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篇:我们为什么要读经济学
人类社会,从来都是各种知识的大乱炖,科学、人文、经济、历史等,无论从哪条线去了解人类,都是一场费鞋底的知识马拉松:
关键是知识的海洋有太多航线,一不留神你就撞了南墙。
不过混子哥觉得,只要抓住经济这一个线头,就能扒掉整个人类历史的毛裤。因为你会发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
1、宏观方面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历史上没有一场仗是因为爱和正义打起来的,所有的流血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都是经济。
比如美国南北战争:
经济问题没谈拢,南北方一言不合杠上了,后来就发生了南北战争。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
典型的全球经济多米诺,美国经济歇菜,影响了世界格局。
再比如中国古代农民起义:
表面上是政治原因,
其实很大程度是经济原因。官府横征暴敛,征的是税,敛的是老百姓财产。
想象一下,你家的钱全被皇帝收走去泡妹子了,你会咋做?
2、微观方面
无论你是谁,是哪里人,无论你喜欢诗词歌赋还是地理生物,只要你活着,就逃不开经济。
比如牛顿:
你只知道他是个物理学家,却不知道他还是英国铸币厂高管,提出了金本位。
再比如个人和市场:
烧烤店师傅起早贪黑提供夜宵服务,是因为有钱赚。
公司研发减肥产品,是因为市场有这个刚需,利润丰富。
有些经济学家就觉得,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大多是受利益驱使的。在利益的驱使下,经济就自行运转开了。
恭喜你,一不小心就看懂了亚当·斯密的隐喻——看不见的手。
看明白了吧,如果我们把人类社会比作烤串,那经济的作用,就是这根签子,
贯穿始终,支撑全局。
如果我们要想搞明白人类是怎么活成这样的、世界是怎么运转起来的,就要跟着混子哥,先搞明白这个问题:
经济是怎么来的?
一、经济起源
首先,经济是什么?
简单地讲,就是资源最优化配置。比如一瓶水,只有到口渴的人手里,价值才能发挥到最大。
然后,让咱们回到经济诞生的时刻,看看它的心路历程。
阶段1:原始社会
原始人胸毛长、见识短,没啥知识储备,几百万年里,没什么追求,天天想的就是填饱肚子,谈不上什么经济,像样的活动就这两项:
但有时候拼了命,也只够吃几顿鸭脖。哎呀,做个原始人好累有木有?
不过,上帝听到了人类的吐槽,马上送来了一个神奇的东西:
于是人类从到处追长毛象、翻垃圾桶,变成了定居下来种地,搞农业,这叫农业革命。
阶段2:农业经济
人类开始种粮食,还学会了使用工具,这种能力,就是最早的生产力。
渐渐地,人类停下闯荡自然的脚步,定居下来,形成部落。从此以后,人类变成了食物的生产者,不光能吃饱,还能吃撑。
甚至有了余粮!
这些余粮,就是大家的财产,我们也可以将之理解成经济学里的资源。
但每个人手里的资源都不一样,比如二狗子有麦辣鸡腿堡,三胖子有香辣鸡翅,永强有薯条可乐。
要是二狗子需要鸡翅薯条可乐,咋办?
开个玩笑。
于是大家就开始物物交换,社会嗷嗷向前发展,东西也变多了,交换频繁,规模越来越大。
二狗子换三胖子的鸡翅,这就是经济里最简单的一个基础行为:
交易多了,市场就大了,货币随之出现,资源就这么流动起来。没错,经济就这样出现了。
记住了,这是重点,人类经济就是在重复交易里建立起来的,起步是农业经济。
粮食多了,能养活很多闲人,有人不擅长种地,但手活不错,脑袋灵光,于是出现了不同的职业分工:
这就是农业的孩子——手工业。
阶段3:工业经济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人类在和自己死磕的路上,越来越厉害:
房子大了,人多了,大家开始不满足于眼前的苟且,追求起了诗和远方的钢铁。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需求多了,产能跟不上,于是人类迎来了工业革命。
生产工具迎来整容式升级:
大家造东西的效率高了,方便了,花样也多了。想清洁牙齿,就有人发明牙刷;想少走路,就有人发明汽车。科技也被推着进步,农业经济把“棒”交到了工业经济手里:
人们创造了机器,大把大把的产品从工厂进入了家里,生活水平哇哇提高,消费又推动生产力升级。
这就是我们说的经济发展。
所以姑娘们,看明白了吧,以后男朋友不给你清空购物车,就把这本书甩给他!
工业雄起,产品丰富,很多人心思活络,不玩生产,玩起了心眼,比如开创了这些行业:
看到这里,我们想象一下:农业是骨架,工业填充了血肉,其他行业是各种器官,它们一起组成了经济这副躯体。
原料、产品、服务、钱等资源,都在市场上有条不紊地流动着,去到它们能实现价值的地方,这就是咱们熟悉的经济——的大概。
二、 “经济”这个词是咋来的
其实经济这个词,一开始的意思跟现在差了八条街。
想知道它咋来的,咱得记住三个地方:
现在的经济一词,是由英文economy翻译过来的,最早来源于古希腊语。
在中国,经济这个词出现于东晋,是经世济民等词的浓缩,这格局就大了:
一中一西,意思也不同,这俩词是怎么碰撞在一起的呢?
这就要说到我们爱学习的老邻居日本。
日本很早就跑到中国学习,顺便把经济拷贝了一份带回家。
到清朝时,日本又学习欧洲,搞工业革命,于是把economy翻译成了“经济”。
后来中国从旧制度中觉醒,新文化运动爆发,引入了很多新词,其中经济也从日本海归。
于是,在中国,经济有了现在的意思。
严复曾将其翻译为“生计”,后来因为经济这个词符合时代潮流,就改为了经济。
兜兜转转,海归的经济一词就占了主流,这个故事可能是要告诉我们:
三、经济的学问
有了经济,人们就开始研究它,用力一猛,就研究出很多学科,混子哥帮你做了张表:
经济学能教你把手头资源,比如钱、时间,用得更有效。
所以学经济学就算成不了专家,也能混得更好。
可这么多科目,想了解它们,该从哪儿下手呢?
从高大上的理论开始,提高逼格?可在现实生活中,大家经常想知道这些问题:
所以这本书里,不妨从生活出发,去了解我们会用到的生活经济常识吧!
比如这些:
搞懂了生活中的经济知识,也许我们不会成为专家,但能明白生活的逻辑,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
生活,就是要活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