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版工作
新时代,新使命——浅议出版工作的文化担当
·张玉梅·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在充分肯定建设成就的同时,准确定位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的经济腾飞,不仅从实践上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在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助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是时代赋予出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如何应对时代的召唤,是出版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认识 “文化自信”的意义,理解出版工作的文化担当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同民族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特色,不仅反映了所属民族的生活状态和风貌,更与治国理政、经济发展、道德水平等紧密联系。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礼之用,和为贵”的处世之道,“敬德保民”“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以及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与具有现代科学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治国理念、制度方略以及道德观、价值观等,在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成为 “中国道路”最鲜明的特色。这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现实中,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个国家国际形象塑造和国际地位提升的最为重要的方面。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积极提升文化的参与度,必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要求。面对时代要求,一切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文化工作者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应对。
出版社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文化传播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肩负着传播科学知识、弘扬先进文化的使命,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时代的召唤面前,出版人一定要具有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出版
出版社是一个阵地,一方面要弘扬优秀文化,为社会提供正能量;另一方面要坚守底线,抵御诱惑,摒弃低俗和垃圾产品。出版企业要有科学的出版理念。经营理念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从而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对一个企业来说,经营理念是系统的、根本的管理思想,是一系列经营行为所依据的根本原则和核心观念。出版社的经营理念离不开国家发展的大方向,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应与国家的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出版社科学的经营理念一定具有大局观。在目前,这体现为以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为己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为建设文化强国尽职尽责。
有文化担当的出版企业要做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捍卫者,把坚持主题出版、弘扬主旋律作为自己的应尽之责。在实践中,出版企业要正确处理以下几种关系:
一是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图书作为文化产品,社会效益一定是第一位的。出版企业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文化产品的价值取向对人民群众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影响巨大。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是危险的。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舍弃经济利益而服从社会效益。内容低俗消极的出版物或许会带来一时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说,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而优秀文化产品却可以经受住时间的检验,长久保持活力,最终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对出版企业来说,生产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有的优质产品,才是发展的正道。
二是处理好弘扬主旋律与产品多样性的关系。弘扬主旋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所必需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本质上说,这与产品多样性之间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方面,主旋律产品本身也不是单调乏味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形式,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要;另一方面,主旋律之外的出版物也不乏优秀之作,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确保有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的生产,可以促进出版企业保持活力、繁荣发展。
三是处理好质量与效率的关系。出版物是一种特殊商品,产品质量直接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挂钩,而产品生产效率则直接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实现。在某些情况下,出版企业和编辑会面临要速度还是要质量的尖锐矛盾。对一个有责任感、有大局观的出版企业来说,这其实是不矛盾的。因为,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出版企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以牺牲质量换取利益。妥善处理质量与效率的关系,有赖于编辑的尽职尽责、团队的密切配合和科学严格的流程管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产品社会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作为产品生产者的编辑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三、出版企业品牌塑造与出版人的自我提升
一个出版企业要健康发展,提升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影响力,除了坚持正确的导向,还需要在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个是出版企业品牌塑造,另一个是高素质编辑队伍建设。
1.出版企业品牌塑造
多出书,出好书,是出版企业永恒的追求目标。多出书,是指生产规模而言;出好书,则是指打造精品,塑造品牌。出版社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发展优势,做出特色,实施品牌经营战略。
品牌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产品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销售群体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
品牌体现着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良好信任关系。能得到消费者认可乃至追捧的产品,必然具有如下特点:产品满足了消费者某方面的需求,定位准确;产品质量可靠,让使用者有比较好的使用体验;产品有特色,易辨识;等等。
对企业而言,品牌是能带来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品牌让企业拥有了固定的消费者群体,也提升了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使企业步入良性发展,拥有无限商机。从这一点来说,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力量。
在形成品牌的诸多因素中,质量无疑是最重要的,无质量则无品牌。所谓时尚、创新等,离开了质量的保证,便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所以,出版企业实施品牌经营战略,要时刻围绕着打造优质产品这个核心。市场竞争其实就是质量竞争,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并且,企业只有长期保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才能让品牌屹立不倒,不断升值,为企业带来长久的发展动力和可观的利益回报。
对出版企业来说,出版物的质量既包括内容质量,也包括编校质量、印装质量乃至营销服务质量。所以,打造优质精品图书的品牌战略,应该对包括从组稿到编辑再到出版发行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和管理,提升出版企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2.高素质编辑队伍建设
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和一个出版社品牌的塑造,浸透着出版人的心血和智慧。高质量的精神产品需要有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对于一个有文化担当、有明确发展目标的出版企业来说,拥有一个高素质的编辑团队是必要条件。
优秀的编辑人才至少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觉悟,能够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熟悉法律法规,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和快速反应能力,从而保证文化产品的政治性、时效性。二是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鉴别能力,不仅能够区分是与非,还能够区分真实和虚伪、高雅和低俗、美好和丑恶,能够坚守底线,拒绝低俗,从而保证图书的品味和学术价值。三是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和熟练的编辑技能,能够把好书稿的质量关。四是具有自我提升、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能够跟上时代步伐,积极更新知识、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编辑的专业素质决定着图书的质量水平,最终影响着出版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一个拥有自主品牌、注重编辑队伍培养的出版企业,肯定是一个具有竞争力和拥有美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也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切实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在传播先进文化、推动文化繁荣的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伟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