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与日本比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工业发展概况

上面介绍的是经济整体的情况。事实上工业也同样,首先是缺少资料,然后是发展不顺利。资料已经在前面说过,特别是完整的、连续的数据的确很少,因此很难对工业的发展做一个全面介绍。1912~1921年的《农商统计表》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在后面的章节会具体讨论。另外,20世纪30年代有几种资料也将在后面的个别章节中做详细考察,这里只介绍20世纪30年代整体的情况。

表2-7显示了1930~194 0年按行业划分的以1933年为100的制造业生产指数,除个别行业之外,整个时期并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制造业整体是下滑的,至少是回到原点的;食品下降更多,纤维、制革略有上升;木材、木制品回到原点;造纸、印刷上升幅度很大,比1930年上升近4倍;化学上升不大;土石、窑业有较大下降;金属上升最快,比1930年高出近4倍;机械也有所上升;其他行业回到原点。总体上说,制造业的生产变动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之所以说相对停滞是因为其中有些行业是停滞不前的,这些行业大多属于传统行业,而另一些行业则增长较快,这些行业代表着先进的技术和新兴的市场以及工业化的程度。所以,如果按照行业划分就可以分成传统的停滞不前的和近代的增长较快的两类。不过,由于总体上新兴行业还是小众,份额不大,在工业或制造业以及经济总量当中的比重较小,所以并不能代表总体的发展状况。

picture

表2-7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内地制造业各行业生产指数(1933年=100)
资料来源:南亮进、牧野文夫(2014),第379页。

表2-8显示了1930~194 0年制造业各行业生产额和增加值的比重,不论是生产额还是增加值,食品和纤维、制革都一直占有绝对份额,食品第一,纤维、制革第二,二者相加有时可以接近90%,可见当时中国的工业发展情况。这也对应了上面指数显示的情况,就是尽管有些新兴行业增长很快,如金属、机械,但所占份额很小,并不能主导中国工业乃至中国经济。当然,各行业的份额还是出现了一些变化,1940年食品和纤维、制革合起来只占79. 67%,与前期的88. 76%相比还是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其他行业的份额在增加,而增加的行业正是那些新兴行业,这也是可喜之处。例如,金属从0. 43%上升到1. 98%,机械从3%上升到4. 95%,造纸、印刷从1. 76%上升到8. 39%。增加值也呈现了相似的变动,有的变动还超过了生产额的变动。

picture

表2-8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内地制造业生产额和增加值及其比重(1933年价格)

picture

续前表
说明:工业整体为100%。 资料来源:南亮进、牧野文夫(2014),第380~381页。

图2-1显示了矿业实际生产额和增加值,可以看出两个指标的变化是一致的,说明生产成本的变化不是很大,因此可以将两种指标粗略地看成是一样的,只是数额大小不同而已。总体看,从1912年到1944年这30多年当中,矿业生产呈现出上升趋势,也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20年之前,上升倾向明显;第二个阶段是1920~1933年,这个时期基本上处在波动当中,上升倾向并不明显;第三个阶段是1933~1938年,这个时期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较大波动,我们认为主要是日本侵华造成的。此后的时期又出现了一个更大的波动过程,1942年达到高峰,之后又开始下降。不过总体上,矿业生产是持续上升的,而且速度不慢。

picture

图2-1    矿业实际生产额和增加值
资料来源:南亮进、牧野文夫(2014),第3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