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基因:华为人的工作哲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艰苦奋斗是华为文化的魂,是华为文化的主旋律,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外界的误解或质疑动摇我们的奋斗文化,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华为的发展壮大而丢掉了我们的根本——艰苦奋斗。

——任正非

成功的前提是付出劳动,“天道酬勤”,古人在很多年以前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认为,上天会根据每个人的付出给予那些勤奋的人更多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就多一分收获。

华为在成立之初,不仅面临着人员和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且诞生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那时候,朗讯、阿尔卡特和爱立信等世界通信巨头云集中国,几乎瓜分了整个中国市场,以华为当初的实力来说,想要打破这种垄断几乎是不可能的,华为随时都有被“吃掉”的危险。对此,任正非在《天道酬勤》一文中这样描述华为的处境:


“我们不得不在夹缝中生存。当我们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时,放眼望去,所能看到的良田沃土,早已被西方公司抢占一空,只有在那些偏远、动乱、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他们的动作稍慢,投入较小,我们才有一线机会。”


“天道酬勤”,华为抓住了通往成功的“锁钥”。在华为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个华为人都扮演者奋斗者的角色,并甘愿为公司的远大目标而不懈努力。无论是离开华为的老员工还是继续在华为奋斗的人都深有感触。一名经历了华为最早创业生活的老华为人就这样回忆道:


“由于当时华为一共只有五十来人,人手很是紧张,大家都要一个人做多个职位。当时没有包装工段,也没有搬运及包装临时工,当设备测好后,就会临时叫上在场的几个人,不分工人、工段长或是经理,也不分大专、本科毕业还是硕士、博士生,大家一起包纸箱,装入木箱再钉上边角铁,然后四五个人一起抬起机柜箱,装车发货。一名新到的硕士毕业生,第一天上班就打包,手指被铁皮划破,鲜血涌出来,用止血胶布简单包扎后再接着干。”


正是凭借这种奋斗的精神,华为研发出国际一流水准的交换机C&C08,拿下了一个又一个的订单。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无数优秀的华为儿女离别故土,挥泪告别亲人,奔赴海外。其中包括疾病肆虐的非洲、硝烟未散的中东、海啸灾后的印尼,以及冰天雪地的北极等。


在刚果(金),基础设施薄弱,很多地方没有公路。由于项目交付都是在野外安装、调测基站,华为的工程人员经常连续驾车三四天赶往野外站点施工。一般情况下,施工站点都是荒无人烟的地区,华为人只能自己带上几桶水和一些干粮充饥解渴,吃住都在车上。

“很多时候只能吃面包。如果幸好有热水能够煮一包方便面加一点辣酱就是大餐了。”华为人刘康说。

代表处的服务工程师高学新多次往返于各站点调测基站,过度劳累,三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四次患上疟疾,但他仍然工作在工程实施的最前线。


对于华为人的奋斗精神,任正非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描绘得淋漓尽致。任正非写道:“我们有员工在高原缺氧地带工作,爬雪山,越丛林,徒步行走了八天,为服务客户无怨无悔;有员工在国外遭歹徒袭击,头上缝了三十多针,康复后又投入工作;有员工在飞机失事中幸存,惊魂未定还救助他人,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尊敬;也有员工在恐怖爆炸中受伤,或几度患疟疾,康复后继续坚守岗位;我们还有三名年轻的非洲籍优秀员工在出差途中飞机失事不幸罹难,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二十年的历程,二十年的国际化,伴随着汗水。泪水、艰辛、坎坷和牺牲。”

如今,华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在世界的舞台上,也能够与思科等的国际老品牌分享“半壁江山”。


思科系统公司的CEO钱伯斯这样评价华为:“在今后的几年里,思科将只有一个竞争对手,那就是华为。”英国著名的财经杂志《经济学家》中写道:“华为公司的崛起,是外国公司的灾难。”美国著名的商业杂志《商业周刊》中曾预言:“也许到了2007年下一届通信展的时候,朗讯还会设一个小小的展台,来特别展示它转变为全球最大的华为产品经销商和集成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奋是一个人得以成功的必备因素,也是人类必要的品质。积极心理学家塔尔博士就曾对世界各地的成功人士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那些成功人士的人身上都会具备相同的三个条件,即乐观、热情、勤奋,而智商并非必要条件。如果一个人缺少勤奋的品质,那么他是不足以走向成功的。在我们生活中,靠着孜孜不倦地努力奋斗而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邓亚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邓亚萍在小的时候个子不高,手脚也很短。受到身为体育教练的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可是因为身体条件并不优越,体校并没有选上她,并将她拒之门外。年幼的邓亚萍并没有选择放弃自己的理想,在父亲的指导下,她每天上完体能课后坚持做一百次发球、接球的训练,做完这些以后,她才会满意地回家。每次到家的时候,已经是筋疲力尽了。

在邓亚萍只有7岁的时候,为了让自己的基本功更加扎实,她就在自己的腿上绑上沙袋,平时也不会解下来。那时候,她的每一次脚步移动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但她从不抱怨,一直默默地坚持着。

等到邓亚萍10岁的时候,她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在全国少年乒乓球大赛上,她一个人就独揽了单打和团体两枚金牌,再后来,她成为世人皆知的“乒乓皇后”,为国家斩获了无数的荣誉。

退役后的邓亚萍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1997年后,她先后进入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了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和英语学士学位。


正如意大利谚语所云:“走得慢但能坚持的人才会走得更长远。”邓亚萍的成功之路也让我们更加坚信,人生中任何一种成功的获取,都要始于勤奋,勤奋是成功的根本,是基础,更是秘诀。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牛顿是第一个用数学定律阐明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的人。当有人问他到底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取得这些非凡成就时,他却平淡地回答道:“总是思考它们。”在他的生活里,没有娱乐和休息,只有努力地工作,几乎没有停歇。凭借这份勤奋、专注和执着,他在物理、数学和哲学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达维隆曾说过:“勤劳就是财富,谁能把握时间,就像一粒粒种子那样,不断从大地母亲那儿汲取营养,辛勤耕耘,持之以恒,谁就能成就大业。”当我们回顾华为这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它又何尝不是华为人艰苦奋斗的“血泪史”呢?正如任正非所言:“艰苦奋斗是华为文化的魂,是华为文化的主旋律,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外界的误解或质疑动摇我们的奋斗文化,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华为的发展壮大而丢掉了我们的根本——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