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疑难深度解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如何理解人与世界的否定性统一关系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所形成的关系,是人对世界的否定性的统一关系。所谓否定性的统一关系,就是人以自己的实践活动把世界的现实性变成非现实性,把世界变成人所向往和期待的世界,把人的理想变成现实的存在。人对世界的否定性统一关系,既蕴含着人与世界之间的全部的矛盾关系,又构成了辩证法的现实基础。

首先,从人的存在的特殊性角度去理解人对世界的否定性统一关系。

世界上的全部存在,可以区分为生命的存在与非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存在,可以区分为人的生命存在与其他生物的生命存在。人以外的其他生物的生命存在只是纯粹的自然而然的存在,人的生命存在却不仅仅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更是超越自然的存在,这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超越性。人的生命活动的超越性在于,人的生命活动是生活,人以外的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则仅仅是生存。生活与生存的区别,是人与其他生物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曾指出:“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1]对此,恩格斯亦做过精辟的论述,“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2]

动物的生命活动就是它的生存,它的生存就是它的生命活动。动物以自然所赋予的生命本能地适应自然,维持自身的生存。这种生存的生命活动是纯粹的自然存在。人则不仅以生命活动的方式存在,而且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活动,并且根据自己的意志和意识进行生命活动。所以,人的生命活动成为实现人的目的性要求的活动,把自己的目的性要求变成人所希望的现实的活动,让世界满足自己需要的活动。鉴于此,人的生命活动不再是纯粹适应自然以维持自身的存在,而是改变自然以创造人的世界的生活方式,是以否定性的方式实现人与世界的统一。此外,生活与生存的区别,还在于动物的生命活动只是按照自己所属物种的尺度去适应自然的活动,人的生命活动则是“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相统一的变革自然的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3]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物种的尺度进行生命活动,它只能是按照它所属的物种的本能去适应自然,如肉食类动物只能吃肉、草食类动物只能吃草等。动物只能按照它所属的物种的方式生存,而不能按照其他物种的方式生存;动物只有自己所属的物种的尺度,而没有变革自己的存在方式的“内在”的尺度。人则可以根据任何一种物种的尺度去进行生产,并且按照人的尺度(人的意愿、目的、情感等)去改变对象的存在。

人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即按照世界的各种存在物的客观规律来进行生产,这表明,人是一种可以发现、掌握和运用规律的存在;人又按照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即按照自己的需要、欲望、目的来进行生产,这表明,人是一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的目的性活动的存在,即目的性的存在。因此,人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和人的内在固有的尺度进行生产,是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中进行生产,这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使得人的生命活动达到了“自在”与“自为”相统一的“自由”的境界——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是人的生活活动所实现的生命活动的自我超越,是人的生活活动所实现的人与世界的否定性统一。

其次,从人类延续生命的特殊方式角度去理解人对世界的否定性统一关系。

人的生活活动与动物的生存活动,不仅是两种不同的维持生命的活动,而且是两种不同的延续生命的活动。动物的生命活动是以个体生命“复制”的方式来延续其种类的生命活动,是一种非历史的延续方式;人的生命活动则是以创造“文化”和“文化”遗传的方式延续其种类的生活活动,是一种历史的延续方式。人的生活活动是区别于一切动物生存活动的历史活动。人以类的历史而实现人类世世代代对世界的否定性统一。

动物只有一个“尺度”,即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因此,动物只能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本能地适应自然,并进行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纯粹自然的物种繁衍,造成世代相传的本能的生命存在,这就是动物的“复制”式的延续其种类的生命活动。人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是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与人的内在固有的尺度的统一来进行生产,也就是以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来进行生产,因而人的生命活动不仅仅是改造环境的过程,也是改造人本身的过程。在这个双重性的改造过程中,人类的生命延续超越了非历史的生命个体的“复制”,从而实现了人所特有的历史。

人既是历史性的存在,亦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创造了把握世界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方式,如经验的、常识的、神话的、宗教的、艺术的、伦理的、科学的、哲学的和实践的文化方式。人类以文化的方式去把握世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生不已的人的文化世界,如宗教的世界、艺术的世界、伦理的世界、科学的世界等。文化是人的生活世界。人的生命活动,不仅是改变生活环境的活动,使自然“人化”的活动,把“人属的世界”变成“属人的世界”的活动,而且是改变人类自身的活动,使自身“文化”的活动,把“属人的世界”变成“文化世界”的活动。人类是在文化的遗传与进化中实现自身的历史发展。

最后,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角度去理解人对世界的否定性统一关系。

人类超越了生命的“复制”而构成了自己的历史。人是历史的存在,历史是人的存在方式。历史的存在方式使人的生命演化获得了自我超越的特殊内涵——发展。

一般而言,发展是指事物渐进过程中的“中断”,即事物由旧的形态飞跃到新的形态。就此而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所实现的发展之中。然而,真正意义的发展,却需要两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其一,发展的主体的自我否定所实现的由旧形态向新形态的飞跃;其二,发展的主体自觉到自己的发展,并通过发展而使自己的存在获得新的意义。具有上述两个前提的发展,只有人的历史的发展。

历史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是实现人的目的的过程。在历史过程中,人以自己的生活活动去实现自己的生活目的,把不会主动满足人的要求的世界变成满足人的要求的世界,把不符合人的理想的现实变成人所要求的理想的现实。在此历史过程中,人不断地使自己的生活获得了新的意义,从而实现了人自身的发展。由人的历史活动所实现的人自身的发展,是一种超越了其他所有存在物演化方式的特殊方式。历史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人是自身存在的前提和结果。马克思指出, “人的存在是有机生命所经历的前一个过程的结果。只是在这个过程的一定阶段上,人才成为人。但是一旦人已经存在,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而人只有作为自己本身的产物和结果才成为前提[4]。在此,马克思精辟地阐发了人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和结果所构成的历史和人的发展的内涵。

人作为“历史的经常前提”,总是“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他们的历史活动总是取决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设而是由前代人创设的历史条件。就此而言, “历史条件”成为人们创造历史的“前提”,每代人都是作为历史的产物和结果而存在。所以,人们的历史活动不是随心所欲的,人们的历史活动的结果总是表现为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规律。历史的发展成为人的发展的前提。

作为前提的历史条件,包括物质的历史条件和精神的历史条件两个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5]。同时,作为前提的历史条件还包括种种的文化条件。人类的语言是历史文化的“水库”,历史的文化积淀去占有个人。人们使用语言,被历史文化所占有。语言的历史变化,规定着人们对世界的理解,体现着人的历史性变化和规范着人的历史性发展。然而,人作为“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又获得了创造历史的现实条件和现实力量,并凭借这种现实条件和现实力量去改变自己和自己生活的世界,实现历史的进步,并为自己的下一代创造新的历史条件。因此,人们又是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自己是自己历史的前提,历史就是追求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过程,历史就是实现人自身发展的特殊方式。

历史实现了人类生活的自我发展,构成了人类世代延续的对世界的否定统一关系,奠定了辩证法的现实基础。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3]同[1]163.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4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