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根源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就在于能够满足价值主体的发展需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厚的根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和社会是价值主体,人需要发展,社会也需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人和社会的客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地满足人的思想道德发展需要、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够不断创造和实现这种发展价值。
1.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满足人的思想道德发展需要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价值,首要的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人的思想道德发展需要。思想道德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人的发展的内在需要。致力于满足人的思想道德发展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首要职责,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出发点与突破口。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人思想道德发展的客观需要。思想道德发展不是外部强加给人的主观要求,而是人的发展的内在的客观需要。人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即人的社会化过程。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现实社会关系中,一个人要不断减少自然性,增强社会性,并获得一定社会关系赋予的社会本质,就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自觉接受和内化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产生的社会规范,并努力遵循和实践这种社会规范。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人需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正确认识自己和改造自己,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人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人逐步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一个人按照社会发展要求自觉内化并实践一定社会规范的程度越高,适应和改造社会的能力越强,其社会性就越强,社会化程度就越高,社会本质体现得就越充分,人的成长发展就越快,事业成功的基础就越坚实。人的发展,说到底,就是学会做人——做具有一定社会本质、符合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的社会成员。陶行知先生为南京晓庄师范题写校训时强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新构想,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强调学会共同生活是新一代年轻人为人处世立业的重要基础,要使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地去了解他人,从而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偏见和敌对情绪,与周围人友好相处,并且从小就要使学生具有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与计划而团结合作的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当务之急。学会关心、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社会的人,了解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本质和社会需要,促进人的相互理解、关心与帮助,自觉按照社会关系的要求,掌握社会规范,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性,增强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提高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人思想道德发展的结构需要。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这些素质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系与结合进而形成了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结构。人的思想道德发展需要体现为完善和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结构需要。也就是说,人的思想道德发展不是思想道德单一素质的发展,而是思想道德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可以说是思想道德素质的结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方式促进人的思想发展、政治发展、道德发展、心理发展,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满足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结构需要。人的思想道德发展需要体现为人的思想发展、政治发展、道德发展、心理发展的需要,它需要通过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来予以满足。人具有思想发展的需要,可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认知能力和思想觉悟,解决好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问题,促进思想进步;人具有政治发展的需要,可通过政治教育帮助人们把握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质,规范政治行为,实现政治社会化,促进政治进步,满足政治发展需要;人具有道德发展的需要,可通过道德教育,使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道德认知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增强道德实践能力,提升道德境界,促进道德进步,满足道德发展需要;人具有心理发展的需要,可通过心理教育消除人的心理障碍,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维护人的心理健康,使人的心理发展达到更高的健康水平。因此,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在结构,决定了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结构需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觉满足这种结构需要的重要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人思想道德发展的持续需要。人的思想道德发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思想道德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持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的思想道德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思想道德发展的自发性,增强思想道德发展的自觉性。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似乎人的智力发展必须从小抓起,并通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来加以推进,而人的思想道德发展似乎不需要有意识、有目的的系统的培养教育,可以放任自流,任其自然发展,这实质上是一种思想道德发展的自发论。实际上,人的思想道德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如果忽视、放任人的思想道德发展,一味强调人的智力发展,就会导致“重才轻德,德才失衡”的现象,甚至误教误育出具有严重道德缺陷和心理缺陷的人。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意识地、系统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才能增强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正确意识,增强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动力,推动人们终身自觉地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的可持续发展。
人的思想道德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被动性、增强主动性。思想道德发展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少年把思想道德发展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并将其看作造就健全人格、成就一番事业的内在需要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从而克服思想道德修养的被动性,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主动性,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要我修养”变成“我要修养”,把“要我受教育”变成“我要受教育”,主动持续地参与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人的思想道德的持续发展,还需要克服思想道德发展的简单化需要,把握思想道德发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人的思想道德发展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原有的思想道德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思想道德问题,而要解决这些新问题,就需要有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因此,一定要增强推进思想道德发展的意志和毅力,针对人的思想道德发展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的持续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价值不仅在于能满足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而且在于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本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只有既注重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着力满足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又注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充分地实现自身的发展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首先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共同发展要求上。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两大基本素质,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而没有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或者只有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而没有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都是人的素质的片面发展,而不是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关系,也就是“德”与“才”的关系。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在人的发展中,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核心素质,它决定着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重要素质,它体现着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并受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支配。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德与才的关系,自觉坚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相统一,把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学习科学文化素质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培养造就一批批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转变学习风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转化为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智力开发,满足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需要。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就不可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人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协调发展的需要。除了上文论及的那些方面之外,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还体现在人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需要上,即体现为人的身心协调发展的需要。人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素质的两大方面,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人的身体健康素质与心理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有着内在的规律,这就是人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必须协调、均衡地发展。人的身体素质的发展是人的心理素质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心理素质发展是人的身体素质发展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可使人们认识和掌握身心协调发展的规律并遵循这一规律,正确处理好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促进人的身心协调发展,提高人的健康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通过教育活动满足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身体健康是人们顺利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和保证。人们要获得健康的体魄,提高身体健康素质,就要加强体育锻炼,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活动。这就要有体育锻炼的意识与意志,而这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体育活动中,增强人们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意志,调动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激发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和毅力,才能使人们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活动,收到增强人的体质、维护人的身体健康之效。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当今社会,伴随着学习、就业、工作、生活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甚至心理危机的人日益增多,这就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等方式予以消除,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既可通过引导和推动人们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素质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又可通过引导和推动人们参加心理咨询活动来提高心理健康素质,维护人的身体健康。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人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共同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还体现为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共同发展的需要。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两种基本素质。人文素质主要是通过加强人文文化、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教育而形成的素质,其跟人的价值、尊严、文化素养、人文底蕴、形象思维能力有关,哲学、历史、美学、文学、艺术、文化建设等都有助于人的人文素质的形成。人文素质教育着眼于价值教育,强调人是价值主体,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发展的需要,强调人的价值实现。科学素质主要是通过加强科学文化、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教育而形成的素质。科学素质跟科学探索、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科学底蕴及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关,科学探索、科学研究及科学普及活动有助于人的科学素质的形成。科学素质教育着眼于真理教育,强调事物的真实性与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真实性,人们一切实践活动都要以科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在正确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造世界。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人的人文素质可以转化为科学素质——人们通过人文教育形成的文化素质、艺术素养、价值追求、形象思维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等可有效促进人的科学素质的提高;人的科学素质也可转化为人文素质——人们通过科学教育形成的科学素养、求实精神、严谨学风及抽象思维能力等能有效促进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可转化为对人文价值的追求。
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自身的教育活动使人们正确认识与处理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相互关系,从而自觉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可直接通过自身的教育活动满足人们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提高的需要,其不仅可通过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书育人意识,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人文学科的教育、科研活动的德育功能,增强人的人文底蕴,提高人的人文素质;而且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等基层文化建设活动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科学素质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可通过加强热爱科学、立志成才的教育培养人们的科学意识与兴趣,增强人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人们自觉投身科学学习、研究和探索活动,运用科学的学习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知识、内化科学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得到全面、持续的提高。
3.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而且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是由个人所组成的社会,是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社会共同体。社会的发展需要归根到底反映了个人的发展需要,但它不仅反映了单个人的发展需要,而且反映了社会成员的共同的整体的需要。社会发展需要源于个人的发展需要,又高于个人的发展需要,它是社会共同体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只有社会发展需要得到了满足,个人发展需要才能更好地得到满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满足人的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价值的根本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关系到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关系到人们自身的物质利益的实现。经济发展集中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能从生产力发展的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两个方面充分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从生产力的内部结构来看,生产力包括两大因素: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人的因素包括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人的智力因素表现为人的经验、技能尤其是科学文化素质,人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指人的非智力的精神因素,如思想觉悟、价值观念、劳动态度、工作技能、态度毅力等等。在生产力内部结构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相比,人的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在人的因素中,思想道德因素与智力因素相比,思想道德因素又起主导作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精神状态和劳动态度如何,往往决定着人们能否掌握、发展和创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能否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能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能否自觉地把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过程,能否提高现代劳动能力,能否创造高技术、高效能的生产工具和人工智能化的劳动对象,能否实现劳动力、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在高科技基础上的有机结合,能否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否发展社会生产力,等等。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劳动者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技文化素质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1]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以及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是生产力发展的主体,他们能否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决定性力量,取决于他们作为劳动者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而劳动者的素质能否提高,又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从根本上满足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需要。
从生产力发展的外部条件来看,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和变革,既是由生产力发展所决定和引起的,又是由人来自觉实现的。也就是说,生产力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要求是通过人来表达和满足的,人对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握得如何,人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发展观念如何,直接关系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当人们意识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就会自觉地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用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当人们意识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时,就会促使人们自觉地坚持和维护这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调整、变革或维护,都受到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影响,而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都离不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改革是以思想观念变革为先导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自觉维护或调整变革一定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有效满足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满足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社会的政治文明发展的水平,关系到人们政治权益的实现。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发展对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发展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满足社会政治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导人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重要的政治导向价值。一定的阶级或集团的政治要求和政治方向与经济利益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定的阶级或集团为了维护或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必然要争取或维护自身的政治统治,坚持一定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方向,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不同阶级或集团的经济利益不同,政治发展的要求和目标就不同,所坚持的政治发展方向和道路也不同。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完成自己的政治任务,维护和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就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政治动员,把握政治方向,凝聚政治力量,统一政治行动,推动政治实践,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2]。因此,坚持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实现政治发展目标,离不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关系,具有政治协调价值。政治所要处理的主要是国家生活的各种关系,包括阶级内部的关系,阶级之间的关系,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生活的主题主要是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包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的阶层之间的矛盾问题,特别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3]因此,要协调我国社会的政治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协调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这就需要开展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深入进行党的宗旨、群众路线和党风廉政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观念、群众观念和廉政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密切广大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协调和处理好各种政治关系和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导人们珍惜和维护政治稳定,具有政治稳定价值。政治发展是一种有序的发展,政治发展包含政治稳定,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政治稳定是以人心稳定为前提的。人心思安,人心稳定,则政治稳定;人心动荡,人心不稳,则政治不稳。人心安定与否,在根本上取决于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本身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掌握群众、影响人心的状况。思想政治教育能根据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教育和引导群众自觉地变革或维护一定的政治上层建筑。当政治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时,就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政治变革意识,实现政治变革与进步,建立新的政治上层建筑,在新的基础上实现新的政治稳定;当政治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就要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政治稳定意识,形成稳定的思想基础,自觉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无论是从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协调政治关系,还是从维护政治稳定来看,都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政治发展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满足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文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方面,它关系到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水平,关系到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关系到人们精神文化权益的实现。文化发展包括建构核心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推进文化创新,而这些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能满足社会的核心文化建构需要。在文化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是核心。思想道德建设不是一般的文化建设,而是文化精神的建设,是核心文化的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实质上是一种价值观建设,一定的文化要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核心,一定的价值观要以一定的文化为载体。无论是科学、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社会文化的建设,还是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等基层文化建设,都要以价值观建设为核心,都要着眼于文化精神的建设。
社会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基层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培育、弘扬校园精神、企业精神等,增强群体凝聚力。核心文化的建构和民族精神、群体精神的培育、弘扬,都离不开深入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能满足社会的先进文化发展需要。先进文化反映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性质与要求,代表着先进阶级利益,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文化,它是与健康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相比较而存在、相影响而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教育和引导人们区分先进文化、健康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自觉地坚持和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健康文化,并推动人们深刻分析落后文化产生的根源,认清其消极影响,积极主动地转化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色彩的落后文化,揭露和批判反映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本质的腐朽文化,使人们认清其社会危害从而坚决抵制和消除腐朽文化的侵蚀,进而有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还能满足文化创新的需要。在当代中国,文化创新,就是要创造反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本质需要与时代特征的崭新文化。进行文化创新,就要有文化创新意识或精神,克服僵化文化观念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而这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文化发展价值。
注释
[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56.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3]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