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研究
从“比附中原”到“比较中原”
——元以来中原人士对云南的认知及云南人的反应[1]
阳正伟[2]
摘要 元朝以前云南与中原地区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故中原史籍记载云南的相关方面存在较浓重的隔膜感。元明清时期云南重新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体系,来滇的中原人士将其所见云南的物质文明、文化状况等比附中原。他们对于云南的物质文明并无厚薄之分,对于文化状况则是以中原文化为本位,主张用中原文化同化云南文化,使之归于同一。基于云南的物质文明、文化状况与中原存在较多趋同之处,云南人对中原人士于云南的歧视看法进行批驳,表明在身份和文化上对中原的认同。到了近代,出于云南在全国的历史地位和现实贡献,云南学界、政界人士处处流露要与中原一较高下的言论,反映的是近代云南地方意识的觉醒和文化的自信。
关键词 比附中原;中原人士;中原文化;云南
DOI:10.13835/b.eayn.27.04
云南自秦汉时期即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之后云南出现的南诏、大理国与中央王朝虽有交往,但是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直到元朝征服大理国,云南才又重回中央王朝统治体系,明清两代亦沿袭不变。政治上的统一,使云南与中原的交往更加密切,尤其是人员之间的往来较元以前更顺畅。元明清时期众多的中原人士来到云南,将其观察到的云南的物质文明、文化状况等形诸笔墨,而在文字表达上不约而同地都有比附中原的特点。
对于中原人士认识云南的问题,清嘉庆时云南赵州人师范为檀萃《滇海虞衡录》作序,说:“滇之人谢客闭关,不求闻达,有倍于予者,有数倍于予者。翁矜其所见,而忽其所未见,是以予为辽东之豕也。”[3]可见来自安徽望江长期在云南为官的檀萃没有全面看待云南人物,师范则认为滇地人才众多,对檀萃予以委婉批评。道光时的云南浪穹人王崧自述其《云南备征志》的编纂旨趣说:“云南虽僻处一隅,然著述之家未尝无所纪载,特网罗未遍,浅陋之徒遂以为无稽”[4],对于一些人无视零散存在的云南史籍而不能征稽,他认为失之于浅陋。近代云南学者夏光南《元代云南史地丛考》对元以前中原人士认识云南的特点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滇之开辟,始于战国,其文化渊源中土。汉魏以降,如两爨、南诏、大理之相继建国南中,皆用夏变夷,臻于郅治。……徒以中原人士,漠视边徼,于是二千年中,开发西南之华族,皆被目为蛮夷,其较有价值之史料,亦为学者所误解、所摒弃,而边事亦遂不可问。”[5]他认为自庄开滇以来,云南就深受中原影响,只是由于中原人士“漠视边徼”,才造成元朝以前对云南的歧视、误解。很显然,“用夏变夷”的说法夸大了元以前中原对云南的影响,应是夏氏为因应近代云南受英、法殖民侵略的“边事”,强调云南与中原的历史渊源,以表明云南历史上就是中国固有领土。而且政治上的相对隔绝状态才是中原人士对云南认识不清的主因,而非由其“漠视边徼”的主观意识。正如金兆梓为其书所作《序》指出的:“云南自蒙氏南诏自外中国后,文物制度久不见于中国之史乘。”夏氏在该书的篇章中也说:“南诏、大理幅员数千里,版图差近于元矣,顾与中夏分割自立,不相统属”,“南诏、大理割据自雄,亦非华夏主权之所及”。[6]与其所说南诏、大理“用夏变夷”不免自相矛盾。在夏氏的另一著作《云南文化史》中,也提到学术界长期对云南历史的轻视,“滇以僻壤,其掌故久为学术界所弃,以言云南,虽号博雅之士,犹有鄙夷之念,不知云南文化之无异于中原也”[7]。1946年6月,云南大学教授白之瀚作《公送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北归复校序》说:“在昔滇以僻远,中土人士之至者绝罕。故自来言滇事者,非臆说武断,即影附支离。”[8]称明清时期的杨慎、檀萃、阮元等人虽为来滇著名文人,但“皆于滇事鲜所发明”,显是为了突出西南联大“彰明滇事”的贡献。方国瑜主编的《云南史料丛刊·前言》说:“云南地方的历史资料(撰述与文物),存在至今者甚少,而这为数不多的史料,或因出于统治阶级之手,歪曲、污蔑、捏造者逐处有之;或在其流传过程中,人们辗转传抄、翻刻,以及注解、评论,各本文字有讹夺、点窜,解说有曲直、异同。”[9]“出于统治阶级之手”的历史资料,应指历史时期中央王朝官修的正史,或遵循其话语的私修史书,方氏认为其本身以及在流传过程中形成的材料都存在对云南不实的记录。概括来说,上述学者认为中原人士对云南的认识,存在无视、轻视乃至歧视的问题。但是,他们的言说过于简略,中原人士这些认识的具体表现如何?这样的认识是否包括云南的方方面面?各个历史阶段的中原人士是否都是如此认识云南,抑或不同历史阶段的认识有所不同而存在某种阶段性特征等问题,上述论著并没有论及。
有鉴于此,本文欲从元明清时期来滇的中原人士留下的文本入手,看中原人士如何认识、感知云南,及其体现出来的特点、云南人对此的反应等,重在从其“比附中原”的共同表述形式上来探讨以上问题。从中原人士的眼光出发,或许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知云南作为所谓“边壤蛮乡”,在元明清时期不断接受中原文化,回到中央王朝文治教化的轨道,融入中国的过程。本文所说的中原人士,指曾涉足云南、具有一定文化素养、见闻较广且留下文字材料的学者、官员、旅行者等,其他不在此限的元明清时期来滇的众多中原人士,都不在考索之列。题中所谓中原,在中原人士的笔下,也作中州、中土、中国、中华、方夏、内地或具体区域名称等,实际都是指除云南以外,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的内地的统称或各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