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统计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这是一部研究报告自选集。为什么要编这样一部研究报告集?为什么要以“政府统计建设与应用”为主题?为什么不是全集而是一部自选集?在付梓出版之际,我想写几段话做个说明。

我198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到2017年已经三十年。泛泛而言,三十年来我从事的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政府统计。具体拆解开来看,首先是国民经济核算(这是我教学研究的起点和贯穿始终的领域),应视为宏观经济统计的核心,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整个政府统计的核心;后来延伸到环境经济核算(最近十五年我在这一领域花费了很大精力),其主旨仍然是在政府统计这个平台上,将资源环境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嫁接在一起;至于外资外贸统计、劳资统计、科技统计、交通运输统计、房地产与城乡建设方面的统计(这些是我应各方之约所完成的一些“点”上的工作),可以说都属于政府统计下的各种专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工作是直接针对政府统计整体的(这是最近几年我特别关注的领域),包括政府统计体制问题、政府统计总体指标体系构建问题、国际规范及其在中国的应用问题、统计年鉴等政府统计数据产品发布问题等。

总结起来,围绕这些主题形成了三方面的成果。一是承担各种研究课题,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专业咨询、设计实施方案过程中形成的研究报告;二是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上升到学理层面做研究讨论形成的学术论文,以及指导学生撰写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三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编写的教材和相关著作。后两方面的成果大都由出版社出版、学术期刊发表、各种文献数据库收录,可以公开查询获取,唯独研究报告大部分一直存在电脑中未曾与外界见面。

和学术论文、教材等相比,研究报告有其独特的价值。第一是目的明确,更贴近实际管理需要,主旨就是为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提供论证、解决方案或者分析结果。第二是现场感很强。面对一个统计设计问题时,国际规范如何建议、各国实际经验如何处理、中国实际情况怎样、据此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怎样的,这些都会在其中一一展现;面对一个数据分析问题时,则要直接按照分析目标,提出分析方法,铺陈分析过程,最后给出结论和建议。第三是体裁和文字更加简洁、直截了当。研究报告面向用户展开,不以传播基本知识为目的,没有学术腔。

基于上述考虑,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找机会将这些研究报告出版。通过出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曾经论证过这样一些政府统计问题,提交过这样的解决方案。往小了说,算是对个人的一个交代;往大了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中国政府统计发展的见证。通过出版,可以展现我们面向中国政府统计实际做咨询、提方案的思路和方法,或许还能够给后来者提供启发。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为80年校庆活动征集优秀成果,拟出版系列图书。我以《中国政府统计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报告》应征,按要求填写了项目内容论证,提交学院。半年多过去,我已经忘了还有这样一档子事,直到2017年3月学校通知说申请“通过了公示”,已经获批。于是,这真成了一个了却我一直以来心愿的机会,而且将我自己的30年学术总结置于学校80年校庆的平台上,应该说是一个不能再好的机会!

于是我开始书稿编辑工作。

首先是编目。整理发现,如果将全部与政府统计有关的研究成果顺序编出,估计总字数会超过百万,这大大超过了文集预设的容量。于是要筛选,去掉一些篇目。最先去掉的是那些虽然由我总体设计论证、但文字不是以我为主写成的报告,以及那些虽然由我执笔完成,但已在其他出版物中完整呈现的报告;继而从主题代表性出发,去掉一些在内容主题上存在一定重复的篇目、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的篇目,还有一些难以用研究报告覆盖的成果。最后选择11篇研究报告编入文集,按照四个主题呈现:国民经济核算、资源环境统计、专业政府统计、政府统计基本架构,大体覆盖了我在政府统计领域的研究方向。书后附录按照年份罗列了我本人这些年主持完成的与政府统计有关的研究咨询项目(一共38项,其中35项已经完成)及主要成果,将其与文集的目录加以比较,即可看到筛选过程中的取舍。所谓“自选集”的说法,即由此而来。

继而是编稿。关于报告的内容和文字,我的基本想法是要保持原样,不以现在的想法修饰当初的结果。但是,这并不等于将原来的研究报告直接拿去排版,其间的主要加工就是文字删减。一方面是要通过文字删减来控制篇幅,另一方面也确实发现有些内容虽属研究报告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未必适合出版。比如以指标体系设计为主要内容的报告,其中有关各项统计指标的详尽、规范的解释是项目成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限于篇幅,这些在出版文稿中删掉了。除了删减之外,还对各篇报告的文字作了一些处理,主要是统一各篇体例,纠正文字中的瑕疵。

再者就是在每一篇报告前面加了一段导语。编入文集的报告最早的形成于十余年前,现在出版这些研究报告,需要做一些交代。第一是当时的背景,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研究课题;第二是现在的回望,显示此项研究延伸到当下有什么意义;第三是总结项目的后续成果,比如如何转化为学术论文,如何将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带入项目研究之中;第四是有关合作者的说明。

本书内容的时间跨度超过十五年,且覆盖多个项目委托和合作机构,涉及多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今日得以出版,我要借机感谢很多人。

首先感谢中国人民大学为我提供的这个平台。我于1984年来人大读研究生,1987年留校任教,在此平台上完成了自己的成长,成就了自己的专业人生。回望三十年,如果说我取得了一些成就,那么与这个平台的助力密不可分。今年恰逢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作为校庆优秀成果出版这部报告集,我深感荣幸。

感谢政府统计相关部门和机构的信任。承担这些与政府统计有关的研究项目,是我近距离接触中国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显现统计应用意义的不二通道。通过项目研究,我们首先要了解不同宏观管理领域的实际运作过程,然后才能将政府统计设计和应用建立在体现管理需求的各个主要节点上,最终把政府统计对宏观管理和社会公众的服务目标落到实处。在此过程中,我不仅因为提供统计专业咨询和解决方案获得了学术意义上的业绩,同时还积累了大量宏观管理的经验性知识,由此增强了从宏观上观察、认识这个世界的实际能力。

感谢在各个政府统计研究项目上与我合作的同行、同事、朋友。他们或来自国家统计局系统或其他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或是我在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的同事同行,还有历届随我读书的年轻学子。通过合作,我们不仅完成了项目研究目标任务,共同为社会创造了价值,而且收获了友谊,见证了我们自己的成长。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十余年来,我有多部图书在人大出版社出版,如果说这些书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毫无疑问包含着他们在书稿编辑、图书推广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政府统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国政府统计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我自己所做的只涉及中国政府统计的一小部分,我愿意继续为中国政府统计这座大厦的建设投入心力,同时也期望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能够继续保持在此领域的优势并发扬光大。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所

高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