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论文选(第二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英语口语能力标准》实施方法与效果——以中国人民大学2017届学生为例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珠英

摘要:本文以2017届本科生为例,详细介绍了2013年以来我校《英语口语能力标准》的实施方法和取得的效果。根据口语能力标准的设计,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部开展了以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包括构建听说课程体系、开设外教为主的口语课程、建立口语标准网站和组织口语水平测试等。教学实践表明,口语能力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我校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口语能力标准 实施 口语测试

一、引言

中国人民大学以“人民满意、世界一流”为办学目标,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作为当今世界通用语的英语。为此,学校在2012年制定的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中,特别规定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为“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国际交流”。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外国语学院承担了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任务,成立了口语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组,于2013年推出了人大《英语口语能力标准》(以下简称《口语标准》),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提出统一的要求。

《口语标准》参照国际上通行的《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以下简称《欧框》),根据学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及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及访谈,设计了“朗读与复述”、“陈述与讨论”和“演讲与问答”三个部分。《口语标准》分为三个水平等级(初级使用者、独立使用者和熟练使用者)和六个能力级别(1、2、3、4、5、6),与《欧框》的六个等级(A1、A2、B1、B2、C1、C2)对应。根据学生入学的实际水平和我校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口语标准》将达标定位为达到“独立使用者”及以上等级,即学生修完大学英语课程规定课程和学分后参加英语基于《口语标准》设计的“口语测试”,应达到3级及以上级别。

《口语标准》从2013级即2017届学生开始实施。本文将以中国人民大学2017届学生为例,从课程体系、教学活动、课外资源、测试评估等方面介绍《口语标准》的实施方法与效果。

二、《英语口语能力标准》实施方法

1.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建立强化听说能力的课程体系

从2013级开始,为了有效实施《口语标准》,大学英语部对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作了大幅度的修订。首先,将原来的各级大学英语课程(4学分)拆分为相应级别的大学英语听说(2学分)和大学英语读写(2学分),其中的大学听说课程与《口语标准》中的第一部分“朗读与复述”和第二部分“陈述与讨论”的能力考核对接。其次,每年聘请20多名拥有二语教学资格证书并有二语教学经验的外籍教师,组建以外籍教师为主的口语教学团队。新增由外教开设的外教口语课(2学分)和高级英语演讲课(2学分)。前者的授课对象为入学时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二级起点的学生,旨在帮助他们提高基本的口语交流能力;后者为全体本科生开设,与《口语标准》中的第三部分“演讲与问答”的能力考核对接。同时,由外教为“大学英语国际化拔尖人才实验班”(简称“实验班”)开设高级英语辩论课,培养实验班学生将英语能力和思辨能力双力合一。除了以上各门必修课程外,新的大学听说课程体系中还增加了“英语语音”和“高级英语口译”两门选修课。其中,“英语语音”面向需要校正语音的学生,“高级英语口译”面向有口译需求的学生。

修订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重点突出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分级教学、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结合、基础课与高级课相结合的听说课程体系设置也促使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由外籍教师为主的口语、听说和演讲等课程教学团队在系统训练学生口语、演讲和辩论的技能和策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确保学生全面了解《口语标准》并且尽早适应大学期间的英语学习,从2013年起,每年新生入学后,外国语学院主管本科教学的领导会在全校新生大学学习导航讲座上,详细介绍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解读《口语标准》并提出英语学习重点和方法。开学后各级别的第一节英语课上,任课教师进一步明确《口语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强调第一学期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重点。

除了强化听说能力的课程体系外,外国语学院利用学校每年的暑期国际小学期,聘请外教,为需要进一步提供英语口语的部分大一学生开设“英语口语强化”课程。课程共开10个班,每班限额20人,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各种口语教学活动。

2.优化听说课程教材,开展基于《口语标准》的课内外教学活动

我校大学英语听说教材多年来一直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引进改编的《高级英语视听说教程》。该套教材主要通过听学术讲座,重点训练学习者的听力技巧,提高学习者听学术讲座的记录能力和就相关主题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了确保学生达到《口语标准》中规定的“朗读与复述”、“陈述与讨论”和“演讲与问答”三大交际目标,大学英语部选用了题材主题丰富、语言鲜活地道、交际语境真实生动的《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作为课内使用的教材,通过视听内容和多样化的练习活动,既训练学生听力技能,又训练学生的语音技能、陈述和讨论等口语交际技能。原来的《高级英语视听说教程》则调整为课外学习教材,加强学生课外自主听力的训练。学生每周按要求完成听力任务,各级听说教学组定期通过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同时,针对《口语标准》中的第一部分“朗读与复述”口语基本功的考核,各级别的听说课程在第一学期把打好口语基础作为重点,训练学生英语基本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朗读技能,并根据音频和视频输入材料进行口头复述。此外,大英部为学生准备了《朗读与复述练习》材料,学生课外练习朗读,提交朗读音频作业,由任课教师检查并提供反馈,帮助学生改进朗读技能。针对第二部分“陈述与讨论”的能力考核,各级别的听说课程在第二学期把提升口语表达中个人观点陈述、话题讨论的交际能力作为重点。课堂教学活动更多地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教师讲解个人陈述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学生按要求练习。除了在课上开展口语活动外,教师再把课外口语练习设计成根据指定话题个人限时陈述并录音、就指定话题小组限时讨论并录音等形式,教师通过收听学生提交的录音,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给予书面反馈。

除了设计与《口语标准》的考核直接相关的教学活动以外,大学英语部组织了全校范围的课外口语活动。第一学期,重点开展英语影视剧配音大赛活动。各听说班里的学生自由组合,2–4学生组成一组,自选3–5分钟的影视剧片段,课外模仿练习,课上进行配音表演。表演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其他学生从语音语调、模仿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等维度给各小组成员评分。配音活动旨在丰富大学英语听说课堂形式,调动学生语音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模仿改进语音、语调,提高语音学习效果。第二学期,重点开展英语演讲比赛活动。选修高级英语演讲课的各班学生借助PPT,自选话题做有准备的演讲并回答现场提问。任课教师从话题内容、传递和问答互动等维度给分并点评。演讲比赛旨在丰富高级英语演讲课的课堂形式,建立学生公共演讲的自信,训练学生公共演讲的技能。配音比赛和演讲比赛都从班级初赛开始,全体选课学生参加,然后择优进行复赛和决赛。这一组织方式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既对《口语标准》的实施起到了助推作用,也大大增加了参赛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荣誉感。

3.建立口语标准网站,提供相关信息和课外学习资源

《口语标准》的有效实施也需要大量课外资源的提供。为此,外国语学院建立了口语标准网站,为口语教学提供交流平台,同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所需要的辅助材料。口语标准网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板块:(1)《口语标准》的详细解读和基于标准而设计的三个测试部分的样题及练习。通过这一板块,学生可以对《口语标准》具体的能力目标、能力等级、能力构成和测试评估等有全面的了解。同时,通过观看各部分的实际测试视频样例,学生可以对测试的形式、流程、时长等有直观的了解。学生还可以下载根据各部分测试题型而设计的模拟练习题目。(2)大学英语课程学习指导系列视频讲座和外教录制的西方文化视频讲座。学习指导系列讲座视频重点根据《口语标准》的能力要求,请国内的语音教学专家、外国语学院的部分中教和全体外教录制系列英文讲座,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英语语音基本功、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西方文化视频讲座则着重介绍英美等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风俗、价值观等内容,帮助学生加强跨文化沟通意识、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学生可以在线学习也可下载视频随时学习。(3)英语学习资源链接。这一板块涵盖了VOA、BBC、British Council、TED、National Geographic等十几个国外英语学习的权威网站的资源链接,为学生提供丰富又有时效性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课后自主学习。(4)答疑预约系统和口语成绩查询系统等板块。学生可以在线预约任何外教,在每天的办公时间就英语学习的各种问题咨询老师。口语成绩查询系统内则有学生参加每一次口语标准测试的具体水平等级、能力级别和对应《欧框》的级别。学生在参加完每一次测试后,可以及时查看自己的能力等级情况。

4.组织英语口语测试,分阶段检测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以《口语标准》和《欧框》为参照,外国语学院设计开发了“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水平测试”(简称“口语测试”),以检查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是否达到《口语标准》所规定的能力要求和达标要求,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进行有效诊断,为学生提出改进学习方法的建议。“口语测试”包括“朗读与复述”、“陈述与讨论”和“演讲与问答”三个部分,分别考查《口语标准》对应的三方面的口语能力。

根据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入学英语起点的不同,学生在第一至第三学期的期末参加“口语测试”的三个部分,各级别的具体测试时间如下:

“口语测试”三个部分的测试试题均由大学英语部全体教师命题,通过专家严格审题。所有考场均为标准化设计,确保测试的公正性。同时,所有考官都在考前接受评分培训,考试当天随机抽取考场,按规定时间统一开始、统一按考试指令组织学生考试。

“口语测试”三个部分的测试形式均采用面试形式。“朗读与复述”部分由两位考官考核一名考生,其中一位考官负责考试指令、播放音频材料并基于考生的表现给出总体印象分,另一位考官则根据考生的语音表现、情感传递和内容传递给出分项得分。“陈述与讨论”部分中,考生以小组的形式参加测试,三名学生组成一组,两位考官考核。其中一位考官负责提示、提问和给出各学生的总体分,另一考官负责发题和测试计时,并就话题内容、话题传递和交流沟通几方面的表现给出分项得分。在“演讲与问答”部分,由中教和外教组成的两位考官考核一名学生,其中外教提示、提问和根据总体表现打分,中教负责测试计时并根据话题内容、话题传递和问答互动给出分项成绩。某一部分测试未通过的学生可在下一学年的期末申请补考。

“口语测试”每一部分由考官在测试现场按百分之打分后,取平均分登录至口语考试成绩系统,之后参照“百分制等级、《口语标准》等级和《欧框》等级转换表”将百分制分数转换为等级制分数,并对应到相应的《欧框》等级。此外,“朗读与复述”和“陈述与讨论”两个部分的测试成绩同时也是期末听说课程口语部分的期末成绩。

三、《英语口语能力标准》实施效果

经过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体系的改革,通过听说教材的调整、教学活动的改进,同时通过提供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和严格的口语测试环节,《口语标准》的实施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2013级学生的整体口语测试成绩和整体听说能力。

根据入学后英语学习起点级别的不同,2013级全部学生在第一至第三学期的期末参加了“口语测试”三个部分的测试。绝大部分学生一次性地通过了每一部分的测试。未通过某一部分测试的学生按要求重修某一级别的听说课或高级英语演讲课,或通过参加国际小学期的英语口语强化课程,之后在第二学年、第三学年或第四学年重新参加未通过的某一部分的测试。至2017年6月,2013级即2017届学生已全部完成《口语测试》三个部分的测试。根据统计,2013级全部参加口语测试的2901人中,实际通过人数为2655人,占总人数的91.52%。通过测试数据分析,口语测试总体上信度较高,考试各部分之间的相关情况也比较理想。

《口语标准》实施的另一效果体现在学生的整体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上。一方面,在每年暑期的国际小学期,我校学生从多达150门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众多学科的课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面对全英文的教学环境和国外名校外籍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上课方式,他们大多能听懂讲课内容,积极参与讨论,并按要求完成课程展示。部分接受学生组织采访的国际小学期外籍教授对上课学生的听说能力有着积极评价,认为我校本科生基本具备了较强的听与说的能力,很多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很强,上课时问答互动相当好,课程展示时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等等。另一方面,学校与美国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等57个国家和地区的252所知名学府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有13个国家公派项目、9个学生国际交流校长奖学金项目、70个校际交换项目、38个寒暑期项目及国际会议、海外实习项目等供学生选择。来自学校教务处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我校年均派出2200名学生参加各类海外学习项目。这些项目的教学基本上以英语作为教学媒介,大批积极参与的学生在英语沟通方面展示的自信也跟这些年《口语标准》的有效实施密切相关。此外,最近几年一些重大的国际活动举行期间,都有我校众多学生参与志愿者工作。2017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期间,我校200多名学生通过严格的英语口语面试,为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论坛参加者担任志愿者服务工作,出色地完成了被分配的各种任务,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四、结束语

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是未来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我校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外国语学院过去几年来实施的《口语标准》彻底改革了学校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体系,根据《口语标准》开发的口语水平考试以考促学,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口语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的国际交流。随着《口语标准》和口语水平考试的不断完善,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将上一个新的台阶,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将有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项目组.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项目组.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水平测试大纲[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欧洲理事会.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