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诗的演变历程
从先民们最早的二言诗“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开始,到以四言句为主要句式的《诗经》,汉代已经有六言诗出现,一直延续到宋代仍有人仿作。由四言、六言句式组成的骈文,曾经大盛于六朝和初唐。二、四、六言诗句的产生,究其原因,当与中国文字的双音复词组合方法有关。自《诗经》以后,诗的发展停滞了几百年,其崛起得益于汉代把乐府歌词归入诗的范畴。从此,诗便衍生出多个品种,有乐府、有歌词、有歌体、有行体、有古体,尚有非主流的杂言诗,自汉至唐,一直沿用下来。在此期间,已有不少诗人在四言、六言句中多加一个字变成五言和七言,比如,艺术水平甚高的《古诗十九首》便成为五言经典,一直垂范后世。看似不经意的一字之加,却使诗获得了质的飞跃,其明显的好处有三个: (1)句子多了一个节奏单位,调整了诵读的缓促。 (2)句子的组联结构增加了几种可能性,例如五言有二二一、二一二、二三,七言有二二二一、二二一二、二二三的选择。 (3)句中纳入更多内容,使层次更丰富。人们又渐渐发现,若把句中词组按声调高低进行有序的搭配,诗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特点,产生音乐性的动感,而不再受乐音的拘束,于是平仄格律规则便逐渐建立起来,至唐代基本成熟。简单而有效的科学方法,为格律诗披上了一套坚固的甲胄,并形成稳定的体制,越千年而不衰,成为团结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基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