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伦敦首都圈基本情况
(一)范围面积
伦敦首都经济圈由伦敦城和其他32个行政区共同组成,即大伦敦区(Greater London),其半径约30公里,面积达1 605平方公里,共33个次级行政区。伦敦城以及靠近伦敦城的12个市区,包括卡姆登、格林尼治、哈克尼区、哈默史密斯和富勒姆、伊斯灵顿、肯辛顿和切尔西、朗伯斯区、刘易舍姆、萨瑟克区、陶尔哈姆莱茨、旺兹沃思和威斯敏斯特,称为“内伦敦”;内伦敦以外的20个市区叫作“外伦敦”,相当于一般城市的郊区。大伦敦区又可分为伦敦城、西伦敦、东伦敦、南区和港口。伦敦城是金融和贸易中心,西伦敦是英国王宫、首相官邸、议会和政府各部所在地,东伦敦是工业区和工人住宅区,南区是工商业和住宅混合区,港口指伦敦塔桥至泰晤士河河口之间的地区。
本书所涉及的伦敦范围为“大伦敦”范畴,即包括伦敦城和32个市区,即内伦敦、外伦敦,也就是伦敦首都经济圈,以下称为“伦敦经济圈”。
(二)核心经济、社会数据
1.人口资源
伦敦是欧洲第三大都市。据2001年人口普查,伦敦市区及其自治市(镇)(约610平方英里)拥有717万人。根据2011年英国人口普查数据,大伦敦区人口约为817万人,其中内伦敦323万人,外伦敦494万人。直到2012年中期,大伦敦区人口约为830万人,占英国总人口的13%,人口密度为5 285人/平方公里。与2001年相比,人口增加了约16%,相当于平均每年增加近10万人。处于工作年龄段(16~64岁)的人口由2000年的4 874 500人增长至2010年的5 392 900人,增长幅度达10﹒63%。
纵观内外伦敦人口变化,并参照关于大经济圈人口空间格局变化模式,从工业革命开始,一直到19世纪末伦敦经济圈一直处于城市化阶段,突出表现为城市人口,尤其是内伦敦的人口,持续增长。内伦敦人口从1851年的236万人增长到1901年的454万人。
随后郊区化进程开始,尤其是1901—1941年这段时间,郊区化现象显著。突出表现为内伦敦人口下降,外伦敦人口增加,整个经济圈人口也在迅速增长。内伦敦人口从1901年的454万人减少到1941年的401万人;外伦敦则从205万人增加到472万人。整个经济圈人口也从659万人增加到873万人。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内伦敦、外伦敦人口都在减少。2001年,内伦敦人口减少到286﹒73万人,外伦敦人口减少到446﹒96万人。在2001—2013年间,内伦敦人口增长速度缓慢,外伦敦人口的增长快于内伦敦人口的增长,内伦敦和外伦敦人口的具体变化可参见图2-1。
2.地区生产总值
伦敦首都经济圈是欧洲乃至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从总量上看,如图2-2所示,1997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ross valued added,GVA)为1 381﹒03亿英镑,2011年为2 829﹒71亿英镑,占英国总产出的22%。1997—2011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04﹒90%,年均增长率为7﹒50%。从伦敦经济圈的生产总值构成来看,内伦敦的产值远远大于外伦敦的产值,这表明其经济的核心处于内部。从增长率来看,内伦敦的增长率在大部分年份高于伦敦经济圈的整体增长率,且一直在6%及以上水平,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伦敦经济圈整体的经济增长率迅速下滑,2009年外伦敦的经济增长率甚至为-3%,这表明伦敦经济圈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从人均角度观察,人均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96﹒87英镑增长
至2011年的356﹒38英镑,增长率达81﹒02%,年均增长率为5﹒79%。但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人均生产总值呈现出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现象。
3.产业构成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产业构成分析主要采用2010年的数据,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短期内较小,因此不影响整体。2010年,伦敦经济圈总产值为2 771﹒81亿英镑,其主要分布于20个产业,产业具体构成如图2-3所示。产值最高的产业为金融保险业,占总产值的21%,这与伦敦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次是科学技术活动产值,占总产值的12%,这表明伦敦高科技研发创造着巨大的产值;占比大于5%的产业还有通信服务业(9%)、批发和零售及汽车修理业(8%)、房地产业(7%)、健康及社会福利工作(6%)。此外,教育、公共管理及义务社会保险、管理及辅助活动、运储业均占总产值的5%。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的比重仅占总产值的3%,而第一产业农业的占比已经接近于0。这些数据表明伦敦经济圈的产业结构已经处于“三二一”的状态。
从产业在内伦敦和外伦敦的分布上来看,2010年内伦敦和外伦敦的产值分别为1913﹒64亿英镑和858﹒17亿英镑,内伦敦是经济核心,其产值是外伦敦的2﹒2倍。金融保险业、科学技术活动、通信服务业、房地产业及批发和零售业的产值占了内伦敦产值的绝大部分,它们的产值均超过100亿英镑。而制造业,运储业,水供应、污水及废物管理等产业越来越向外伦敦集中。这一现象表明,伦敦的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中心区域,高耗能产业逐渐向周边区域辐射。回顾英国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数次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均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但伦敦每次都能发挥创新引领的关键作用,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使英国能长时间屹立于世界经济的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十多年,以广告、建筑、艺术品与古董、设计、时尚设计、电影和摄影、音乐和视觉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广播电视等创意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开始在大伦敦地区异军突起。英国政府更是专门成立了文化、媒体和体育部(DCMS),实施“创意伦敦”的概念运作。创意文化产业的年产值达210亿英镑。
人均可支配收入(GDHI)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活水平及经济发展程度。伦敦经济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7年的11 749英镑增加至2011年的20 509英镑,年均增长率为4﹒1%,具体变化情况如图2-4所示。内伦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均高于外伦敦的平均水平,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两者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自2006年以来,内伦敦明显高于伦敦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