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科学、科学化以及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内涵
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概念,源于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命题。研究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内涵问题,就必须清楚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尤其要准确界定和把握“科学”和“科学化”这两个核心概念,充分认识党的建设的科学属性。
(一)科学与科学化
科学具有多重含义。就其本来含义而言,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反映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就其实践过程而言,科学是一种态度、观点和方法。科学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它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也是连接现实与理想的纽带。可以说,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再以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认识推动客观实际改变与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方法、措施、手段是科学技术,改变与创造客观实际是科学运用,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认识是科学知识,揭示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普遍规律是科学理论。就其类型划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的物质结构、形态和运动变化规律,目的是使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适应与改造自然,在自然中生活得更好。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现象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目的是使人类更好地认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适应与改造社会,促进社会不断进步,让人类在社会中生活得更好。相对于自然科学所面对的无生命、无意识的物理、化学以及有生命、低意识的生命研究,社会科学面对的是有生命、有意识、有感情的不同类型的人以及由各种类型人群组成的社会,所表现出的社会现象比自然现象更为复杂,因果关系具有多元性,且变化不定。因此,社会科学研究的难度更大,所提出的理论观点需要经过人类社会实践证明的时间更长,甚至对一些科学的认识往往需要人类付出自身代价才能得到验证。也正因为如此,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产生的科学成果更为珍贵。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现代科学发展进程中,新科技革命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新的方法手段,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日益紧密,这使人类对科学的认识进程大大加快,科学成就卓越不凡,使人类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有了更加充足的科学保证。
“科学化”是“科学”在实践领域的进一步引申。科学化和科学虽只是一字之差,但“科学化”的含义更深刻、外延更广泛、意义更深远。它既包含科学本身的内容,又体现为科学成果的实践转化。科学是反映和揭示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体现为主体对客观规律的理论认知形态。科学化则是指主体对规律性认识的内化、转化和实践化过程,是一个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有机统一的形态。科学是事物规律的客观再现,规律具有必然性、普遍性和稳定性,不可抗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科学化则是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程度及运用水平。也就是说,虽然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除,但人们可以在实践中通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发现和认识它,遵循和运用它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人类谋福利。科学是通过已知求解未知,探求研究对象的本来面貌。科学化则是将已知用于实践,使实践符合已知要求,呈现出已知事物的固有性质和状态。科学不是摆设,科学的价值只有通过科学化的过程才能展现出来。科学化不是科学的简单运用,而是对科学价值的实践检验和科学研究的再度推进。人类离不开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同样也离不开科学的实际应用和物质呈现。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化是科学能够造福人类的重要实践过程。
(二)党的建设的科学性与科学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命题,对党的建设所蕴含的客观性、规律性做出了深刻揭示和高度概括。这一命题的提出,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建设科学属性的郑重确认。很长一个时期,一谈到党的建设,人们首先意识到的是它的政治属性,甚至有时仅把它归属于政治范畴,而忽略了它所内含的科学属性、开展党的建设所应具有的科学态度以及党的建设实践成功所源于的科学总结与科学运用。党的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学的独特概念,固然有其鲜明的政治属性,但也同样有其强烈的科学属性。它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和党的建设实践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理论体系而言,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范畴。共产党创建伊始,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就被置于科学的框架体系中,着眼于研究和探索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的规律、无产阶级政党实现领导作用的规律,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变化与形势要求,历史地、逻辑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党建实践体现为共产党产生以来曲折而丰富的历史活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具体建设组合而成,保证政党各项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有机整体。党的建设在理论上,既有基本的思想观点确立,又有系统的理论体系支撑;在实践中,既有一般政党的建设特征,又有不同于一般政党的建设特色。因此,就理论而言,党的建设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贯穿的思想、观点、论断组成的科学体系;就实践来说,党的建设是通过党对政党建设规律的不断探索、认识与运用而前进发展的。党的建设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内在地体现了科学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正是党的建设的科学认识成果,而成功的党的建设实践无不是遵循党的建设规律所获得的。认识和运用执政党建设规律是无止境的。已有的成果只代表现实的认识水平和实践水准。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党的建设必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实践中表现出新的特征,要求人们继续探索和认识、把握党的建设规律。恩格斯有句名言:“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11]显然,党的建设作为一门科学,早已寓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中,且已被党的建设实践所证明。
所谓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要求党的建设按照政党建设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规律来运行。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组织,既具有现代政党的一般属性,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政党的特殊属性;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活动中既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也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要求。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内含着对政党政治规律、执政党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建设规律的研究探索和把握,并将规律性的认识成果内化为党的纲领目标、组织原则和制度规范,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使党的建设在目标上,既反映世界政党发展的现代趋向,又体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时代高度;在运行上,既保证组织体系的严密完整,又保证各部门工作合理配置、协调有序;在成效上,既实现组织效益最大化,又实现社会认同广泛性,使党的建设在更高层面上开展,而不是低水平重复运转。党的建设科学化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是在科学的轨道上开展党的建设的有效实践过程。
(三)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化
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过程,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也随之体现了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特征。
1.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是动态的、连续的过程
科学化重在对党的思想理论教育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转化。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需要一定的时间,也会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比如认识能力、认识手段、认识环境等,使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难以一次性完成,需要不断深入探索、逐步揭示。而规律本身也是一个逐渐展开显露的过程,当时间、条件尚未成熟时,质的规定性就难以被人们发现和认识,即使有了发现和认识,由于时间、条件的约束,人们对质的规定性的认知程序也会受限。更何况,从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与时代发展的关系来看,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历史阶段,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不同,所呈现出的矛盾问题也不相同,规律性的体现也不相同;时代又是不间断的连续发展的过程,每一次的发展都是对历史的突破,内在蕴涵着新的规律。因此新的时代发展总是不断地向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进而赋予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新的时代内涵。党的思想理论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就要紧紧把握时代特征,关注和研究新的时代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新路径,从中发现和把握新的规律,把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水平推上新的高度。伴随着对党的思想理论教育规律无止境探索,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追求也永无止境。
2.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是系统的、开放的过程
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有自身完整的体系,即有系统的领导和组织机构、系统的内容结构、主客体的关系结构、系列方法结构和制度运行结构。诸多结构要素紧密相联、相互影响,同时又相互制约。某一个方面的变化,都会连带其他方面的变动,而当某一个方面的变化跟不上其他方面发展时,整个思想理论教育系统的运转就会出现故障。因此,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化,是系统整体的科学化,而不是某一方面的科学化。同时,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和世界的发展、国家的建设、社会的运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的思想理论的开放性决定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开放性,党的思想理论教育需要从世界、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源源不断地获取滋养,获取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又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的过程,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同其他事物发展相互促进、彼此共进的过程。
3.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过程
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是一门研究政党的思想现象、政党中人的思想现象的学科。它是伴随政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政党的发展而发展。如果把眼光向历史纵深望去,去掉政党的政治色彩,其实,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人的思想活动的存在,也就有人的思想教育。这样一个悠长的时空给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包括各个阶级和政治集团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所积累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共产党人的思想理论教育所积累起来的丰富历史经验。当代人对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性认识,源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源于历史经验的总结,源于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后的思想升华。正是由于深厚的历史积淀,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才有了立足根基,也使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有了历史传承与现实推动。
所谓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就是把“科学化”的概念引入党的思想理论教育领域。从根本上说,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就是要求党组织和相关部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严格遵循思想理论教育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运行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和机制有效组织和实施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从而提高思想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动态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先决条件。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也使科学理论借助科学化的思想理论教育载体得以广泛传播。认识和运用规律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关键。这个规律既体现为普遍的、一般性的规律,也体现为特殊性的规律。就党的思想理论教育而言,它包括一般政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规律、教育科学和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理论教育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的规律。对这些规律认识、把握和运用的程度,决定了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程度。运用科学方法和机制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保证。方法和机制都是在思想理论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经过思想理论教育实践检验,并随着思想理论教育实践而不断发展。提高实效性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目的。实效就是指思想理论教育所产生的正确的实际效果。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效果,即教育对象是否接受了教育者对其实施的教育;二是工作效率,即教育对象是否将教育成果转化为积极的工作成果;三是政治效用和社会效益,即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后的言行是否有助于政党建设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可见,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了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过程。因此研究和把握其内涵,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党的思想理论教育规律,按照科学化的本质要求开展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提高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1]罗映梅:《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引导和强化》,《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第5期。
[2]陈殿林:《教育生活化:执政党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路径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4期。
[3]杜旭宇:《意识形态教育的意义——基于意识形态功能、特点的分析》,《求实》2004年第8期,第85页。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179~180页。
[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255页。
[6]《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文献选编(1949—200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106~108页。
[7]《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文献选编(1949—200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157~161页。
[8]《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094页。
[9]《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179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57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6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