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结语
清末民国时期,关注中缅边界问题和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之举动,虽并非只有西南边疆地区本土有识人士为之,像姚文栋、童振藻和徐益棠等非西南籍之中国有识人士也在积极作为。而本研究专门选取西南籍本土有识人士之边界意识作为考察对象,主要基于一种对本土“局内人”之国家认同民力基础的评估与考量。国家认同之民力基础,概言之,主要体现为民众和民心,尤以民心为关键,难以具体而标准化。民心系民众之思想认知和对国家情感认同之综合表现。而有识人士多为民心彰显、民意表率之综合推力代表,系国家认同民力基础之扛鼎推动剂。因此,考察清末民国时期西南边疆地区本土有识人士之边界意识,亦是一种对西南边疆地区民众、民心之基本认知和考量,进而以典型代表案例折射西南边疆地区本土民众之国家认同民力基础。其中,闵为人先生和尹明德先生,系清末民国时期中英界务争端最前沿地区,即腾越厅地区之本土“局内人”代表,他们之边界意识,具有边土民众国家认同民力基础之典型代表性;徐之琛先生之出生地大理府,亦是中英界务交涉过程中边界危机的前沿阵地之一,即英国人对怒夷和俅夷地区的染指,已纵深到大理府边界。因此,他亦可归为大理府地区之本土“局内人”代表,其之边界意识,亦体现着边土民众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之拳拳爱国之心。方国瑜和周光倬先生,他们一个是丽江府人,一个系昆明人,是当时中国关注边疆问题的本土学者群代表,所以他们之边界意识,亦代表着云南本土学者对家乡边土问题关注的“桑梓情怀”。几位云南边土有识人士之边界意识,还不仅限于对滇缅界务危机之忧心,对英国人借道滇缅北段地区染指西藏、四川之野心,以及其英国独特的举动亦是警觉于文思。
基于上述写作立意思考,文章以“边界意识”为主题词,以清末民国时期,时人围绕中缅南北段界务交涉所作之文献作为解读材料源,专门考察了该时期西南边疆地区本土有识人士之边界认知意识。借考察本土有识人士边界意识之立意,透视边疆地区本土民众,即所谓“局内人”的国家认同民力基础。而纵观几位有识人士之边界意识后不难发现,西南边疆地区之国家认同民力基础是相当厚重的,正由于在西南边疆地区存在着深厚的国家认同民力基础,才致使中英界务交涉数十年亦不得解,这种界务交涉搁置状况,对于处于内忧外患中的弱方中国来说,是较为有利的,这为后来中缅最终划界争取到了有利的时机和优势。最后,限于笔者认知水平有限,上述立意和认知思考难免肤浅和遗漏百出,诚请求教于诸多方家之批评指正。
[1]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滇藏缅印交角地区交流互动发展史研究”(15ZDB122)、云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云南边疆治理体系的历史梳理与现实建构”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方天建,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南边疆问题。
[3]笔者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库搜索发现,在对西南边疆地区本土有识人士边疆与边界意识的研究中,对彭桂萼和李根源两位先生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而对闵为人、徐之琛、尹明德、周光倬、方国瑜等,在中缅南北段划界过程中做出过积极努力的西南边疆本土人士的边疆与边界意识,展开系统研究的成果却凤毛麟角。其中专门对彭桂萼先生的边疆思想研究的成果文章约20篇,对李根源先生的边疆思想研究的成果文章数十篇,另有几部相关著作。对方国瑜先生之边疆思想进行专门研究的成果文章不到5篇。而对闵为人、徐之琛、尹明德和周光倬等先生的边疆思想进行专门研究的成果则较为有限。
[4]陈向明:《质的研究中的“局内人”与“局外人”》,《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6期。
[5]Judith M. Gerson,Kathy Peiss,Boundaries,Negotiation,Consciousness:Reconceptualizing Gender Relations,Social Problems,Vol. 32,No. 4,1985,pp. 317-331.
[6]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7]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188页。
[8]David B. Carter,H. E. Goemans,The Making of the Territorial Order:New Borders and the Emergence of Interstate Conflict,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ume 65,Issue 02,2011,pp. 275-309.
[9]阿伦·梅吉尔:《边界与民族国家》,张旭鹏译,《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2期。
[10]《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00、352页。
[11]Judith M. Gerson,Kathy Peiss,Boundaries,Negotiation,Consciousness:Reconceptualizing Gender Relations,Social Problems,Vol. 32,No. 4,1985,pp. 317-331.
[12]笔者通过中国知网,输入“边界意识”这一主题词,搜索到相关性很高的文章篇名不少于50篇,分别涉及哲学、历史学、法学、文学、文化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
[13]张文:《论古代中国的国家观与天下观——边境与边界形成的历史坐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3期。
[14]马小军:《边界意识,也要进入国际体系》,《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15]林开强:《清王朝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简析》,《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1期。
[16]王丽娜、朱金春:《西南跨界民族的边界意识与身份认同——基于相关研究的分析》,《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17]赵现海:《长城与边界:明朝北疆边界意识及其前近代特征》,《求是》2014年第4期。
[18]弗·阿·科洛索夫:《国家边界学理论:新的研究方法》,牟沫英译,《国外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19]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第二版),唐晓峰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66页。
[20]王丽娜、朱金春:《西南跨界民族的边界意识与身份认同——基于相关研究的分析》,《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21]对于李根源先生的治边思想的研究可参见洪崇文《李根源治边事迹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张鸣祥、陈九如《李根源治边思想探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杨洁钰《论李根源的治边实践及治边思想》,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等等。具体到李根源先生自己的著作,可参阅沈云龙主编、李根源《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二辑·雪生年录》,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沈云龙主编,李根源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辑·曲石文录》,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对于方国瑜先生边疆思想的研究可参考林超民《方国瑜与西南边疆史地研究》,《思想战线》1988年第6期;潘先林《家国情怀 书生本色:方国瑜先生的中国边疆学研究》,《西南古籍研究》2014年00期;周永健《方国瑜,行走在中缅边境(上)》,《中国民族报》2013年2月1日;周永健《方国瑜,行走在中缅边境(下)》,《中国民族报》,2013年2月22日;具体到方国瑜先生自己的著作,可参考方国瑜《滇西边区考察记》,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等。对于彭桂萼先生边疆思想的研究可参考临沧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杨宝康教授对其进行的系列研究,其中代表性研究有:杨宝康:《彭桂萼的边疆研究述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等。
[22]殷承钧:《泸水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75年版,第41~42页。
[23]吕昭义:《英属印度与中国西南边疆(1774~191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49页。
[24]朱昭华:《中缅边界问题研究:以近代中英边界谈判为中心》,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77页。
[25]马玉华主编,闵为人撰《片马紧要记》,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66~68页。
[26]马玉华主编,徐之琛撰《关于片马交涉案条约成案汇录》,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85~86页。
[27]马玉华主编,徐之琛撰《关于片马交涉案条约成案汇录》,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92页。
[28]马玉华主编,徐之琛撰《关于片马交涉案条约成案汇录》,第92~93页。
[29]马玉华主编,徐之琛撰《关于片马交涉案条约成案汇录》,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86页。
[30]马玉华主编,尹明德撰《滇缅界务北段调查报告》,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226页。
[31]马玉华主编,闵为人撰《片马紧要记》,第75页。
[32]马玉华主编,徐之琛撰《关于片马交涉案条约成案汇录》,第86页。
[33]马玉华主编,徐之琛撰《关于片马交涉案条约成案汇录》,第92页。
[34]马玉华主编,尹明德撰《滇缅界务北段调查报告》,第228页。
[35]马玉华主编,闵为人撰《片马紧要记》,第65页。
[36]马玉华主编,闵为人撰《片马紧要记》,第66页。
[37]马玉华主编,徐之琛撰《关于片马交涉案条约成案汇录》,第100页。
[38]马玉华主编,尹明德撰《滇缅界务北段调查报告》,第213页。
[39]因未搜集到尹明德先生之《滇缅南界勘察记》资料,在此对于其对南段未定界地区之认识和边界意识,仅根据其《滇缅界务北段调查报告》中的相关评述加以简要论证。
[40]周光倬:《滇缅南段未定界调查报告》,成文出版社1967年版,第101页。
[41]马玉华主编,尹明德撰《滇缅界务北段调查报告》,第245页。
[42]方国瑜:《滇西边区考察记》,第71页。
[43]周光倬:《滇缅南段未定界调查报告》,第102~103页。
[44]方国瑜:《滇西边区考察记》,第71~75页。
[45] 周光倬:《滇缅南段未定界调查报告》,第105页。
[46] 周光倬:《滇缅南段未定界调查报告》,第123页。
[47] 方国瑜:《滇西边区考察记》,第84页。
[48] 方国瑜:《滇西边区考察记》,第85页。
[49] 方国瑜:《滇西边区考察记》,第10页。
[50] 周光倬:《滇缅南段未定界调查报告》,第9页。
[51] 周光倬:《滇缅南段未定界调查报告》,第10页。
[52] 方国瑜:《滇西边区考察记》,第91页。
[53]转引自董晓京《尹明德年谱》,载《西南古籍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46页。
[54]方国瑜:《滇西边区考察记》,第1页。
[55]方国瑜:《滇西边区考察记》,第50页。
[56]马玉华主编,闵为人撰《片马紧要记》,第76页。
[57]马玉华主编,闵为人撰《片马紧要记》,第64页。
[58]马玉华主编,闵为人撰《片马紧要记》,第64页。
[59]马玉华主编,闵为人撰《片马紧要记》,第65页。
[60]马玉华主编,闵为人撰《片马紧要记》,第65页。
[61]马玉华主编,徐之琛撰《关于片马交涉案条约成案汇录》,第99页。
[62]马玉华主编,徐之琛撰《关于片马交涉案条约成案汇录》,第100页。
[63]腾冲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腾冲县志》,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697页。
[64]马玉华主编,尹明德撰《滇缅界务北段调查报告》,第213页。
[65]马玉华主编,尹明德撰《滇缅界务北段调查报告》,第213页。
[66]方国瑜:《滇西边区考察记》,第91页。
[67] 周光倬:《滇缅南段未定界调查报告》,第122~123页。
[68]周光倬:《滇缅南段未定界调查报告》,第11页。
[69]方国瑜:《滇西边区考察记》,第1页。
[70]具体保山段划界情况可参考云南省保山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保山地区志(上卷)》,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五编·政务·第八章·外事》中《第一节·勘划界务》,第517~520页;《腾冲县志》《卷十九·侨务 外事》中《第三章·界务》,第693~702页。怒江段划界情况可参考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志(上册)》,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第十一编·边务》中《第三章·界务》,第559~564页;云南省泸水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泸水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十八篇·边务》中《第一章·边界》和《第二章·界务》,第315~322页;福贡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贡县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第二编·政治》中《第七章·边务》,第117~120页。临沧段划界情况可参考临沧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临沧地区志(上册)》,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版,第579~598页,等等。
[71]董晓京:《尹明德年谱》,《西南古籍研究》2008年,第442页。
[72]董晓京:《尹明德年谱》,《西南古籍研究》2008年,第453~4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