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消失的二荤铺与大酒缸
如今的北京是美食的世界,若论吃,只有想不到没有吃不到。酒楼、美食城鳞次栉比,从小地摊到大馆子,觥筹交错、荤素满桌,不出北京就能吃到各地厨师的地道出品。北京历来不缺大饭庄和特色菜,但不往远了说,20世纪70年代前,北京普通家庭下一次馆子那可不容易,如果不是有大事、喜事,饭庄、酒楼一般人家很少问津。
过去,在北京的饮食行业中,比饭馆低一等的就是饭铺。比饭铺再低一等的是饭棚子、饭摊,一张长桌,两行条凳,设在露天。吃食挑、吃食车或沿街设立,或走街串巷叫卖,招徕胡同里的居民。
一般饭铺的面积比较小,不做整桌的酒席,仅供应米饭炒菜,炒菜的品种也大都是下饭的菜,味道偏咸。同时,各种面条、水饺、包子、馄饨、馅饼等一应俱全。有些饭铺以一种独特的风味小吃招徕顾客,价钱便宜,适合小酌或便饭。有些饭铺只卖熟食,不提供座位,顾客只能买了拿走吃。
早年间老北京街头巷陌的饭馆姿态各异,北京人讲情趣,寻滋味,王侯将相声色犬马,布衣百姓也有“穷欢乐”。平民的生活中讲究“三小”:逛小市、听小戏、吃小馆。不少名士、学者也混迹其中,乐之不疲。小饭馆实惠的美味带来的口腹之享,毫不逊于阔人吃鱼翅大席的餍足。饭馆之外,还有从大茶馆演变而来的二荤铺和亲民的酒馆大酒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