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气象灾害影响评估
1.2.1 气象灾害影响评估概述
1.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分类
气象灾害影响评估是指在气象灾害影响评估指标基础上,通过建立适当的评估模型,对灾害性天气过程可能造成的、正在造成或已经造成的人员伤害、服务中断及经济损失进行定量的评价与估算。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可以分为灾前预评估、灾期跟踪评估和灾后损失评估。
气象灾害灾前预评估是指通过合理的、科学的方法,定性或定量地预测某地区未来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及减灾的社会、经济效益。
气象灾害灾期跟踪评估是指气象灾害发生时对灾害损失的快速评估。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快速给出准确的成灾地点、灾害强度或灾害特征等信息;二是对已造成的灾害损失进行快速评估;三是对正在发生的灾害未来将要扩大损失进行预评估。
气象灾害灾后损失评估是指在气象灾害发生之后,对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及社会服务中断等方面的评估。灾后损失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灾后现场评估,直接重大气象灾害损失估算;间接重大气象灾害损失估算;次生重大气象灾害与衍生重大气象灾害影响评估;重大气象灾害对社会、心理的影响程度评估。
根据气象灾害影响评估时间,把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分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象灾害损失评估两类。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对气象灾害程度进行系统预测分析,如气象灾害对人员、社会服务和财产的影响程度,以及气象灾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包括定性分析和更加复杂的定量计算,是基于对单一事件或一系列可能事件的可能性评价来完成的。气象灾害损失评估是指对气象灾害已经造成的人员、经济和社会损失进行回顾性评价。
气象灾害灾前预评估就是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象灾害灾后损失评估就是气象灾害损失评估,气象灾害灾期跟踪评估则可以看成由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象灾害损失评估两部分组成。
2.气象灾害影响评估的意义
在全球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比达70%以上,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现实的经济与社会意义。根据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可以为国家短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为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制订合理的减灾计划;可以评价在气象灾害易发区、脆弱区实施减灾政策的经济有效性;政府部门可以根据气象灾害灾前预评估和气象灾害灾期跟踪评估,为救灾政策和应急抗灾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气象灾害损失评估是决定救灾程度、编制灾后恢复建设总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险、企业等提供社会或个人风险分担机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评估气象灾害的非经济后果,特别是环境后果的重要依据。
3.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在气象灾害管理中的应用
气象灾害管理包括灾前防范、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重建。首先,气象灾害管理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其次,在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发生之前,根据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意见,提供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为政府制定气象灾害应对防范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最后,在气象灾害发生过程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会导致人员伤亡及对国民经济各行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对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评估可以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应急响应措施提供最初的决策依据。在应急管理中必须关注间接经济损失。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导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直接经济损失正好是故障投入产出分析模型的输入变量。基于故障投入产出分析模型的结果,可以知道哪个部门的不正常运行对经济系统其他部门的正常运行产生的影响最大,以及受间接影响程度的排序情况。通过故障投入产出分析模型为在应急响应决策中应该把抗灾资源重点放在哪个经济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社会风险是气象灾害的间接风险,其产生是一个动态累计过程,人员伤亡、政府应急响应水平、灾后社会秩序状况及经济系统连锁反应导致的居民生命线系统的破坏,都可能是社会风险产生的根源。另外,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社会风险都考虑在内的后果综合分析,可为政府抗灾救灾决策及合理调配抗灾资源等做进一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