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华文集(第三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运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一、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运动

从1957年5月开始,中共中央根据八大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精神,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为基本内容的开门整风运动。

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国家状况的变化,党组织本身的状况也有了很大变化:它已经成为执政党;党的队伍壮大了,到1956年有党员1073万人;由于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党在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执政党的地位和接连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使得一部分党员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产生了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以及宗派主义、主观主义的不良作风,因此有必要在全党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理论水平,改进党的作风,以便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示首先阐明了整风运动的目的和意义,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新的、剧烈的伟大变革中,中国共产党要进一步领导社会主义的改造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将消极力量转化为积极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必须同时改造自己。但是近几年来,党内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有了新的滋长。因此中共中央认为,有必要按照“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的方针,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整风运动。指示中还规定这次整风运动应当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两个报告为指导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作为这次整风的主题。

5月1日,《人民日报》全文刊载了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5月2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为什么要整风?》的社论。整风运动在全党逐步展开。

从5月开始的整风运动,到8月以前,主要在省、市以上的党政机关、大专学校、民主党派、新闻出版界、科学技术界、文艺界、卫生界进行。8月以后,逐步在工人、农民、工商界、中小学教职员中展开。同时在军队中也开展了整风,从而扩大为全国规模的整风运动。在中央、省(市)、地、县四级机关中的整风运动,经历了几个阶段:“大鸣大放”阶段(同时进行整改);反右派运动;着重整改阶段(同时继续鸣放);每人研究文件、批评反省以提高思想阶段。整风运动到1958年初以后就改变为以反浪费、反保守为主要内容。1958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时,宣告整风运动基本结束。

中国共产党开展全党的开门整风运动,发动党内外群众向中国共产党提出批评建议,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常步骤,也是克服党的缺点、端正党的作风的必要措施。中共中央从5月初到6月初,曾多次号召党内外群众帮助党整风,召开各种会议,听取党外群众的批评意见。中共中央统战部曾召开14次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意见。但是,当时社会上有极少数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利用和鼓吹所谓“大鸣大放”,从根本上攻击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人民的领导作用,攻击社会主义制度。一些地方发生了少数人闹事的事件。5月25日,毛泽东在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指出:“一切离开社会主义的言论行动是完全错误的。”

这时,毛泽东主席对于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对于右派分子进攻的形势,作了主观的过于严重的估计。

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同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是为什么?》的社论,于是,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右派运动。

9月20日至10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了八届三中全会。会上,基本通过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以及关于改进工业、商业、财政的管理体制和关于劳动工资、劳动福利问题的几项规定草案。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量,毛泽东在会上的讲话中,违反党的八大关于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时,又由于他对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滋长了主观急躁情绪,在讲话中,他又对1956年国务院主持的必要的反冒进措施提出了不恰当的批评。由于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毛泽东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这又滋长了党内的个人专断作风。这样,根据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讲话的精神,在全国进一步扩大化地开展了反右派运动和对1956年反冒进的错误批判,一直延续到1958年夏天。

1957年夏季,反右派运动扩大成了一个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性的政治运动,严重地扩大了打击面,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共有55万多人。大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对社会主义事业,对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对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本人及其亲属,都带来不幸的后果。

本来,这些被错划为右派的同志,原是出于善意,对国家政治生活中某些弊端,或者对本部门、本单位的人事管理、职工生活,或者对某些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等提了些批评意见。这些意见,总的说,应该说对改进工作、促进社会主义事业是有益的;有的意见,难免有片面性,或者带有个人情绪,有些偏激,或者有某些观点上的错误。作为党的各级整风的领导者,应当善于听取这些意见,听取其合理部分,对某些错误的意见,应当采取教育和引导的态度。但是,当时却把他们的有益的批评意见或者属于思想认识上的某些错误都视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都说成是“向党进攻”。这样,就严重地混淆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界限。在处理的时候,对他们打击和处罚也太重,把他们与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并列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造成了一场历史性的错误。

反右派运动被严重扩大化的原因,首先,是对当时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以至把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进攻夸大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之间的一场大战,把少数人的局部性的问题夸大为全局性的问题,认为中国也面临着出现当时的波兰、匈牙利事件的危险,把大量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混淆为敌我矛盾。其次,由于长期以来党习惯于用阶级斗争的方法而不能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应用新的工作方式处理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仍然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这就导致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造成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最后,不适当地采用了所谓“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四大”方法,甚至采用了“引蛇出洞”的手段,这不仅造成了全国范围的紧张气氛,而且也容易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划定右派分子时,又采取了“一刀切”和“热处理”方法,1957年10月发出的关于划分右派分子标准的党内指示,也没有得到贯彻和执行,这也是造成扩大化的重要原因。总之,这次运动,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沉痛的教训。

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957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由于全国人民在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共中央的集体领导下,认真执行了八大确定的正确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虽然在反右派运动中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严重错误,但经济建设事业仍然蓬勃发展。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济效益最好的年份之一。工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经济工作中,中共中央认真地贯彻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正确地反对了经济建设中的两种错误倾向。1957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陈云在《关于财政经济问题》的讲话中,总结了1956年财经工作方面的经验教训,强调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要重视研究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指出适应还是不适应,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为了防止经济建设超过国力的现象,他又提出了要力求做到“三大平衡”的思想,即财政收支平衡、银行信贷平衡和物资供需平衡。2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五七年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指示指出:为了和缓物资供应和财政支出的紧张局面,使经济战线在1956年巨大的进军以后,转向稳步前进并且作必要的休整,必须在1957年对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作适当的调整,必须用更大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

根据上述正确的指导方针,1957年认真调整经济建设的计划,压缩基本建设项目,重视综合平衡,克服冒进倾向,经济建设工作在扎实的基础上,工业生产完成各项指标,农业生产获得较好的收成,财政收入超过支出,国家商品库存增加。市场繁荣,物价稳定,出现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

12月底,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地超额完成。在工业生产方面:1957年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达628亿元,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1957年指标的17.3%,与1952年相比,增长了128.6%。主要的工业产品都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钢的产量达到了535万吨,比1952年的135万吨增长了296%;生铁为594万吨,比1952年的193万吨增长了208%;煤炭为13100万吨,比1952年的6600万吨增长了98.5%;发电量达到了193亿度,比1952年73亿度增长了164%;原油为146万吨,比1952年的44万吨增长了232%;机床、化学肥料、水泥、木材等都有大幅度增加。工业的投资总额1957年完成了65.5亿元,超过了原定的年度计划的4.1%。限额以上的工矿企业继续施工和开始施工的共有642个,建设完工的共有178个。1957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大型企业最多的一年,以全年计,差不多两天就有一个大型企业建成。在已经完工的大型企业中,有本溪的钢铁公司、黑龙江钢厂、吉林肥皂厂、吉林电石厂、哈尔滨锅炉厂、西安电力电容器厂、太原第一热电站、佳木斯造纸厂、沈阳重型机器厂、四川狮子滩水电站等。这些大型企业的建成和投产,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并且使工业总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上升到54%左右。

在农业生产方面:1957年战胜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比较严重的旱灾,农业获得了较好的收成。粮食总产量达到3909亿斤,比1956年增加45.9亿斤,比1952年增长19%;棉花总产量为3280万担,比1956年增加390万担,比1952年增长29%;甘蔗、黄麻、生猪等也都有大量增长。因此,1957年的农业和副业的总产值达到603.5亿元,比1956年增长3.5%,比1952年增长25%。有部分地区虽然水灾严重,但农业和副业的总产值还是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对这些地区规定的指标。全国已有65个县市的粮食产量和56个县市的棉花产量都达到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所规定的任务。

在交通运输方面:1957年建设铁路新线和复线共计1100多公里。宝(鸡)成(都)铁路、鹰(潭)厦(门)铁路的建成通车以及武汉长江大桥提前两年完工,改变了我国铁路交通运输的面貌。1957年的铁路货物周转量比1956年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商业方面:1957年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1956年增加5亿元,零售商品库存到年底比年初增加了20亿元。物价稳定,棉花及其他农副产品的收购任务也都超额完成。对外贸易1957年的进口总额比原计划超过了4%。

在文教卫生出版方面:1957年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达44.1万人,比1956年增长9.7%;中专在校学生数为77.8万人,普通中学为628.1万人,比1956年增长15%;小学生在校数为6427.9万人,比1956年增长5.5%;医院的病床数1957年比1956年增长11.7%;出版事业也有很大的发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与体育运动也广泛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

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1957年全国职工人数已达到2451万人,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大批失业人员基本上得到安置,职工的平均年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也增加近30%。

1957年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胜利完成。在五年内,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共完成550亿元,其中经济和文化部门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493亿元,超过原定计划的15.3%。五年内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为411亿元,施工的工矿企业1万个以上,其中限额以上的有921个。由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和大批新建和扩建的工业企业的投产,我国开始有了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矿山设备制造业,以及有了高级合金钢、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业等新型工业部门,生产了一批我国从来没有的新的工业产品,这就开始改变了旧中国工业极为落后的面貌。在五年内,全国扩大耕地面积5867万亩,新增加灌溉面积21810万亩,相当于1952年全部灌溉面积的69%。农林水利建设在五年内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国家共投资40亿元,已建成大型水库13座。如官厅水库、佛子岭水库和梅山水库等都是在此期间建成的。国家为发展农业,五年内共发放贷款78亿元。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修复3条。公路方面,康藏、青藏、新藏公路都相继修成通车。五年内国家为职工支付的劳动保险金、医药费、福利费共达103亿元。新建职工住宅9454万平方米。

总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是我国历史上的空前壮举。经济文化等方面所获得的巨大成就,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更加巩固,各族人民更加团结。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共同努力,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得到了苏联和东欧许多人民民主国家的友好的技术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