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里的国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耳——圣人的心灵

板书依伴阅读

picture
picture
甲骨文中的“耳”

一个人如果思维敏捷,头脑清楚,会被别人夸赞“聪明”。可“聪”这个字,为什么是“耳”字旁呢?在《说文解字》当中,“耳”这个字的意思是:

察也。

说明耳朵是人观察外界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我们不要认为观察只能用眼睛,耳朵其实也很重要。人的目力范围是有限的,有障碍物的话视野就会被遮住。而耳朵却可以听到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声音。

下面我们来看“耳”的甲骨文(见上图)。可以看出,这个字完全是依照耳朵的形状得来。甲骨文中的“耳”字有好多种写法,能看出是左耳还是右耳。

以下是“耳”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耳从甲骨文到楷书,形态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picture
篆书“耳”(元·周伯琦)
picture
隶书“耳”(元·赵孟頫)
picture
楷书“耳”(唐·柳公权)

耳在古代有个雅称,出现在《黄帝内经》[1]中,书中写道:

窗笼者,耳也。

将耳朵称作窗笼。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说透过眼睛能看到外面的世界。而在这里把耳朵当作“窗”,是指从内向外寻求,从窗外听到各种声音来帮助你认识这个世界,“笼”就是装东西的竹编物,指把你听到的都装进耳朵里。

耳朵是用来听声响的,古人还用另外一个字来代表听,那就是“闻”。门里有耳,这是个形声字。闻和听的含义是不太一样的。段玉裁给“闻”的定义是:

往曰听,来曰闻。

既然耳朵是用来“听”的,只要不聋,就能听见,但听进去了吗?如果听到的内容作用于内心了,就是听进去了。这就叫“闻”。

《论语》里有这样一句话:

朝闻道,夕死可矣。

意思就是如果早晨听到了宇宙万物的大道,晚上死了也无憾了。也有人解释为当你早晨明白了人生真理之后,晚上曾经的那个“你”其实已经死了,呈现的是一个全新的“你”。这里的闻不能单单理解为听说,而是指彻底领悟了。真正的“道”蕴含在生活当中,既然听闻了“道”,必定以所闻修身,这样才是真的得道了,那当然是死而无憾了。

有一个字跟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就是“聖”这个字。

先要强调一下,古时有“圣”这个字,同时也有“聖”这个字,“圣”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是:

汝颍之间谓致力于地曰圣。

汝水和颍水之间的人将尽力开垦土地称作圣。

而“聖”这个字,我们先从字形上来看:

picture
甲骨文中的“聖”
picture
篆书“聖”(清·邓石如)
picture
隶书“聖”(汉·曹全碑)
picture
楷书“聖”(唐·柳公权)

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耳和呈。《说文解字》里说:

从耳呈声。

耳表示形旁,呈表声旁。耳在这里代表耳目,就是要有透彻的观察能力,耳眼圆通,心通万物,事理通达。而“呈”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是:

平也。

这就与说话有关系了,指说话平和舒缓。“口”字,代表宣说真理,教育大众,使大众都变成有觉悟的人。

古人说要把天地万物的规律和道理为人演说,演就是亲身做出来给大家看,说,就是宣说,教化大众。这样的人,我们称作“聖人”。

耳,代表观察,说明圣人所说所做的是通过观察得来的,并不是自己发明或想象出来的,而是他们通过观察体悟了天地自然的规律。

聖人,是能够通达人世间真理的人,尤其是高度智慧的人,比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等。

在《说文解字》中,“聖”的意思是:

通也。

推行简体字后,“圣”兼有“聖”的意思,取代了“聖”。历史上把中华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杰出代表也称作“圣”,比如“武圣”关羽、“书圣”王羲之、诗圣”杜甫、“史圣”司马迁等。

《朱子治家格言》中提出:

读书志在圣贤。

人要有高远的志向,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智慧的人,生活中要认真观察,认真习得自性中本有的美好品德。这样,我们也可以到达智慧的境界。正如弟子规》中所说: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描一描

picture
篆书“聖”

想一想

“聪”明的“聪”字,为什么“耳”字要占这个字的一半?你能体会到古人造这个字的用意吗?

议一议

认真倾听他人说话是一种最起码的礼貌,你会倾听吗?听他人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哪些礼貌呢?

做一做

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听的能力,能够排除干扰认真地听,虚心地听。

picture

注释

[1]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它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