提出一个新“问题”及新“设想”来,哪怕不去实施都没有关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创造性的思维,进而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改变。
请把你的设想随时在《行动手册》中记录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