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读高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写在行前

image

亚洲三国在美私立

学校的注册学生数量

根据美国的教育政策,公立学校不能接收父母不在美国、仅凭护照入境的孩子。不管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国际教育资源,或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把尚未成年的孩子送到美国上小学或中学,希望以此为踏板将孩子送入美国名校的大门。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统计,在美国各地私立高中就读的中国留学生2005学年只有65人,2008学年猛增至4 503人,到2012学年更增加至23 795人(右图的数据显示在2008—2012年间,从幼儿园至12年级的中国、韩国、越南的留学生人数)。在美国284所寄宿学校协会(TABS)会员学校中,2010—2011学年注册的学生中27%来自中国,而在2002—2003学年只有1%~3%。与快速增长的国际学生数量相比,美国孩子在私立高中的注册数量从2005年的最高值610万下降到2009年的大约550万,其中教会学校的下降幅度较大,占生源流失总量的80%注8。对于挣扎在经济困境中入学率和收入双双下挫的美国私立高中而言,来自中国的新增需求无异于雪中送炭。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11—2012年的财政年度里,外国留学生所交学费和其他开销为美国经济贡献高达227亿美元。

年纪尚轻的中国孩子独自一人住校,或者在寄宿家庭住宿,他们的生活并不轻松,陌生的环境、文化、语言等因素让原本看起来很精彩的“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彷徨、无奈和孤独。有一位母亲告诉我,1995年她送女儿来美国麻省读高中,她女儿是当时全校唯一一位来自中国内地的学生。报到第一天,孩子一个人推着两个大行李箱,从校门口走到宿舍楼用了将近1小时。女儿和妈妈电话联系时,从头哭到尾,哽咽着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如今,这个当年伤心欲绝的小姑娘已经在美国扎根了,成为一名期货从业者。当我和她交谈时,那自信亲和的眼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娓娓道来那段寄宿生活,认为这是她人生中最难忘和最宝贵的一段经历。

随着来自中国内地的小留学生越来越多,初来乍到的新生很容易找到同伴,他们可能不会在电话中号啕大哭了,但即便如此,快速适应新环境仍然是所有留学生的第一大挑战。首先是课堂听讲关。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出国前都进行了系统的外语培训和考试,但当他们置身课堂时,最初的半个月几乎是听天书。不仅听不太懂教学内容,一些初中年级的孩子甚至对老师讲到的其他要求也是一知半解。儿子刚入学的第二周,学校安排了一次比较正式的活动,老师要求全体初中生必须穿正装(Formal Dress,女生穿西服、白衬衫和及膝裙,男生穿西装、白衬衫、领带和西裤)。儿子可能没听懂,等早上到校后发现问题,急忙返家换装。幸亏公寓近在咫尺,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居然没有迟到。其次是作业关。一些家长对美国的中学教育有些误解,以为孩子在美国学习压力小,比国内的高中生轻松,我不太苟同这种观点。美国的小学生很快乐,但升入中学后,特别是一些学术要求较高的私立学校,学生难得在午夜12点前休息,一点儿也不比中国学生轻松。美国中学的作业看似数量不多,但为了能保质保量完成,很多孩子往往要花费4~5个小时,不仅要复习看书,甚至还要上网查资料才能完成。中国学生的数理化基础扎实,但文史类的知识与美国学生的差距较大。许多孩子跟我讲,他们不太担心数学和物理,但是对英语、历史等课程很头疼,尤其是写Essay(2~4页的短文),不知该从何处入手。这种短文不仅英语课要求写,历史、生物、化学等课程也会要求写。一些学校专门为国际生开设了ESL课程注9,老师重点辅导语法和写作。如果学校没有这样的课程,那么孩子一定要与任课教师预约时间,寻求帮助(Extra Help)。三是交流关,包括师生、同学、室友和寄宿家庭之间的沟通。环境差异、学习压力和心灵的孤独感交织在一起,加上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因此课堂讨论时尽管美国孩子说得热火朝天,但中国孩子只能静坐一边旁听,较少表达自己的见解,参与度不够几乎是中国学生的通病,这恰恰是制约学习知识、取得进步的障碍。此外,如果孩子寄宿在美国人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事项也需要进行沟通,以免产生矛盾。最后是自我控制关。一些孩子出国后,一旦少了家长监督,立刻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失去了目标和方向,沉溺于游戏、卡通片、QQ聊天、微信等,浪费了大把的时间,难以自拔。如果寄宿学校的老师或寄宿家庭的监护人责任心强,孩子能收敛很多,否则就只能靠孩子的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了。我也看了很多探讨什么样的孩子适合留学的文章,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家长们深思的话题。虽然很多家庭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但决策时还是需要全面客观地评估一下孩子的综合状况,比如身体素质、生活自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沟通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辨别是非能力等。如果哪方面有欠缺,应当尽早有侧重地培养和训练。

此外,做好细致的出国前准备工作也是有助于孩子快速转型的重要环节。这项工作非常琐碎,大致可以分四大类。

第一类是有关学业的事项,包括签署入学合同、支付学费、选课和预订教材等。孩子收到录取通知后,学校会邮寄入学合同和支付学费的通知,家长和孩子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一般各私立学校都要收取金额不等的押金(Deposit),要求在特定的时限内支付,用以保留孩子的入学名额。合同中都会对押金和学费(Tuition Fee)的收取与退费做特别说明。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押金和学费一般是不返还的(Nonrefundable),如果有些孩子同时拿到几所学校的录取通知,在没有确定去向之前,一定要谨慎办理汇款,否则容易造成经济损失。支付学费的方式主要是电汇和刷卡,接收中国留学生的私立学校一般都申请开通了银联业务,因此孩子如果在国内办理了双币信用卡,在美国刷卡交费不失为最佳选择。如果采用电汇方式,家长要保留好电汇单底联,建议家长把合同和电汇单一并扫描后发送给学校。选课和预订教材这类事情孩子要主动承担,学校会根据学分要求、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爱好提供建议,并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课程确定后,家长可以协助孩子上网预订教材注10。经历过一次订书流程后,今后孩子们都能独立完成这项工作。美国的教材价格很昂贵,一般新书的定价在100~200美元之间,二手书略微便宜,再加上不菲的运费,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错开学生订书高峰期,网站上经常有一些优惠信息,比如提早预订可以免运费等。二手书的质量大可放心,这也是节约资金的一种方式。

第二类是有关医疗与保险的事项。各学校和州政府的规定不太相同,对国内学生而言,出国前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参照学校的免疫记录要求,做好补打疫苗的准备(常见疫苗中英文名称对照表附于本章后)。有些学校认可中国医生签字的免疫记录(Immunization Record)或体检表(Physical Examination Form,其中含免疫记录),有些学校则只认可持有本州医师资质的医生护士签字的表格,所以家长和学校沟通时切勿忘记确认此事。学生医疗保险也是关系到孩子在国外就医或紧急情况处置时的重要保障,通常学校会统一为留学生办理保险,或者提供医疗保险的联系方式。10个月的保险费大约是1 000~1 200美元,但不包括看牙病,建议孩子出国前检查牙齿,做窝沟封闭以避免蛀牙。美国学校非常重视体育活动,几乎每天下午所有学生必须参加两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有时还举行校际友好比赛。孩子们活动时偶有扭伤或擦伤,小症状校医可以处理,但有时需要送医院检查。近几年来,虽然美国的食品和普通衣物鞋帽一直保持物美价廉,但很多人还是抱怨医疗费用和其他服务费用涨幅惊人。我曾经带孩子去医院看急诊,在前台首先出示医保卡和填表,然后等待就医。除急诊外,美国人看病实行预约,所以医院内没有排队和人山人海的景象。即使是普通的医疗中心,设施也非常完善,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解释得很详细。这次急诊主要是做X光检查,看看脚掌有无骨折或骨裂,然后对患处做包扎处理。治疗一次这样简单的急症,费用要高达500美元左右,由于购买了保险,所以这次急诊我们无须支付任何费用。

第三类是重要的证件。护照、I-20表格、录取通知书、入学合同、SEVIS I-901交费确认页等重要文件一定要叮嘱孩子妥善保管,入海关时需要出示。这类文件最好保存扫描件,家长和孩子各保留一份以备急需。

第四类是个人用品,包括衣服鞋帽、通信工具、常备药品和文具等。衣服鞋帽和文具只需保证短时间内够用即可;通信工具、转换插头和常备药品则要准备得充足一些,手机卡要提前申请开通国际漫游业务,以便孩子初到美国时和家人联系。提到文具,笔、橡皮、胶带等可以在国内购买,但美国老师对三

image

孔文件夹(Binder)、笔记本(Notebook)、索引卡(Index Card)、分页纸(Dividers)和计算器(Calculator)等文具的要求和国内学校不同,还需要到专业的文具店购买。在美国各地,购物区一般都能看到巨大的“STAPLES”的招牌,这是一家专业的文具连锁店,里面小到曲别针、大到打印机等办公用品一应俱全,孩子需要的文具都能一次性购置齐备。另外,学校对体育活动所需的服装和器械等也非常在意,建议来美后购买。总之,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需要花费家长的时间和精力,但细致充足的准备工作一定会让孩子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中。

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不止孩子需要经受巨大的冲击和考验,家长们其实也需要适应这种突变。就陪读家长而言,除了短时间内安置好生活,还要安慰和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挑战。青春期的孩子不太愿意向家长讲述转型带给他们的巨大压力,因此经常流露出焦虑、急躁的情绪,甚至和父母亲争吵,家长要尽可能地进行疏导,并给予学业上的帮助。同时,家长可以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导。有些专家认为陪读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身心健康和饮食,但孩子依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生活和学习全由家长计划和安排。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会比其他留学生弱。孩子出国不但没有达到锻炼成长的目的,家长也赔上了自己的时间和事业。这些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因此,作为陪读家长,要学会放手,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定要孩子自己完成。来到美国后,我有意识地把一些家务活分配给孩子做,比如组装简单的家具、铲雪、换灯泡、倒垃圾等,有时候孩子特别不情愿,但我要想办法让他独立完成。儿子所在的学校每年会安排国际生的寄宿家庭家访活动,老师们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孩子会帮您做家务吗?”“他自己洗衣服吗?”“他定期收拾自己的房间吗?”……反观这些问题,我感觉自己还是包揽得太多了。

当我和一些走出大学校园的留学生交流时,谈到中美学生的最大区别,很多人都认为美国学生的目标清晰,较早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和职业方向。一位留美博士告诉我,他来美国读商学院,每天早出晚归,发奋读书。后来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的美国同学把一半精力用在功课上,另一半时间几乎投入各类社团活动中。为什么要花大量时间参加社交活动呢?美国同学告诉他:对于商学院的学生而言,学好功课只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为将来的职业铺垫广泛的人脉网络,所以说社交活动也是他学习的一部分。他对此非常感慨,他说中国家长不仅为孩子包揽了家务,甚至规划好了学校、专业和职业,这种无私的爱促成了孩子的依赖性,所以,很多中国留学生到临毕业前才被动地考虑“我适合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该怎么办”。

雏鹰总要展翅高飞。留学,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学习问题,也是一个生活将发生重大转变的问题。学会做一个放手的家长,也许更有利于孩子适应环境的变化,让他们具备更强的生存技能。

(作者:吴光华)

附:

常见疫苗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image


imag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