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直接效应研究
处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较高的国家存在出口隐含碳排放量下降,而进口隐含碳排放量上升的趋势。因此,本部分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验证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一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是否会产生影响,以及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深度和广度对进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1.模型设计
一国进出口贸易本身具有一定惯性,前一期的贸易环境及经济形势会对后一期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进出口隐含碳排放也将存在滞后效应。此外,影响进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因素众多,极有可能因遗漏重要解释变量而产生估计结果有误的现象,而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能够作为遗漏变量的代理变量。此外,考虑到进出口隐含碳排放数值较大,且各国经济规模差距明显,因此本文将以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和进口隐含碳排放强度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引入碳排放强度的滞后一期、分工地位和参与度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其他影响碳排放强度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构建如下一阶动态面板模型:
其中:pecit表示第i个国家第t年的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pmcit表示第i个国家第t年的进口隐含碳排放强度,gvcit是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pos 和参与度par 的代理变量,jgit表示第i个国家第t年的商品结构(在第4小节用jg 指代产业结构),jsit表示第i个国家第t年的技术进步,erit表示第i个国家第t年的环境规制,enit表示第i个国家第t年的能源结构,czhit表示第i个国家第t年的城镇化水平。
2.变量及数据来源说明
本部分主要是分析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和参与度对进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用上文计算得到的39个国家1995~2011年的进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分别除以实际进出口总额,最终得到的进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作为两个因变量。同时以上文计算得到的各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和参与度指数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此外将以下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商品结构直接决定了生产高耗能还是低耗能产品,会对碳排放强度产生影响,用高科技出口占制成品出口比重代替;技术进步能影响能源使用效率进而降低碳排放强度,本文用单位GDP能耗作为技术进步的代理指标;环境规制将限制高耗能企业的生产行为,一个国家收入水平与环境规制程度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因此用人均实际GDP衡量环境规制;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阻碍了节能减排的脚步,用化石燃料能耗占总量能耗的比重表示能源结构;城市规模的扩大能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高耗能行业的需求,进而也会对碳排放强度产生影响,用城镇人口/总人口表示城镇化水平。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对名义数据的处理均以1995年为基期。
3.模型估计结果
一方面本文构建的动态面板模型中将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作为自变量,将产生内生性问题,另一方面进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与各经济变量之间也可能存在相互影响,因此本文采用系统GMM方法来消除解释变量内生性的影响。从表1中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到,AR(2)检验均远大于5%,表明扰动项差分不存在二阶自相关,同时Sargan检验的P值也均接受原假设,即认为工具变量的设置合理,因此模型估计结果是合理的。
表1中的估计结果显示,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进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作用均为负,而参与度指数的影响均为正。因此,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不断加深,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必然会带来进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增加。而随着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不断提升,其参与的生产环节更加“清洁化”,出口商品中隐含的二氧化碳含量更低,因而其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也趋于下降。基本验证了前文的假说1。如果处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一味盲目地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而不注重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难以逃脱成为发达国家“污染避难所”的命运。但与假说1有所不同的是,分工地位提升应该导致进口隐含碳排放量增加,但结果显示分工地位提升对进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作用为负。这是因为,随着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不断提升,尽管其对国外货物和服务的进口增加,但是其也会通过“碳关税”等贸易壁垒限制高污染、高排放的产品入境,而选择进口相对清洁的产品,因此分工地位提升将降低进口隐含碳排放强度。但是如果进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下降速度不及进口规模的增大,也将造成进口隐含碳排放量上升。
表1 动态面板模型估计结果
从其他控制变量来看,商品结构和环境规制对进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均为负。技术进步指标用单位GDP能耗表示,其估计系数为负反而表明技术进步带动了进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上升,这是因为技术进步既有污染减排效应,也有增加排放的作用,当技术进步主要是提升了高排放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时,技术进步反而会增加进出口隐含碳排放。能源结构对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为正,生产中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必然会促进二氧化碳排放。城镇化水平对进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也为正,城市规模的扩张会增加建材、钢铁等高耗能产品的需求,势必会引起进口隐含碳排放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