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及其时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八节 田猎、娱乐和其他

picture

乾隆帝微弧射鹿图。

骑马射箭是满族青少年的必修课,弘历对此极为精通,他11岁就随祖父往热河、南苑打猎,曾向第十五叔允禄、第二十一叔允禧学习火枪、射箭。他经常和兄弟叔侄或到西厂骑马射箭,或去南苑行围打猎,留下了不少诗篇。你看他打猎时兴致勃勃,大显身手:“秋阳皎皎秋风起,千山万山收红紫。南苑平芜晓色寒,游丝白日长空里。我从前岁罢秋围,经年未到南海子。重来历历忆旧游,真教见猎心犹喜。黄羊麋鹿满平郊,捷射争夸驰騄駬……合围少试秋草原,骁腾未改旧时美。一驰射中双兔儿,再驰殪彼一封豕。”弘历等驰逐郊原,多么称心惬意。再看他们在西厂骑射,暮春天气,落英缤纷,弘历等一面跨马扬鞭,弯弓发箭,一面欣赏着周围景色:“离离紫陌花,苒苒暮春天。纷红一以萎,绿杨全锁烟。可惜流莺语,惊起晓窗眠。秣我青骊驹,策我珊瑚鞭。乘兴联骑去,晴郊草芊芊。驰射平原中,随意娱芳年。”[1]骑射田猎既是讲习武事,也是户外活动、锻炼身体、欣赏风景、游览娱乐的好机会。这些皇室青年长期憋在深宫中,一旦到野外活动,内心的欢乐可想而知。弘历的很多诗中表露了这种心情,他所写有些习射、田猎诗几乎就是春游诗,如:“拂柳穿花过小溪,紫骝不用锦障泥。东风可是能裁剪,飘洒香红散马蹄。”“西海清流漾碧鲜,相将此日荡兰船。溶溶新涨春芜合,始识分来似玉泉。”[2]这两首诗从字面和句意上理解是地道的游春和泛舟诗,但他的题目却是《西厂习射即事》,可见习武田猎和春秋郊游几乎是一回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尽管弘历自幼生长深宫,长期在书斋中读书,还是有一定机会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他十分关心农业生产,了解民间的疾苦。他在御园内开辟一小片土地,督促太监们种麦莳菜,以体验农事,他写诗说:

 秋露零场圃,金风气萧索。

 百谷已告成,呼童庤钱镈。

 为地只盈亩,颇可验耕凿。

    居兹西成候,策杖课收获。[3]

他经营这片土地相当认真,天旱,麦苗枯萎,他命太监们戽水浇灌,救活麦苗,“须臾苗尽起,生意良可玩。尔仆听我言,莫怨体流汗。不见万顷田,农夫遍浇灌”[4]。他出外谒陵、打猎或散步,常常有机会观察农事,和农民谈话,了解情况。他在一首诗里描写喜获丰收时田间的情形相当生动、逼真:

麦苗入夏结穗黄,东垄西垄硕且长。

老农此日走田忙,腰镰遍割乐岁穰。

笑看黄云各成片,密茎随手行行乱。

肩挑背负晒檐头,饘粥有余他不羡。

   呼儿莫逐飞来雀,令渠亦识收成乐。[5]

他虽然身居高位,锦衣玉食,还想到农民的痛苦,希望当政的人能体恤农民疾苦。他在观看秋收时曾写下如下的诗:“畦东与畦西,是处竟秋获。手刈赛疾迟,背负争强弱。遗秉与滞穗,寡妇亦云乐。吾闻四民中,惟农苦莫若。有年谷价低,歉年委沟壑。即今丰稔收,租重主人索。益信为政者,仁民最先著。”[6]某个冬夜,弘历坐在暖阁的火炉旁,想到了啼饥号寒的穷人:“地炉燃炭暖气徐,俯仰丈室惭温饱。此时缅想饥寒人,茅屋欷歔愁未了。”[7]尽管这种同情只停留在诗歌咏叹上,但以帝王之尊,多少表现了对贫苦人民的关心,也是难能可贵的。他还熟识北京的民风习俗,写过一些颇饶情趣的风俗诗,如其中一首:“儿童队队趁闲行,市口新张卖画棚。不惜金钱多买取,归来弟妹笑相迎。”[8]

picture

贩粮人。

留恋山水胜景,欣赏自然风光,也是弘历的一大爱好。他自己说“山水与我有宿缘,每遇佳景辄欢畅”,“我非山中人,爱说山中话。行遇好山水,自觉中心快”。他常常和叔叔、弟弟踏青游园,登山泛舟,享受大自然的乐趣。某个初秋,弘历、弘昼、允祕三人同游玉泉山,泛舟平湖,穿行于残荷之中,举目远望,天宇澄澈,心底感到格外的宁静和满足,忘掉了尘世的喧嚣和宫中的繁华,“便狎鸥鹭群,讵羡笙歌沸”。他们停舟于古寺边,礼佛寻僧,弹琴闲话,观赏鱼鸟,一洗书斋中的沉闷和疲劳,尽兴返棹,“归来坐明月,苍然暮色深”[9]。另有一次,他和弘昼驾舟夜归,湖光潋滟,月色皎洁,万籁俱寂,只有周围的芦苇中,点点流萤,飞舞明灭。兄弟俩轻船打桨,赋诗唱和,“诗成泊岸松窗卧,还听沿阶蟋蟀鸣”[10]。多么悠闲自在的生活!此外,他也记下了随侍父皇游圆明园的情景,春风浩荡,百花盛开,金鞭黄伞,大辂御辇,百官和侍卫们夹道欢呼,又另是一番繁缛豪华的气象。

picture

清代花卉纹围棋罐。

除了打猎、骑射、观赏风景以外,弘历还有种种娱乐活动,他似乎对斗蟋蟀曾感兴趣,写下长诗形容蟋蟀,“怒气奋张敌胆寒,阔颡修腰张两翼”[11]的对抗情形;他也喜好冰上活动,写过许多关于冰床的诗,描写“细长明铁当车轮,架雕文木铺重茵”[12]的冰床与“暖坐冰床过玉津”[13]的冰上观景;有空时,他也下围棋,“消遣凭何物,楸枰差可乐。布子定规模,就势觇强弱”[14];看到从外国进贡的自鸣钟“铜轮铁弦,机轴循环”,惊叹其“精巧绝伦疑鬼工,倕班流汗难追踪”[15]。此外,他还饲鹤养鸽、烹茶品茗、收集古董文玩等。但他的诗中极少提及饮酒和歌舞戏曲,他不善饮酒,不喜欢檀板金筝和轻歌曼舞,故不论青年时代以至60年当皇帝时期所写几万首诗中,几乎找不到饮酒或歌舞的场面。

雍正帝鉴于康熙晚年对儿子们放松教育,渐至跋扈结党,揽权纷争,故对弘历、弘昼管束很严格。儿子们虽已长大成人,但不让他们独立建府,出宫分居,不让他们有自己的属官,禁止他们结交官吏,过问外事。雍正八年(1730)曲阜孔庙修葺竣工,已经19岁的弘昼与淳郡王弘暻奉旨前往祭祀,雍正帝为了不让儿子干预外事,特谕此行“专为文庙祭祀大典,并不与闻地方一事,若有无知生事之人,向皇五子前告状者,著地方官严拿治罪”[16]。所以,弘历兄弟除读书、写诗、田猎、游园以外,无所事事,所交往的人,除老师、同学之外,别无他人,生活颇为单调寂寞。对弘历来说,自由活动的好机会是奉派去祭陵,顺治的孝陵和康熙的景陵都在京东遵化。雍正不常去祭陵,此事常由弘历代劳。就在雍正元年(1723)十一月康熙帝的周年忌日、二年(1724)十一月的两周年忌日,都由弘历单独前去祭陵,其他如四年(1726)的夏至和冬至、五年(1727)清明以及十一年(1733)、十三年(1735),也是弘历前往遵化祭扫祖陵。年轻人远出扫墓,不啻是踏青寻胜、游览自然风光的好机会。不过在皇父的管教和众多侍从的陪同下,弘历也不得不克制自己的游兴,适可而止,不敢长时间在外逗留。祭陵途中要经过京东盘山,弘历对此名胜地心向往之,却从未顺道去游览,只写下了“寄语山灵还订约,他时拟上最高峰”[17]的心愿。直到他即位后,才到盘山游览,并在此建立了“静寄山庄”。

雍正五年七月十八日,弘历即将满16岁,举行婚礼。新娘子是满族名门富察氏,后称孝贤皇后,比弘历小1岁,是康熙前期著名大臣米思翰的孙女、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女儿。弘历与富察皇后结褵21年,伉俪情深、恩爱甚笃。富察皇后贤淑节俭,以通草织绒作首饰,不佩戴金玉珠翠,并用鹿皮和绒毡给皇帝做荷包、佩囊,以示不忘关外先世之遗风,弘历对她十分爱重。皇后死于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帝十分悲痛,说“追思皇后之淑德,惟朕知之最深”[18]。富察氏一门贵盛,乾隆前期最有权势的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傅恒即是皇后的亲弟,额驸福隆安和战功显赫、死后追封文襄王的福康安都是皇后的亲侄。

弘历在藩邸还有两位侧福晋和七位格格。侧福晋乌喇那拉氏,孝贤皇后死后被封为皇后;另一侧福晋高氏,为大学士高斌之女,后封贵妃。七位格格是苏氏,后封纯皇贵妃;陆氏,后封庆贵妃;金佳氏,后封嘉妃;海佳氏,后封愉妃;富察氏,后封哲妃;陈氏,后封婉妃;黄氏,后封仪嫔。弘历24岁即帝位以前,见于记载的妻妾共有10人。

雍正十一年,弘历与弘昼已22岁。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弘昼为和硕和亲王,同时被封的还有雍正的幼弟,他们亲近的二十四叔允祕为和硕3亲王。从此以后,雍正帝有意让他兄弟二人出头露面,更多地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在政治舞台上频频亮相,这不需要特殊的才能,只需兴拜趋走,行礼如仪。雍正十一年(1733),弘历除往祭景陵外,又奉命祭孔子,祭太岁之神。十二年(1734)奉命祭太庙,祭关帝,祭方泽(地坛)。十三年(1735)奉命祭太岁之神,祭景陵,祭太庙,祭方泽,祭社稷。这年,弘历、弘昼已24岁,雍正才让他们参与政务,以资历练。五月,命允礼、弘历、弘昼、鄂尔泰、张廷玉、庆复、魏廷珍、宪德、张照、徐本、李禧、甘国璧、吕辉曾等13人办理苗疆事务。当时,贵州的苗民为反对改土归流,起而反抗清朝政府,阖境鼎沸,这是当时的棘手课题。弘历兄弟,在父亲的主持下,参加苗疆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这是弘历第一次接触实际政治。三个月以后,雍正帝逝世,他早已留下了传位密诏,立弘历为帝,此遗诏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在铁腕人物雍正帝抚育、培植下的弘历已经成熟,立即顺利地接过担子,肩负起统治中国的重任。他就是统治中国64年之久的乾隆皇帝。


注释

[1]《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一六,《春暮西厂骑射》。

[2]《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三,《西厂习射即事》。

[3]《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二,《观刈》。

[4]《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一五,《灌麦》。

[5]《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一六,《观刈麦》。

[6]《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一四,《观获》。

[7]《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一,《冬夜对月书怀》。

[8]《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三,《帝京杂咏》。

[9]《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二,《秋日同二十四叔父、五弟游玉泉诸名胜、即事志兴》。

[10]《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一,《同五弟月夜舟归》。

[11]《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一六,《斗蟋蟀》。

[12]《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一七,《冰床》。

[13]《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九,《蜡日坐冰床渡太液池志兴》。

[14]《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二,《弈》。

[15]《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一四,《自鸣钟》。

[16]《清实录》雍正八年十一月辛巳。

[17]《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四,《盘山》。

[18]《清实录》乾隆十三年五月甲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