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世界与互联网接驳以来,数字技术/资源逐渐突破了信息产业的范畴,成为了支撑和驱动各个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世界范围内,各大主要经济体、国际组织 (联合国、世界银行、亚太经合组织等) 均已出台多项政策或措施助力数字经济的大力发展。在我国,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 《大数据白皮书 (2018 年)》 数据表明,数字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在逐年提升[1],其中2017年数字经济占比已达32.9%。此次社会经济在宏观层面上向深度数字化的转型与革新,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可比拟历次工业革命,必将对中观及微观层面造成深刻的影响。正如蒸汽机或电力的普及带来的产业变迁,数字经济时代的各行各业也将呈现数字技术驱动的产业发展形态。从此,“数字技术驱动” 不再是个体之间差异化的标签,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典型标记。
于保险行业而言,在时代转型变迁的宏大背景下,保险市场特征、竞争格局以及保险商业模式等均将被数字技术驱动的“金融科技”重新定义,保险行业亟需对未来技术前景进行分析与预测,架构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基于全局观的保险行业发展理念。我们认为,“新保险”作为全局性推演与归纳的成果,将描绘出数字经济时代保险发展的新形态,是保险行业应对宏观经济的深度转型时可选择的新发展模式,期待“新保险”理念丰富保险的内涵,引领保险行业向“更人文”“更高效”“更兼容”以及“更平衡”的方向发展。
从“新保险”的内涵来讲,将“新保险”与“互联网保险”或“保险科技”对比,后者从研究角度强调了“科技”及其应用对业务效率提升、成本优化的重要性,更为关注技术的先进性或其经济价值,研究视角向“科技创新”“科技应用”聚集。在此基础上,保险企业需要进一步有效地反映社会需求或意愿,要在“发展愿景”的指引下,把保险产品/服务与技术进一步结合,为用户带来福祉的增进。“新保险”理念的构建,正是在“互联网保险”或“保险科技”的理论基础上融入了具有导向性作用的“发展愿景”因素,自上而下地梳理了各项元素(经济、社会、科技等)的影响,是基于全局观的行业发展体系。“新保险”以解决用户核心需求为本,以一系列新兴技术(5G、物联网、人工智能、车联网、生物技术等)为手段,以重新架构保险企业的商业模式为发展途径,以为用户提供系统的服务解决方案(而非单一产品方案)为方式,重构“保险”内涵,最终形成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保险发展模式。
在“新保险”的未来,梦想照进现实,我们将遇见以下新的变化:
从可能性到可行性
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保险行业供给侧的能力迭代十分明显,即数字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在数据采集和应用、缩减保险业务成本及提升业务运营效率方面(体现在反应时效性、资源调配灵活性等)做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给重构保险交互体验和关系提供了更多可能。
1. 计算能力的爆发。以电商交易为例,2017年“双11”当天,仅天猫商城就生成了超过8亿笔物流订单,交易创建峰值达每秒32.5万笔,新经济对保险公司的创新业务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新技术的应用也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2. 服务能力的提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在行业的不断普及和应用,让部分业务实现了机器对人的替代;行业过去累积的大量数据被重新挖掘,彰显了新的价值,比如随着语料库资源的积累以及算法的持续优化,诸如电子销售录音等基于机器学习的服务正成为构建新型“保顾”平台的重要资源,传统电子销售模式叠加人机交互后生产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智能技术的提升也加强了保险行业应对服务周期波动、及时响应、全面覆盖的能力。
3. 触达手段的丰富。5G高速通信和物联网更大范围的普及也支持保险公司在更多地点与状态下触达用户,借助5G通信、AR/VR以及全息投影等技术应用,保险交互体验将得到全面改善。保险服务跨终端、多渠道的体验的延续性和一致性也将得到更好的保证。
科技带来的绝不仅限于商业模式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新商业文明的出现。就近几年的行业发展来看,虽然从保险密度及深度的角度来看,我国依然走在迈向“保险大国”的发展大道之上,但从保险广度(人均保单数)的角度来看,我国已走在世界保险发展的前沿,2016年互联网保险新增保单61.65亿张,占保险业整体新增保单数量的64.6%,科技让行业有望实现保险普惠社会的价值,让保险“回归本源”,让“网民”成为“保民”。
从赋能到融合
展望“新保险”的未来,数字技术将深度内嵌至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社会各界对于新兴技术的应用留有期许,保险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之下,保险公司将凭借“差异化”能力的构建来获得比较优势,以未来视角回看当下,保险金融属性与服务属性的深度融合、保险的跨界融合与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将成为布局未来的必要战略途径。
1. 全要素科技化,保险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一系列新兴技术在保险业务中的应用几乎涵盖了从产品开发、营销、承保、理赔直至客户服务的全流程,其作用范围也逐步从保险销售延伸至业务运营的中后端及保险服务的最终体验。
2. 客户体验一体化,金融属性与服务属性的深度融合。从用户真实需求的角度来分析,用户更期待的是事中风险管控以及事后风险补救辅助,而不是单一的财务补偿。因此,保险天然理应具备“服务属性”,随着科技应用在保险业务中的持续深入,人们对保险“服务属性”的认知得以刷新,基于数据,利用科技,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补救的串联,实现客户体验一体化成为了可能,保险产品的金融属性与服务属性将进一步深度融合。
3. 跨界连接生态化,“大保险”跨行业的深度融合。在服务为本的新保险时代,保险公司以用户保险需求为核心进行的跨行业整合,是行业追求保险极致服务体验的重要抓手。该商业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跨行业的资源整合,满足保险用户的日常生活需求,并通过频繁、便利的服务交互赢得客户信任,最终达到更完整地管理一个用户或家庭的“资产负债表”的目的。
4. 科技人文化,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从模式的角度来说,从互联网保险行业的演进趋势来看,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线上赋能线下和线下赋能线上的双向进阶。互联网保险也从简单的获客环节向保险产业链的更多环节渗透,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的边界不断消弭,二者将实现更深度的耦合。
“从赋能到融合”也预示着新保险或将带来行业竞争意识的转变,科技赋能让企业间不再是竞争对立的关系,技术将让企业间从以“提效降本”为手段的“自我保护般的对抗”,转变为“共生共赢”的战略协同关系,市场的整体完善将得到更多的重视,更多细分领域的空白市场将得到有效挖掘。
从薄价值到厚价值
新技术的应用或将进一步加速企业“数字化”运营的进程,公司运营因而变得更加“透明”,由此也可能激化同质化竞争,提高“价格战”的可能性。如何从价值转移到价值创造,形成差异化的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有附加值的体验,将成为企业市场能力的核心考量。因此,在这一时代,保险运营需进行多种改变,以实现不断增厚其商业价值的目的:
1. 前向用户到后向用户。保险是天然的需求漏斗,每一款产品对应的每一位保险消费者都是潜在需求方,每一位出险的用户则都是精准需求方,保险机构可借助科技精准筛选并提前锁定消费者需求,进行需求细分,做好用户沉淀工作。从“前向用户”到“后向用户”,保险机构有望从下游的产品供应商发展成为上游的用户分发商,激发出保险更大的商业价值。
2. 价值主张到价值循环。“不确定性”与“动态演变”也许是对当下商业环境较为恰当的描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单一组织机构很难具备发展所需的全部资源,组织单边宣言式的“价值主张”面临获取外部资源、应对商业环境快速变迁的需求将更为步履艰难。若要打破这一商业困境,机构需快速识别用户需求,尊重用户消费主权,并将企业与利益攸关的其他主体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价值对话机制寻求系统解决方案,而非单一产品方案,以解决用户“面”而非“点”的需求痛点,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拓展新的空白领域。
3. 价值转移到价值创造。保险公司基于“大数法则”,通过对不确定事件的精算预测,向具有同类风险特征的投保人收取保费,为其提供遭遇特定损失时的资金保障,在某种意义上,保险公司为投保人提供了一种“价值转移”的金融服务。在“新保险时代”,面临更多互联网主体的竞争,保险机构在风险单位的搜集及简单的价值转移方面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因此,要充分利用新科技,强化保险机构“防灾减损”“风险管理”“恢复原状”的能力,着眼于更多的“价值创造”,通过做厚价值,把握竞争主动权,分享产业链价值。
笔落此处,回顾历程,中国金融科技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趟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科技驱动”之路,其发展实属不易。据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消费者的金融科技采用率为69%,位居世界前列,广泛的采用率及强大的需求市场再一次让世界瞩目;在互联网保险领域,互联网保险规模在过去5年内增长72倍,保费收入从2011年的32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2348亿元,渗透率也从2012年的0.72%提升至2016年的7.5%,高峰时甚至达到9.2%。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增长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以及年轻人群得到了风险保障,也助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让世界看到了金融科技实现普惠的可行性。
展望未来,在世界局势的动态演变中,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保险行业时代变迁的新拐点或将显现。本书以理性思维的角度,自上而下地梳理了各元素(经济、社会、科技等)的影响,架构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基于全局观的“新保险”发展体系,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得到各位读者的指正与批评。未来的实践之道,笔者认为“唯科技论”或“唯理性论”并不能作为引领我们大胆探索的旗帜,我们仍需认识到理性的有限性。须知,面对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行动不仅源于对结果的预期,更源于对身份的定义。
“时来天地皆同力”,科技将带给保险更多可能。众安将铭记“科技驱动金融,做有温度的保险”的发展愿景,以全局思维、对立统一以及动态演变的思维模式将“科技驱动”与“社会价值”进行有机整合。科技也许会被质疑,但科技绝不会后退。我们相信科技的力量,也相信信仰的力量,期待与行业携手在更宏观的意义上“让天下的保险更有温度”。
众安保险董事会秘书
王敏 博士
[1] ㊀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表明,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已达到约27.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超20.3%(高于同期GDP同比增长幅度),占GDP比重已达32.9%;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2.6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接近19%,占GDP的比重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