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由来、内涵和价值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这一思想,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形成发展过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现实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由来与发展
认识和把握事物,从发生学考察,着眼其由来和发展,是一个重要角度。正如列宁所说:“要透彻地说明这个问题,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历史。”[42]同样的道理,要了解什么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有必要首先了解群众路线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作为理论形态的群众路线,其提出和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早在建党初期,我们党就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指导革命斗争。在党的有关文件中,明确地把为中国人民的利益而斗争作为党的任务,并提出进行革命活动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群众运动。例如,1922年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明确要求党的一切运动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在扩大执委会的决议案中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群众路线”这个概念也在不同的场合开始使用了。例如,李立三1928年11月在同江浙地区党的负责人谈话时说:“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43]。1929 年9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指出:红军到一个地区做各项工作时,如宣传工作、肃反工作、筹款工作等,都要“经过群众路线”[44]。毛泽东1929年12月在古田会议决议中,也提出一切工作要“经过群众去执行”[45]。但是,这一时期,党终究还是幼年的党,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都懂得不多,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工作经验也不少,但是不能够很好地总结起来”[46],“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47]。总之,党在各方面还比较幼稚。因此,虽然已经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概念,但对“群众路线”究竟是什么,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的了解,既不全面也很肤浅。
后来,在1930年到1934年的反“围剿”斗争中,毛泽东在总结革命根据地的工作经验时,写了一系列关于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文章,对党的群众工作做了总结,较多地论述了有关群众路线的问题。例如,在1933 年8月写的《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文中,不仅强调了从组织上动员群众和宣传群众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两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一个是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另一个是群众化的方式。前者表现为对群众不理睬或对群众采取命令主义,这是一种极坏的领导方式,因而应该“抛到粪缸里去”。后者表现为从组织上去动员和宣传群众,是一种为人民群众所喜欢接受的领导方式,因而应该采取和推行。特别是在1934年发表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毛泽东强调:“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48]要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必须取得群众的拥护,而要取得群众的拥护,“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49]。而在工作方法上,就要“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50],“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51]。这一时期初步地阐发了群众路线的一些重要思想,为群众路线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准备,但还不是群众路线的完整的理论形态。
1941年,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说:“十年内战时期的经验,是现在抗日时期的最好的和最切近的参考。但这是指的关于如何联系群众和动员群众反对敌人这一方面,而不是指的策略路线这一方面。”[52]1948年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他说道:“我党二十几年来,天天做群众工作,近十几年来,天天讲群众路线。”[53]毛泽东还说过,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才形成党的基本路线和一整套具体的政策,这些路线和政策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毛泽东的这些论述表明:“群众工作”和“群众路线”是有区别的,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取得了丰富的做好群众工作的经验,并最终形成了群众路线。许多事实表明:毛泽东的看法是正确的。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群众路线做了大量的精辟的论述。例如,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54],“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55]等重要观点。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6],“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57]等重要思想。特别是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毛泽东对作为方法论的群众路线做了具体的完整的阐述。在这里,他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内容、步骤和全过程,并把它上升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规定了群众路线的两种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即“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这一时期的这些以及其他的论述,既阐明了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也进一步展开了群众路线的群众观点,更说明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至此,群众路线无论是从概念的使用还是内容的充实,无论是从实践的运用还是理论的概括,都达到了较为完善的形态。就是说,作为完整理论形态的群众路线已经形成,其主要标志就是《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发表。
群众路线思想形成之后,不仅很快就为全党所承认、所接受,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得以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正式写入了党纲和党章。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群众路线做了系统的阐述。不仅指出了它的重要地位,认为它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而且阐述了它的基本内容。这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根据新的实际情况,对群众路线的内容以及如何坚持群众路线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指出:“什么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呢?简单地说来,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58]邓小平的这个概括和说明,集中揭示了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我们党包括群众路线在内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受到严重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得以逐步地恢复和发展。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对群众路线重新做出概括性的说明,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决议》还把群众路线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活的灵魂加以阐述。这对于人们在理论上深刻领会、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毛泽东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后继续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党的群众路线在新的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二)毛泽东对群众路线基本内涵的科学阐述
任何事物都有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59]了解和把握什么是群众路线,也必须抓住它的实质。要抓住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就必须全面准确地揭示它的本质内涵。对此,毛泽东做出了全面而又深刻的阐述。
群众路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群众路线包括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方法两个方面;狭义的群众路线,指的就是群众路线的方法。从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党的群众路线主要指的是广义的,即包括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广义上群众路线的本质内涵应该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方法两个方面说明。
所谓群众观点,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对人民群众所抱的态度和所持的看法。它包括极为丰富的内容,就其根本点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一切依靠群众,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的自由,不是什么人恩赐的,也不是任何人代替群众去争取的,而是他们自己争来的。早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他就指出,“菩萨是农民立起来的,到了一定时期农民会用他们自己的双手丢开这些菩萨,无须旁人过早地代庖丢菩萨”,“菩萨要农民自己去丢,烈女祠、节孝坊要农民自己去摧毁,别人代庖是不对的”[60]。在1945年写的党内指示《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中,毛泽东又强调:“减租必须是群众斗争的结果,不能是政府恩赐的。这是减租成败的关键。减租斗争中发生过火现象是难免的,只要真正是广大群众的自觉斗争,可以在过火现象发生后,再去改正。”[61]后来,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他又提出:“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62]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所做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也指出:“马克思主义向来认为,归根结底地说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群众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解放自己,同时解放全体劳动人民。人民群众的觉悟性、积极性、创造性愈是发展,工人阶级的事业就愈是发展。因此,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63]“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64]这些论述说明,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就要充分估计他们的伟大创造力,就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反对任何形式的恩赐观点、包办代替和强迫命令。
坚持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当然不是放弃领导,放任自流。相反地,人民群众需要有自己的先锋队,需要有自己的领袖。但是,各级领导者,在人民群众的各项事业中,应该是也只能是人民群众的指导者或向导,而不能是也不应当是代替群众打天下的“英雄好汉”。领导者的责任,就是要“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去启发和提高群众的觉悟,在群众出于内心自愿的原则之下,帮助群众逐步地组织起来,逐步地展开为当时当地内外环境所许可的一切必要的斗争”[65]。在这里,“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66];“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67]。只有坚决克服这两方面的错误,才能真正充当群众的向导。
第二,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68]把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主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原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活动的根本宗旨、出发点和归宿,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所以,毛泽东强调:“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69]共产党人特别是各级领导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70],处处想到群众,时时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71]。
第三,一切向人民负责,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的观点。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72]向人民负责,必须真正做到“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73]。也就是说,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74]。为此,“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75]。我们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完全一致的。人民的利益,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党并无特殊的利益。因此,必须坚持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是我们的出发点。为了坚持这种一致性,各级领导者既要领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上级指示的精神实质,又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创造性地把上级指示和群众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贯彻执行。要反对那种借口维护群众利益、无视党的政策和方针的做法,更要反对那种借口对党负责、对上级负责,只对上级讨好、不顾群众死活的做法。
第四,一切向群众学习,先做群众的学生,再做群众的先生的观点。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76]所以,他要求各级领导者,应当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出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要先当群众的学生,再当群众的先生。向群众学习,要放下架子,“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77]。这里应当特别地指出,向群众学习,并不是什么都学,必须善于从本质上发现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能拘泥于表面的或现象的东西,特别不能把群众中的某些缺点和错误当作优点和正确的东西去宣扬、效法。必须注意把群众的意见和经验集中起来,进行分析和综合,使之成为指导实践的更好的道理和办法,不能停留在零碎材料的掌握和不同意见的搜集上。
综上所述,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就是群众路线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所谓群众路线的方法,就是依靠和领导群众的基本方法。其内容,简单地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详细地讲,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78]
在毛泽东看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方法的有机结合,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群众路线。
(三)毛泽东对群众路线重要地位的说明
群众路线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而且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中尤其在党的建设事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毛泽东把群众路线看作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明确提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79]要全面认识和把握什么是群众路线,还必须充分认识群众路线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深刻理解和把握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路线。
第一,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是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目标而规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的集中体现。它的制定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因此,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但是,每一条政治路线都始终贯穿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向群众负责的精神;总是要求放手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例如,党的七大提出的政治路线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80]这条政治路线,既很好地体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也充分贯彻了一切为了群众、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精神。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在说明如何贯彻这条政治路线时,还讲了《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说明了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认为要取得胜利,“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81]。
第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所谓组织路线,就是根据政治路线规定的关于组织工作的根本方针和政策。它是由政治路线所决定并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是为了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而制定的组织方面的方针和政策。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在根本上就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路线。党的组织路线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所谓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也就是在高度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正确集中指导下的民主。邓小平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也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82]民主集中制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方法是别无二致的。在民主基础上集中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在集中指导下实行民主的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两个过程都是民主与集中的结合,也都是以群众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
毛泽东认为,执行任人唯贤的干部政策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内容。他说:“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83]就是说,考察干部的标准,主要是看他能否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谋利益,看他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如何。一句话,就是看他贯彻群众路线的水平如何。所以,无论从组织路线与政治路线的关系看,还是从组织路线自身的内容看,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都体现和贯彻着群众路线。
第三,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认识路线。所谓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应遵循的规律和方向。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路线,从根本上说,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于这条路线,毛泽东早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初步提出,后来,又在《实践论》《矛盾论》等一系列著作中做了系统的阐述。这条路线与群众路线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其具体表现在于:一是两者的出发点是一致的。群众路线是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认识路线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最大的客观实际,或说客观实际的最根本内容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或愿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客观实际出发,也就是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二是群众路线和认识路线赖以建立的基础是统一的。群众路线,是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主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认为领导者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就是说,在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上,坚持群众第一的观点。认识路线则以实践为基础,认为人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就是说,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际上,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实践是群众的实践,群众是实践着的群众。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是实践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实践为基础就是以人民群众为基础,坚持实践第一就是坚持群众第一。三是群众路线的方法和认识发展过程的高度一致。这是群众路线与认识路线统一性的最突出的表现。关于认识的发展过程,毛泽东曾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角度上做了精彩阐述。在《实践论》中,他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84]这一表述,可概括为“实践—认识—实践”的公式。在《矛盾论》中,他指出,人类的认识经历了两个认识的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人类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的,而每一次的循环(只要是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都可能使人类的认识提高一步,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地深化”[85]。这一表述,可概括为“特殊—一般—特殊”或“个别—一般—个别”的公式。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毛泽东把群众路线提高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做了论述。他指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86]。这一表述,可以概括为“群众—领导—群众”的公式。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他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87]这一表述,可以概括为“物质—精神—物质”的公式。
毛泽东的这些论述以及相应的四个公式,即“实践—认识—实践”“个别—一般—个别”“物质—精神—物质”“群众—领导—群众”,尽管从形式上看是有区别的,各有各的角度,但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在这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物质的观点、认识论的实践观点、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历史观的群众观点,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从认识的基本过程、认识运动的正常次序、认识的群众路线等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认识路线。群众路线和认识路线的一致性,在这里也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
第四,群众路线还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所谓工作路线,指的是人们改造世界所采用的实践方法、原则。毛泽东为我们党制定的工作路线或工作方法,是丰富多彩、有系统、多层次的。但仔细分析,无不体现着群众路线的精神,而且群众路线本身就是核心方法之一。这一点,毛泽东说得很清楚:“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88]无产阶级政党的其他工作路线或工作方法,都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展开或具体化。比如,调查研究的方法、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等,本质上都是群众路线的应用和具体化,本质上都离不开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真理与价值是辩证统一的。认识事物不仅要了解事物的真理性,还要了解事物的价值性。从价值论的角度认识什么是群众路线,也是一个必要的角度。从价值论上看,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理论价值,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富有特色的理论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最早阐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观点。以列宁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并结合新的实践经验,在许多方面使之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他们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为后来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并阐发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群众路线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说,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是从马克思、列宁他们那里学来的。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具体任务等方面的不同,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都没能明确地概括和详尽地阐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完成这一点,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新贡献和新创造。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做出这个贡献不是偶然的,从客观上说,是中国革命的历史条件所使然。革命本来就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而中国革命又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的,敌人的力量极其强大,革命的力量则十分弱小。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想取得胜利,充分发动和组织群众,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更是理所当然的了。事实也反复证明:能否以及如何正确地处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能否以及如何把群众组织起来、调动起来,成为关系到中国革命能否成功的重要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党敏锐地发现和深切地感受到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着力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去,竭尽全力地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而且提出并阐发了群众路线,并巧妙地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认识论的实践第一的观点和辩证法的个别与一般相结合的观点,有机地统一起来。“群众路线”科学概念的提出及其丰富内涵的全面揭示,把群众路线提高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认识、论述和成功运用,不仅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坚持和发挥,而且是对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的独特贡献。
第二,群众路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的灵魂。
首先,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对此,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做了很好的说明。《决议》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外交工作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个说明,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由此可见,如果不了解群众路线,就难以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就必须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
其次,群众路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经指出:“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贯穿这个科学思想体系的活的灵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基本方面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89]在这个讲话中,他还进一步具体地指出怎样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这个讲话的精神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坚持群众路线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方面之一。实际上,群众路线不仅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的灵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活的灵魂。从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中关于以人为本的核心观点,都无不体现着群众路线这个活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不了解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就难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坚持和丰富群众路线。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实践价值,具体体现在历史实践和现实实践两个方面。
从历史实践来看,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或成功,都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胜利或成功。正如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所指出的,“如果正确地实行群众路线,使我们得到成功,那末,违背群众路线,就一定要使我们的工作遭受损失,使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失”[90]。这既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群众路线的高度评价。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合乎实际情况的科学结论。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条战线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其基本原因之一,也在于我们正确地坚持了群众路线,特别是尊重了群众的首创精神。
从现实实践来看,目前,我们正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曾有明确的说明[91])。这些困难和问题之所以会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我们偏离群众路线有关;更重要的是,如果离开群众路线,这些问题也难以真正克服和解决。另外,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们党提出了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要使“中国梦”梦想成真,离开群众路线也难以做到。实践将证明:在今后,要把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就必须认真学习理解和把握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并使之不断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