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建设注38
魏娜 王耀才注39
一、人文奥运精神的基本内涵
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之一,既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提炼,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体育竞赛的相互融合。人文奥运丰富和完善了奥林匹克精神,使其具有更加深刻和宽广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无论是古希腊的奥林匹克竞赛还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它追求人的价值的自由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唤起人类对人自身可贵、不可轻的不断体认、无限珍视。正如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说的那样,奥运会是“将身体活动、艺术和精神融为一体而趋向一个完整的人”。人文奥运蕴涵了全民奥运、全民健身的内涵,体现了“仁者爱人”的传统思想,也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越来越多的对全体民众的关注。
“积极、乐观、上进”的生活哲学。人文奥运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对奥林匹克生活哲学的展开与发展。奥林匹克主义的精神核心是积极快乐的生活哲学。奥林匹克运动强调人通过自我锻炼、主动参与,保持乐观的精神,而拥有健康的心灵和体魄。正如《奥林匹克宪章》中所阐述的:“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尊重差异性”的文化内涵。奥运会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交融互惠的现实平台,而多元创造、对话交往,是人文奥运的文化内涵。奥林匹克运动的性质决定了其文化的多元化,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开放的世界性文化体系,它需要大量地、不断地从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丰富自己的内容,在这里,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会聚一处,融为一体。正如国际奥委会2000 年委员会所提出的:“奥林匹克运动所推崇的绝不是一种标准的现代化或文化的单一化,更非欧洲化或西方化,未来的奥林匹克运动须是多文化的又是跨文化的。”
“和而不同、同而不和”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是指不同事物互相配合而达到的平衡状态,只有在“和”的状态下才能产生新事物;同时,又强调和而不同,强调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保持了事物的多样性也就保持了生机和活力。正是基于“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基本精神,奥运会为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最好的平台。
二、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共有的价值追求
1.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两者都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文奥运强调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获得身心的协调发展。同样,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追求公正和公平
和谐社会可以从很多方面理解,但从社会学角度理解,和谐首先是公平与公正,包括文化公平、经济公平、政治平等和社会公正。公正公平正是人文奥运精神的体现,奥林匹克运动反对任何形式和种类的歧视(民族、政治、宗教、性别和年龄等) 。公平竞争源于古希腊城邦统治下的“公平立法”的政治思想,古代奥运会则以它为最基本的价值尺度。公平公正的竞争是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参与者的最基本要求,如果体育竞赛连起码的公平竞争都不能实现,就无法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比赛结果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奥林匹克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3.“和谐”是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的共同灵魂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都把和谐作为追求的目标。在古希腊人看来,人的肉体与灵魂紧密相连,灵魂的美必须通过身体上的美得到体现,追求将健全的躯体寓于健全的灵魂之中。现代奥林匹克追求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正如《奥林匹克宪章》“基本原则”第三条中所指出的:“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北京市2005 年颁布的《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实施意见》也明确人文奥运的基本内涵包括:传播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合作,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的和谐发展。
三、人文奥运的推进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
2005 年2 月24 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文明委、北京奥组委研究制定的《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公布实施,与此相伴随的是北京乃至全国许多城市落实人文奥运理念的具体工作,这些具体工作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城市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
城市文明形象与市民的素质和修养息息相关,也关乎人文奥运的成效与社会的和谐。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我国政府与市民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以北京为例,为落实《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实施意见》,以“礼仪北京、人文奥运”为主题的“首都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在北京全面展开,每个月的11 日是北京的“排队日”,每个月的22 日是北京的“让座日”。这些活动都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民公共文明素养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2005—2006 年,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现象的发生率分别由9.1%和8.4%下降到5.3%和4.9%。等车拥挤、行人横穿马路、闯红灯等现象也有大幅度下降。
2.志愿精神的传播和志愿者队伍的壮大
志愿服务需要爱心、善心做基础,而爱心、善心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增强社会人文和谐最好的保证。随着人文奥运行动的推广,志愿精神得以更快地传播。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对于奥运会志愿者培训活动,56.1%的被调查者表示“ 会积极参加”,21.3%的被调查者表示“大家参加的话,自己也会参加”,20.4%的被调查者表示要“视情况而定”,只有2.2%的被调查者表示“完全不愿意参加”。
“志愿者是城市最好的名片”。随着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日益临近,“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正在神州大地广为传播。为使更多的人了解志愿服务行动、参与志愿服务行动,2008 年3 月上旬,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北京奥组委等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行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大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行动”作出部署。随着人文奥运行动的推广,志愿精神得到了广泛传播,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创下了历届奥运会之最。一是报名人数最多:赛会志愿者申请人超过112万,其中港澳台近1.5万、华侨华人2.8万、外国人2.2万。城市志愿者报名人数达207万。二是实际参加人数也最多:经过选拔将有10万赛会志愿者服务于奥运会和残奥会;40万城市志愿者在500个城市服务站点提供信息咨询、应急服务、语言翻译等服务活动;同时还有大量的社会志愿者。由奥运会所推动的志愿服务的发展与志愿队伍的壮大是奥运会的重要成果之一。
3.城市文化建设的进步
文化建设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利于陶冶人们的情操,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增强人们的沟通,减少误会,把诱发矛盾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推动人文奥运工程的重要内容,2000—2002年北京市投资3.3亿元,用于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抢险修缮,2003年又开始实施为期五年的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投入资金6亿元。据统计,2000—2007年北京市政府共资助保护了139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约占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总数的43%。涉及文物保护单位总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修缮面积达47.5万余平方米。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社区文体、健身活动一向丰富多彩,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各个社区又举办了一些和奥运会相关的活动,并贯彻“全民参与”的人文奥运精神,发动广大居民参与到文体、健身活动中来。人人参与健身,让体育走进万家;常常参与健身,让人们拥有健康;家家参与健身,让社区充满欢乐,已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共识。像东四街道广泛发动居民群众,开展了“千人抖空竹”、“千人打太极”、“千人学英语”等活动。东四街道六条居委会提出了“人人有组织,组织有活动,活动有特色”的社会活动理念,发动大家积极参与。
4.社区环境的改善
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小区私搭乱建现象严重,这些违法建筑大都侵占了公共设施、绿地、消防通道或占压地下管线等,给居民带来了不便,也常常导致居民之间的不和谐。近年,基层政府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根据北京市2008 环境指挥部办公室和区政府的统一要求,积极参与和推进北京奥运环境整治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社区的自然环境。近两年,奥运村地区开展了自然环境的各类整治活动,进行楼体、墙体的粉刷,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部分道路的改造,对部分老旧小区进行集中整治,使社区的自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在“科学园”社区还设立了“环境义务监督员”,并且投入800 万元的资金针对场馆周边地区进行专门的整治,使之成为“亮丽一条街”。
四、通过奥运会的举办,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构想
让民众共享奥运成果,奠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奥运会是人民的奥运,奥运会的举办让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民生的理念成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北京奥运无论是城市发展的硬件建设还是文化、服务等软件建设都体现了这一思想,成为构建和谐的首善之区的基础。筹办和举办奥运,改善民生,使民众共享奥运成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构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人民的新型关系,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根本保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变包办代替、什么都管为简政放权,给企业和社会更多的发展空间;鼓励公民参与,为公民参与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变统管为协管和共管。
倡导和谐价值、提升社会资本,是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精神基础。人文奥运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是长远的,奥林匹克运动所蕴涵的人自身的身心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价值观。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只有社会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制度,社会资本才能增加,社会才能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