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中缅海路贸易
中缅之间很早就开辟了一条以广东为基地的海路贸易通道。班固的《汉书·地理志》曾经记载,汉武帝统治时期遣使前往南印度黄支国进行海上贸易,船只沿途停靠的邑卢没国、谌离国、夫甘都卢国,据学者考证,就位于今天缅甸境内。从文中所载可以看出,当时这条海路贸易通道十分繁荣,汉使与翻译带着一批跟随的商贾,携带黄金、丝织品出海,换取明珠、猫儿眼等奇珍异宝。到了宋代,随着造船业的发展与航海技术的提高,海路贸易也比前代有所加强。当时缅甸的商船常到福建沿海的港口进行贸易,表明在宋代中缅之间新开辟了一条以福建沿海港口为基地的海上贸易通道。明代初期由于中央政府实行海禁政策,曾经十分繁荣的海路贸易受到了极大影响。到了明朝中后期,中央政府开始逐步放开海禁,中缅之间的海路贸易又重新开始繁荣起来,中国的丝绸大量通过海路贸易通道运到勃固和下缅甸其他地区。
清代中缅之间的海路贸易较之前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当时缅甸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仰光聚集了大量来自中国的商船。据《滇系·缅考》记:“洋货聚于漾贡(仰光),闽广皆通。”[19]彭崧毓《缅述》载:“阿瓦……中有木城,商民居之,有街有市。蛮幕滨江,多滇商,漾贡滨海,多粤商,皆设官,榷其税。”[20]意大利传教士桑格曼诺神父也记述:“白古港口优良,本国物产丰富,所以能吸引外国商船来这里进行贸易,这些外国商船不仅仅来自印度,也有来自中国和大食的商船。”[21]当时中国的商船主要来自福建和广东,这些商船常年活跃在仰光与毛淡棉、槟榔屿、吧城、巨港及三宝垄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上,[22]将中国的铁器、长刀、棉布、丝绸、瓷器等运到缅甸,返回时把棉花、香料、硼砂、盐、虫漆、儿茶、鱼胶等运回中国。由于缅甸雍籍牙王朝规定50吨以下的商船可以免征海关税,而中国的商船大多在50吨以下,所以受到了豁免各项赋税的优待。
英国殖民者入侵缅甸以后,中缅海路贸易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缅藩新纪》记载:“自英人经营仰光,轮船如织,云南一隅通商渐少矣。”[23]《腾越乡土志》也记录了英国殖民势力染指下缅甸以后,中缅贸易之间出现的新变化:“乾嘉间,海禁未开,凡粤闽客商贩运之缅货,均由陆路而行,……自缅被英夷侵占后,粤闽客商皆由新加坡、槟榔屿行经漾贡直达缅甸,腾之商情因之锐减,此商务之一大变也。”[24]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英国殖民者在占领缅甸后,更加看重下缅甸及英属印度的对华贸易,从而促使了中缅海路贸易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