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目简介
(一)比赛场地
越野滑雪场地由开始区、赛道、更换区、接力区、结束区等组成。
开始区是起点线后的50米内,被划分成数条赛道,并有以雪车压出的“雪槽”,轨道深度2~5厘米,间隔必须在1.2米以上,同一轨道的两条轨道痕迹宽度需为17~30厘米。
2.赛道
赛道由上坡路段、波动式路段、有变化下坡路段三部分组成。
上坡路段:上坡斜度在9%~18%之间(1∶11~1∶5.5),垂直高度差至少10米。还有部分短距离上坡斜度在18%以上。
波动式路段(上下坡、左右转弯):运用当地地形的短上下坡路段,垂直高度差为1~9米。
有变化下坡路段:必须使用各种下坡技术。
按照惯例,上坡路段、波动式路段以及有变化下坡路段应各占1/3。
越野滑雪不同项目和滑行技术对线路设计的要求有所不同。传统技术单项比赛的雪道应尽可能设在线路中间。雪道要设置雪槽,两条雪槽间距为17~30厘米,深度2~5厘米。当使用两条雪道时,其分开的距离应为1~1.2米(以两条雪槽中间为准)。自由技术比赛线路应压好,线路的下坡路段要开设雪槽。所有线路均可使用1次以上,但15公里以下比赛的雪道主要线路的使用最多2次。雪道应根据比赛项目分别设立蓝、紫、黄、红、绿或橙黄色的醒目标志,以指示运动员滑行的方向及路线。冬奥会和世界锦标赛还要设立距离标志。冬奥会和世界锦标赛中,赛道的最高点限制在海拔1 800米以内。
3.更换区
当比赛项目必须或允许更换滑雪板时会设有更换区。更换区有数个小区(pitboxes),以选手背号作为区分,在选手自己的小区内放有另一对滑雪板以便更换。选手进入区域完成更换后再回到赛道的距离必须比直接滑行赛道不经过更换区的距离长。更换区的入口至少4米宽,出口至少6米宽。小区的长度为2~2.5米,宽度为1.2~1.5米。其中滑雪混合两项赛只允许更换一次,30公里以下的项目允许更换三次,超过30公里的则允许更换五次。
4.接力区
团队项目中设有接力区,其位置在观众看台正对的区域。
5.结束区
结束区是终点线后的50~100米。结束区必须被划分成数条赛道且可明确区分。在终点线前的10~15米设有一条控制线(control line),选手在通过控制线前不可脱下滑雪板。
(二)器材装备
1.滑雪板
有两种滑雪板:自由式技术滑雪板和传统式技术滑雪板。不同滑行技术对滑雪板的要求不同。自由式技术滑雪板的长度为1.75~2米,板的整个底部均用滑行蜡。传统式技术滑雪板略长,长度为1.95~2.10米,板底前后1/3使用滑行蜡,中部1/3为防滑蜡。
2.滑雪杖
在自由技术中,滑雪杖一般更长,更坚硬,高度应达到滑雪者的下巴或嘴部位置。在传统技术中,站立时应保证滑雪杖能延伸到腋下。滑雪杖的底部圆盘起助推作用。
3.蜡
滑雪者对于蜡的选择会极大地影响滑行速度。蜡的选择取决于雪和气候条件。蜡的种类有两种:滑行蜡和防滑蜡。滑行蜡用于降低滑雪板和雪之间的摩擦力,提高速度。防滑蜡可以增加滑雪板和雪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二者的合理搭配是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4.滑雪服
越野滑雪服以质感、保暖、透气性能好及轻便、舒适为最佳。
5.滑雪鞋
越野滑雪鞋类似于跑鞋。自由技术所用的雪鞋比传统技术所用的雪鞋的护踝面积更大,更坚硬。
6.固定器
固定器是连接滑雪板和滑雪鞋的一个重要部件, 它对运动员顺利自如地驾驭和使用雪板滑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7.护目镜
滑雪护目镜类似于户外风镜,外框由软塑料制成,能紧贴面部,防止进风;镜面由镀有防雾、防紫外线涂层的有色材料制成。雪有利于光线反射,护目镜能防止雪面反光对选手的眼睛的伤害。
8.手套
手套不仅要求保暖、防寒, 而且要求耐磨、柔软,便于活动。
9.其他
维护设备,如雪橇车、铁锹和雪道设置器等,在比赛之中放置在赛场边,为的是在恶劣天气或线路事故发生时修复赛道。
(三)技术要求
1.传统技术
传统技术又称古典式技巧,包括交替滑行、双杖推撑滑行、滑降、转弯技术和无滑行阶段的八字踏步。比赛中,双脚或单脚的蹬雪动作不被允许,滑雪板必须放在压好的雪槽里,保持与滑行方向平行,选手运用双腿的前后摆动和滑雪杖来前进,跨步前进与走动类似,只在滑雪时用滑雪杖产生动力,每次跨步会滑行一段距离。选手在滑行中,感觉像穿着底面光滑的鞋子在平整的石面上滑行一样。在超越的时候,选手能移动出雪槽道滑行。超越对手的黄金赛段是下坡和平地。后面的运动员想要超越的时候,可以踩前面运动员的滑雪板提醒他,前面的运动员得到提醒后必须让出雪道,否则算是犯规。
2.自由技术
自由技术又称自由式技巧,对技术动作没有限制,运动员可以采用任何技术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