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理论与实践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CIO概念及其发展

一、CIO的起源及定义

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最早产生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开始在美国政府的各个机构内泛滥。1984年,里根总统负责的委员会收到一份有关信息差距的调查报告,该报告称发现了一种被称为“结构真空”的现象,即政府中无人去协调和管理信息的选择和流通,以至于政府各部门饱受“拥有太多的错误信息、太少的正确信息”的苦恼。该委员会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信息管理的专门人才与机构”。解决办法就是在政府的每一个机构中设立一名主管“信息资源”的高级官员,全面负责本部门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并直接参与最高决策管理[1]。这是政府首席信息官(以下简称“政府CIO”)的早期雏形,他们的主要职责都是建立有效的技术系统以实现对信息的甄别筛选。

随着政府CIO有效地改善和加强了政府部门宏观层次信息资源管理,一些大型公司也将CIO这个职位引入公司微观的信息资源管理之中。企业CIO最初出现在美国一些较大的公司和企业集团,由于设置合理、颇有成效,各大公司组织纷纷仿效。到80年代中期,美国500家最大的企业中已有40%设立了CIO职位。到了1988年底,排名世界前500的大企业有80%以上实行了CIO制度[2]。到了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大力推动政府部门和企业设立CIO职位,甚至立法规定政府部门必须有CIO这个岗位,《克林格-科恩法案》(Clinger‐Cohen Act)要求的政府主要部门和机构要任命CIO来实施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管理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源自商业领域的IT管理实践的成功[3]。政府CIO的地位和作用正不断显示出其重要价值。

在国外,CIO群体经历了几十年的成长,已经开始步入全面转型阶段。企业对于信息主管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技术水平,而是开始更多地关注综合素质,即包括IT基础知识、管理技能、业务认知水平在内的多种能力的组合[4]。CIO被认为是对于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均有一定造诣的高级人才,其地位仅次于总裁或执行总裁。作为企业的高级主管,CIO负责管理企业的信息技术部门,领导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他们不但要为决策者提供客观的数据,并且参与制定组织的经营方针、重大决策,还要与其他组织部门密切配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收集最新信息,参与制定竞争策略,研究组织的发展方向。CIO甚至经常作为组织的股东之一参加董事会会议,由于与高层有密切的关系,往往能够影响组织的决策。目前国外的CIO已经涉足决策层、管理、技术及竞争优势等多个领域。

1981年美国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First National Bank of Boston)经理辛诺(W﹒R﹒Synnott)[1]和坎布里奇研究与规划公司(Cambridge Re‐search&Planning,Inc)经理戈拉伯(W﹒H﹒Grube)在其著作《信息资源管理:80年代的机会和挑战》中首次使用“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这个术语,并且给CIO以明确的定位:“CIO是负责制定公司信息政策、标准,并对全公司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控制的高级行政官员”[5]

Grover(1993)对于CIO的定义是:具有与高层良好沟通的能力、基于公司全局视角管理信息资源的能力,影响组织战略以及负责与公司的竞争战略一致的IT规划的管理角色,是公司最高级别的信息资源管理者[6]

Earl(1994)认为,从CIO应该承担的角色来讲,CIO应该承担多种角色,包括组织信息基础设施的架构师、IT部门运作方式的改革者、组织内外联盟的建造者以及上下级关系的建造者[7]

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对CIO的定义是:CIO是一个机构关键的管理岗位,负责制定信息化政策,保证IT和业务发展战略的有效整合[8]

美国权威杂志CIO(www﹒cio﹒com)对CIO的定义是:CIO是负责一个公司(或组织)信息技术和系统的所有领域的高级官员。他们通过指导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支持公司的目标。他们具备技术和业务过程两方面的知识,具有多功能的概念,常常是将组织的技术调配战略与业务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最佳人选[9]。不难看出,对于CIO的这种解读实际上已经冲破了技术的限制,其角色将从一个战略实施层的技术主管逐渐向参与决策的高级经理人蜕变。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不同的组织中,CIO的头衔可能是不同的。一些典型的头衔包括主管信息系统的高级副总裁、IT技术副总裁、信息系统经理、IT技术主管、信息中心主任、信息化办公室主任、信息处处长、科技部经理等等。但不管他们是什么头衔,他们都是组织中信息资源的开发者和管理者。其头衔是随着组织中信息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早期,信息资源管理关注的焦点是计算机硬件、软件等基础设施,那么这个时候的CIO就是IT技术主管。随着信息资源管理的关注焦点和核心转移到信息化应用和管理,CIO就成为信息部门经理级别的中层管理人员。等到信息资源管理的重心转移到信息化战略和信息技术创新阶段,CIO就可能是副总裁或副总经理这个级别的高级管理人员。

由于中国的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国内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管是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机关中,真正意义上的像美国那样进入管理高层的CIO并不多见。本书中的CIO的定义为“组织信息资源管理的最高职位负责人”,而不论他的头衔是什么。尽管不一定能进入决策层,但是他们对于组织的信息化决策的的确确有很大的影响,对于组织中的信息化发展和创建信息化氛围起到关键作用。按照这个标准,本书把他们统一定义为CIO。本书中的CIO既包括参与组织决策和战略的真正意义上的高层管理者,也包括主要负责组织信息系统建设和基础设施架构的中低层管理者。这其实反映了中国不同层次的CIO的现实状况,他们都是本书所要研究的对象。

二、CIO的重要性

CIO在中国的发展也主要集中于企业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参与者,CIO成为企业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CIO不但是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同时也是企业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变革推动者。

首先,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而它们之间的竞争主要围绕着资源的争夺与利用而展开。企业的市场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所拥有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还取决于其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根据组织演化的“效率选择假说”,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威廉姆森强调组织应该是一个有效率的组织,市场对企业自然选择的结果,将使得更有效率的组织取代效率低下的组织。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效率以达成组织的目标,而组织的活动都应该以效率为原则,组织内的各个部门也应该以效率为评价部门的标准[10]。企业可以看成一组资源的集合体,它不仅包括组织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还包括企业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信息作为一种基本的资源类型,跟设备、人力、资金一样,需要发挥作用,需要加强管理,以防止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因此必须确定专人管理。由于目前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依靠信息技术,CIO就成为驱动这个过程的很自然的管理者,主要负责企业内的信息资源的配置。此外,组织的信息资源管理仅依靠CIO个人是不现实的,还必须设立各级信息机构,配置相应的专业人员并通过信息政策和制度等方式界定各级信息机构的职责、权限。

其次,从企业发展的内部环境来看,企业信息化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求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更重要的是观念创新,要求管理和服务流程的优化。企业信息化在推进过程中将面临许多困难,其中最难的是人的接受程度、人的观念更新以及人的利益调整。众所周知,凡是涉及人的问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本身都无能为力。这就需要靠强有力的、有战略眼光的领导来解决。此外,由于信息化将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整合企业中各方面的资源。这些都使得企业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组织来统一意志,合力推进信息化改革;同时要求企业中有一个高层管理人员专门从事信息系统方面的领导工作,从企业战略高度进行信息化的规划和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问题。因此,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迫切需要CIO来参与组织高层决策,负责制定本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信息流程、员工培训,并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与控制。

最后,随着企业关键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存度逐渐提高,任何系统出现故障或被破坏,都可能造成严重损失和恶劣影响。欲处理好信息安全与信息共享之间的矛盾,目前不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制度上,都需要专人指挥、协调和管理,因此CIO这个职位是相当重要的[11]

可见,不管是从企业针对外部竞争而要进行信息资源配置的角度,还是从企业内部优化流程推进改革的角度,或是从企业信息安全的角度来说,都需要有CIO这么一个职位存在。

CIO的出现标志着现代企业的信息管理已从低水平的档案文件管理进入了高水平的信息资源管理阶段。例如2002年10月9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推出的《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中提出了中国组织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在这个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战略地位”下的“信息化重视度”(二级指标)的“指标数据构成”里有一项“CIO职位的级别设置”,并且注明“正式设置CIO职位得50分,否则得0分,CIO职位级别处于组织最高层得50分,处于中层得25分”,即在组织最高层管理者中设置CIO,则该项指标可得100分。CIO在组织中的地位也是组织信息化水平的一个评判标准。此外,联合国从2008年开始的电子政务调查评估中,就将是否存在政府CIO或者相似的职位作为指标[12]。同样地,日本早稻田大学对于国家电子政务的报告中,6个评估国家电子政务水平的指标中,政府CIO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包括政府CIO授权、组织结构以及政府CIO的发展规划[13],CIO的重要性由此也可见一斑。

三、CIO在中国的发展

一般说来,中国的信息化发展起步总体比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一些单位和组织已开始设立计算中心等部门,主要服务于科研领域。1984年,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了信息管理办公室,负责推动国务院有关部委的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到了1987年,国务院又批准国家计划委员会将所属的计算中心、预测中心和信息管理办公室3个机构合并,正式组建了国家信息中心,全国各地也设立了与国务院相对应“信息中心”的组织机构,主要负责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但这些信息中心仍旧是一个与财务、人事、统计等部门分立操作的独立部门,被定义成一个典型的服务部门,信息中心主任承担着信息化管理的主要职责。

而CIO这个概念在1998年左右伴随着互联网第一次高峰进入国人的视野,CIO最初主要出现在互联网公司和外资企业中,经过1998年前后的互联网的短暂火爆并归于沉寂。伴随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的深入,2003年以来,各种CIO的会议、论坛、评选、沙龙、俱乐部纷纷出现,信息化的大潮又将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主管推上了台前。从2004年开始,国内的信息化基本进入了CIO主导信息化阶段,其主要标志是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对信息化进程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CIO阶层。比如,从2007年起由CIO Insight举办的“中美CIO高峰论坛”成为CIO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目前此论坛每年举行一次[2]。这也说明目前国内CIO群体的逐渐成熟。2009年6月,中国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建立企业CIO制度。国资委在《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央企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设立信息化专职管理部门。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中就指出,要完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在大中型企业全面普及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制定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设指南,鼓励成立企业首席信息官协会,开展首席信息官职业培训”。201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还组织编制了《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设指南》(见附录4),开始在全国推进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的建设工作部署[14]

除了以上相应的政府部门的规定、办法以及措施的出台外,各地也建立了一系列的首席信息官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以此来推进首席信息官队伍的成长。比如:2013年12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发起成立的中国首席信息官联盟在北京成立。这也标志着首席信息官走向正式和成熟。中国首席信息官联盟的任务是:积极宣传贯彻国家信息化相关政策,推进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设;制定和推广首席信息官认证制度及相关标准;多层次地开展首席信息官业务培训服务,提高首席信息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多种形式搭建国内外首席信息官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交流、咨询、评估等活动[15]。2015年5月9日,上海首席信息官联盟论坛暨成立大会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召开[16]

可以看出,国内CIO群体在经历了近15年的发展后,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组织的重视。虽然很多组织已经意识到了CIO的重要性,但是CIO还没有真正参与到组织的决策和规划中去。从企业信息化的角度来看,真正的CIO体制还没有完全形成,CIO的角色在组织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而且大多数CIO的素质和意识也与组织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

从实际调查数据来看也发现CIO现状参差不齐。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与《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共同发布的《中国首席信息官成长模式与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所调查的253个有效样本中,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主要为政府部门)大多设立了CIO。这说明政府信息化的政策已经得到了各级政府、事业部门的积极响应,政府CIO的设置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共有59个机构尚未设立CIO,占样本机构总数的23﹒32%。比较突出的是建筑业和IT业,其未设立CIO的比例明显高于平均水平。此外,大型组织设立CIO的情况要好于中小组织。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目前中国CIO所处的位置充其量也就是与信息中心主任相当的位置。调查显示,在已经设立CIO的146家组织中(不含政府部门),共有103家(占70﹒55%)组织CIO处于部门经理级别,共有38家(占26﹒03%)组织CIO处于副总级别,只有5%的组织明确确立了CIO职位。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已经进入决策层的CIO群体还没有成长起来[17]

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CIO所在的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目前在组织中负责信息资源的部门有的是战略部门,有的是发展部门,有的是单独设置成为计算中心、信息中心等,有的是并入人事或财务部门管理,有的是归口科研和技术部门,等等。这些部门的存在其实都只是体现了组织在当时背景下对于信息资源管理的某一个方面的需求,要么是战略层面,要么是业务流程层面,要么是基础设施层面等,而领导层并没有从组织的长远发展来考虑设置一个专门的组织架构。

从长远来说,信息部门不应该是组织中其他部门的附属机构,而应该是与其他部门并列甚至是高于其他部门的管理机构。即使把信息管理部门单独出来,也不应该仅仅将其看成一个简单的信息中心,而应该赋予其更多的职能,给予其相应的权力,让其能参与到决策和组织业务流程的改造中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在现实中,CIO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比较尴尬,有的是组织的高层管理者,有的是与业务相联系的中层管理者,有的是负责技术的IT主管。对于CIO职责的描述更是多种多样,既要参与IT战略的制定,又要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还要把握IT技术的发展、负责IT人员的培养等等。人们对于CIO的职责及其角色的不同描述,其实反映了对于完善的CIO组织架构的需求[18]

总的说来,中国的信息资源管理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发展不平衡,即便面对国际上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和信息竞争,组织对信息的价值认识有所提高,但距离在组织内部设置首席信息官的做法仍有一段路要走。与此同时,由于竞争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组织认识到信息和知识是影响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充分发挥信息和知识的作用,就要提高信息主管及信息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

四、CIO遇到的挑战

随着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步伐加快,组织的战略受到快速的战略性业务变革、电子商务以及技术上的复杂性这三方面的驱动,信息化方面的规划和决策的变化也加快。以往根据一个长期的业务规划进行信息化规划的方法就行不通了,负责IT部门的CIO在进行信息化规划的过程中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般说来,CIO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

(一)不断增加的控制

IT项目在组织中的投资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CIO对于项目能够有效地控制。不断增加控制的原因有以下4点:

(1)不断增加的投资额。目前IT投资的数量级从几万变成几十万、上百万,甚至是上千万、数以亿计。信息技术投资的存量和增量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企业对投资回报的期望值也逐渐增加。比如:通用汽车的CIO掌握着公司每年大约30亿美元的IT投资额。为了降低投资风险,组织管理层需要对于信息化项目以及CIO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控制。

(2)IT项目的复杂性。如今的IT项目涉及组织的业务、技术、管理等方方面面,IT技术贯穿于整个业务。CIO必须对各种各样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模式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19]。很多业务部门提出“由于公司的IT部门不了解它们的需求,它们更加倾向于由业务部门自己来主导实施信息化项目”;高层领导也对IT部门投入远远大于产出的状态感到不满,并且这种不满已经体现在不断降低IT预算和人员工资等方面[20]。IT项目的复杂性也强化了组织对于信息化项目的控制。

(3)收益的无形性。信息化投资产生的收益具有隐性效益的性质,这就使得信息化投资的收益难以量化。“随着信息化的投入越来越大,而信息部门的绩效却越来越难以确定,信息化经理人员需要面对能够证明他们成功的信息化绩效带来的压力”[21]

(4)高不确定性。所有信息化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始料未及的风险和意外,会使项目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要求CIO对于信息化项目能有很好的控制能力。此外,项目外包形式的逐渐普及也需要CIO对于项目有很好的控制能力,以降低项目的外包风险。

(二)不断增加的责任

组织外部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和不确定性,对CIO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CIO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其职责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一般说来,CIO的主要职责包括:对长期的战略以及信息系统的规划活动,对信息资源管理负责[23],对组织中的所有计算机以及相关的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负全部责任[24]。Haselkorn (2003)曾指出:对于CIO来说,最困难的问题不仅仅是要承担IT职能范围内的职责,还要承担一些涉及跨部门甚至是跨层级边界的职责[25]

国内学者杨学山、焦宝文也分别对CIO应尽的职责进行了描述[26],具体内容如表1-1所示。

picture

表1-1 CIO的主要职责列表

如此广泛的职责意味着CIO这个职位不但是一个真正给组织带来巨大变化的职位,而且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职位。人们对这个职位赋予了太多的期望,对于CIO的期望是他应该具有技术、流程和业务的综合知识,以便有效地管理信息系统部门,形成适当的组织结构和流程,并帮助形成基于业务的IT战略[27]

(三)与高层管理团队建立良好的关系

CIO面临的挑战还来源于其所处部门的特殊性,从职能来看,IT部门是组织职能部门之一,与财务部、市场部等并没有差异。但从效能来看,IT部门经常被看作一个不断投钱而没有丝毫产出的部门,大多数情况下是将其归入成本中心之列。面对持续的资金投入和难以衡量的投资回报,IT部门很难得到其他部门的理解和认同,CIO及其信息资源管理人员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看作“救火队员”,许多组织的信息技术部门一直处于争论的焦点和生存危机之中。这就要求CIO与高层管理团队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对其产生非直接权威的影响[28]。为此,CIO要与高层管理团队形成团队关系。CIO一方面要用一些非技术的语言与高层管理者沟通,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要经常与他们进行业务方面的沟通,以便更好地理解组织的业务流程。这对于CIO个人的能力,尤其是沟通能力、业务知识以及职业技巧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外,郭立生在对参加2004全国优秀CIO圆桌会议的CIO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后发现,国内CIO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3类:

(1)信息化战略方面的挑战。主要包括信息化战略与组织战略的有效结合、信息化战略与组织管理创新、信息化与组织核心竞争力重建、IT创新与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等。

(2)组织业务流程和IT技术整合方面的挑战。主要包括IT对业务流程的支持、IT对业务技术的改造、IT对组织供应链的改造等。

(3)组织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挑战。主要包括信息化团队建设和有效激励、IT对组织文化的改造、妥善处理与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等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等等。应该说这些挑战都是组织信息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和难题,无一不是组织发展的瓶颈。

这些问题的解决无不涉及根本性的变革,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将是信息化建设的突破[29]


注释

[1]辛诺于1980年被任命为波士顿银行的CIO。

[2]CIO Insight是Ziffdavis Media公司注册服务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