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按产业结构分组的城乡居民收入比较
为分析产业结构对地区居民收入的影响,按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的近似性进行地区分组,并测算和比较各组的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差距。
(一)按产业结构分组的结果
首先,选取各地区生产总值绝对量和三次产业比重四个指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比重为2000~2017年的平均值。然后,根据地区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比重,采用统计聚类分析方法,把全国30个地区按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特征划分为五组(分组结果见表5-7)。
表5-7 2017年各地区按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分组的结果
第一组:包括北京和上海两个直辖市。这组的特点是,第一产业比重很低,且逐年降低,2017年都在1%以下,第三产业比较发达,比重逐年提高。
第二组:包括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四个工业大省。这组的特点是,经济总量很大,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平均仅为6.4%,第二产业比重较高,平均为49.2%,工业比较发达,第三产业比重平均为44.4%。
第三组:包括天津、山西、内蒙古、重庆、陕西、青海、宁夏等七个经济规模较小的省份。这组的特点是,经济总量较小,第一产业比重略高于第二组(平均为7.5%),第三产业比重略低于第二组(平均为42.1%)。
第四组:包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西、贵州、云南、甘肃、新疆16个省份。这组的特点是:经济总量较大,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欠发达。
第五组:只包括海南。海南的经济规模很小,产业结构特殊,因此把海南单独作为一组,在全国30个地区中,海南第一产业比重最高,2000~2017年平均值达到26.1%,第二产业比重仅为25.3%,第三产业为48.6%。
(二)不同产业结构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
分组测算的城乡居民收入如图5-7和图5-8所示。测算结果显示,2017年,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的第一组,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506.8元,比2016年增加5010.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6044.9元,比2016年增加2130.0元,该组的城乡居民收入均是五组中最高的。
图5-7 按产业结构分组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
图5-8 按产业结构分组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变化
经济规模很大、工业较发达的第二组,其城乡居民收入仅次于第一组,该组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215.1元,比第一组少20291.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7711.9元,比第一组少8333.0元。经济规模较小、三次产业较均衡的第三组,其城镇居民收入排在第三位,为33137.7元,比第二组少9077.4元,比第一组少29369.1元;农村居民收入为五组中最低,仅为11673.3元。经济规模较大,但第三产业欠发达的第四组,城镇居民收入低于第三组,该组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68.6元,仅为第一组的49.4%;农村居民收入为12209.5元,仅略高于第三组,为第一组的46.9%。由于海南产业结构的特殊性,由海南构成的第五组的城乡居民收入也较低,2017年,海南的城镇居民收入为30817.4元,比第四组少51.2元;该省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2901.8元,比第四组多692.3元。
上述结果表明,各组的居民收入与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第三产业越发达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居民收入也就越高;经济规模越大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越高,但海南由于经济规模和结构的特殊性,不符合上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