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读本(大众儒学经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袁了凡晚年潜心著述及广行善事

袁了凡是一个扎根于百姓的平民思想家,又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通才大家,他博学多才,一生著述近三十部,多达两百余卷,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水利、农艺、史学、文献学、军事学、教育学、数学、音乐、佛学、道教、命理、相术、风水等众多领域,而且“莫不洞悉原委,撰有成编”,称其为旷古奇才毫不为过。

民国时期苏州弘化社版《袁了凡先生四训》所附《袁了凡居士传》中载:“先生博学尚奇,凡河洛、理数、律吕、水利、兵备,旁及勾股、堪舆、星命之学,无不精密研求,富有心得。有《两行斋集》、《历法新书》、《皇都水利》、《评注八代文宗》、《群书备考》、《手批纲鉴》行世。”乾隆《吴江县志》亦称其“好奇尚博,凡河洛、象纬、律吕、水利、河渠、韬钤、赋役、屯田、马政,以及太乙、奇门、六壬、岐黄、勾股、堪舆、星命之学,莫不洞悉原委,撰有成编”。其主要著作有《皇都水利考》、《评注八代文宗》、《祈嗣真诠》,为《四库全书》存目。《赵田袁氏丛书》刊入《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还有《两行斋集》、《历法新书》、《宝坻政书》、《劝农书》、《春秋义例》、《论语笺疏》、《史汉定事》、《历史纲鉴补》、《袁氏政书》、《袁氏易传》、《群书备考》、《摄生三要》、《游艺塾文规》、《游艺塾续文观》等。在上述著作中,《摄生三要》融汇道家、医学思想,提出了聚精、养气、存神摄生的三大纲要,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养生理论。《群书备考》是一部重要的文献学著作,得益于他家中丰富的藏书。《游艺塾文规》,对科场文体进行了总结。他所著的《历法新书》涉及46种历法,在科技史上也留有盛名。此外,袁了凡还是方册本《径山藏》(即《嘉兴藏》)刻印的最初提议者,时在万历元年(1573),然此倡议因当时条件不具备而未能实施,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袁了凡与法本将此事与高僧真可商量,才引起真可的注意,嘱弟子密藏(道开)正式筹备藏经募刻之事。以往佛教大藏经均为梵筴本,不但印刷成本高,难以普及,而且经版均深藏于宫内,请印不易,为便于佛经流通,袁了凡才有了刻经之议。

袁了凡晚年还积极推动家乡的慈善公益事业,他在嘉兴倡导同善会,是嘉兴四大善人之首,对民间慈善事业有推动之功。袁了凡与嘉善名人陈龙正的父亲陈于王是同科进士,两人情趣相投,常探讨修德行义之举,两家还结为儿女亲家。崇祯年间,陈正龙在嘉善倡举同善会,崇祯十四年(1641)又建立同善会馆,作为经办善业的常设机构和公所。同善会馆是江南最早兴起的民间慈善组织,是近代中国慈善组织的雏形,成为后来风行全国的乡村慈善组织。袁了凡先生并不十分富有,但他常行布施。他的夫人亦温淑贤惠,助夫成德,一直协助他完成所有的善行。有一次她买了不少棉絮准备做棉衣,了凡说:“家中有丝绵,轻便而又保暖,何必再买棉絮?”夫人说:“丝绵贵,棉絮便宜,我想将家中丝绵换成棉絮,这样可以多做棉衣施给买不起棉衣的人。”了凡听后非常欣慰地说:“如果是这样,就不愁我们的孩子没有福禄了。”他的儿子袁俨,后来果然考中进士,担任了广东高要县的知县。袁了凡之后,袁家子孙为官者众多,家族繁衍,兴旺不衰。

袁了凡及其祖上五代历尽坎坷,然而袁家从未对国家、对社会有一分抱怨和不满,而是始终不渝以医术济世,以诗书传家,以德行化天下,时机成熟则出而为官,护国利民,体现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清乾隆二年(1737)入祀魏塘书院“六贤祠”,受到世人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