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开放40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浙江经济开放的历程

对于浙江而言,开放既包括国内省际的区域开放,俗称对内开放,又包括对海外(包括港澳台)的对外开放。[2]广义上应该包括区间的劳动力流动、旅游、商务、交通、通信联系等指标,但鉴于统计上的原因或一些指标在经济中的作用较小,这里主要按贸易与投资作为衡量浙江经济开放的主要指标。根据这两个指标的变化,浙江的经济开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见表1-1)。

(一)经济开放的萌芽阶段

根据经济学理论,当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仍处于农业阶段时,其经济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阶段,对外的经济交流很少。这一阶段,存在少量的互通有无形的对外贸易,但还未产生吸收外部资金的需要,更没有产生对外投资的需求。该阶段开放的主要内容是规模有限的区外贸易。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邓宁对许多国家与地区的实证研究,这一阶段的分界点是人均GNP 400美元(1980年美元),在这个水平以下,即为对外贸易的初步发展期。

表1-1 浙江经济开放的发展阶段

1983年,浙江人均GDP为648元,处于低收入水平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商品市场在浙江出现,温州等地还出现了跨区域的专业市场。浙江大量紧缺的物资从区外输入,区际贸易得到发展。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商品流通体制、企业产权制度与交通运输的制约,区际贸易规模十分有限,浙江区际贸易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在15%以下。对外贸易更是处于起步阶段,1980年,浙江出口仅为2.43亿美元;1984年为7.37亿美元,进口仅0.55亿美元,对外贸易仅占当年工农业总产值的3.5%。[3]这一阶段区际投资合作开始出现,如绍兴乡镇企业与上海凤凰自行车厂的合作(类似OEM)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只是少量的企业品牌与技术协作行为。外来直接投资(实际金额)累计到1983年底仅有181万美元。

同时,这一阶段有20多万浙江(主要为温州、台州、金华等地)务工经商人员,不畏艰辛与歧视,在各地艰苦营生,成为该阶段浙江区际开放的一个特色,这些最早在全国各地走街串户的务工人员,也从观念、资金积累、销售、经营能力等方面,为日后浙商驰骋商场打下了重要基础。

(二)区际贸易成长阶段

由于区域内部产量的增加,内部市场需求相对饱和,厂商必然会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寻求外部市场,通过出口来扩展产能,增大经济福利。这时,外部资本也开始进入该地区。这一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该地区的对外贸易开始迅速发展。

80年代初中期至90年代初,浙江依托劳动力与资源成本优势,小商品生产与区际贸易得到了很大发展。其间,以跨区域为主要特征的浙江专业市场大量出现,温州十大专业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建立,并不断向省外扩展。从80年代初、中期开始,在全国各地的上百万浙江商人以市场为网络,开始将浙江产品不断推向省外市场。浙江产品的竞争优势基础就是机制优势、企业家优势与营销优势,这些优势的组合弥补了资源稀缺的劣势,并产生产品价格、效用、品牌、服务等独特优势。到1995年,浙江工业产品有约50%依赖省外国内市场,省际商品输出要远高于省际输入。[4]同时,有20%左右产品依靠海外市场,区际贸易的地位与作用还远远高于国际贸易。据赵伟等人研究,1992年浙江的省际贸易额占GDP的56.9%。[5]

相对于商品输出的高增长,这一阶段,浙江吸收外资也有较快增长。1984年,浙江吸收海外直接投资实际金额为252万美元。到1991年增至9162万美元,累计实际金额为2.822亿美元。[6]

该阶段浙商对省外投资也有初步发展。浙江外出务工经商和企业供销人员迅速增加。这批人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实现了创业资本的原始积累。到80年代后期,一部分人开始在省外经商办企业,从事商品销售等经营活动。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浙江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达100万人左右。这一阶段,浙江在外务工经商人员主要是“做别人不愿做的事”。但总体上,这阶段浙江对区外投资规模与单项规模有限,大多为个体户在各地开店办厂摆地摊,主要从事依附于浙江产品输出的市场开拓经营,民营企业对海外的投资基本空白。

(三)海外贸易勃发阶段

当国内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发达地区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会受到欠发达地区的挑战,区际贸易的发展空间受到较大制约,这一时期国外市场就显得更为重要。

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东部地区经济迅速成长,中西部地区经济也有了较快发展。国内市场竞争趋于激烈。浙江企业通过提高综合竞争力来保持与拓展原有市场;同时,加大对以上海、广东与北京等及沿海发达地区与城市市场的开发力度,浙江产品进一步向发达地区与城市市场集中,区际贸易保持较快的增长。1995年,浙江产品在输往省外市场中,有30%以上为华东、华南市场,70%为华中、西南与三北市场。[7]

90年代初、中期以后,在国内经济“软着陆”的背景下,浙江经济开始大规模地“由内转外”,区际贸易的地位开始下降。据赵伟等人的研究,1997年省际贸易额占浙江GDP的比重从1992年的56.9%下降至47.1%。[8]1991~1998年浙江外贸年均增幅比全国高出11.1个百分点,1996~2000年出口年均增幅超过20%,出口依存度迅速提高(见表1-2)。据浙江省委政研室方元龙等人估算,到90年代末21世纪初,浙江省最终工业品中,近40%出口到海外,30%为本地销售,30%稍强为输往省外市场,出口贸易明显超过区际输出贸易。

表1-2 1996~1999年浙江省进出口增长

这一阶段浙江对区外投资继续发展。浙商先后在省外创办了大批“浙江村”“温州城”,并开始投资制造业,进行“销地产”。同时,一部分浙江的大企业,如娃哈哈等开始在中西部进行大规模投资。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浙江在省外务工经商人员达207万人左右。

这一阶段外来投资也迅速增长,1992~1998年,浙江累计吸收外来直接投资实际金额达86.13亿美元,是前7年的30余倍。[9]

(四)对区外投资与吸引外来直接投资的快速成长

从90年代末开始,浙商大胆地走出去,到各地投资开办实业,浙江对省外投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吸收外资的增长速度加快。标志着浙江经济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区外投资快速成长

根据2004年浙江省委政研室、省工商局与省经济技术协作办的联合调查数据,2003年底,在省外的浙商人数超过400万,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近200万人。其中经商办企业人员约200万;在外企业约9万家,个体工商户约70万户,注册资金约235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0亿元,对外投资累计约5320亿元,其中从浙江输出资金约800亿元。[10]与1999年浙江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的统计资料相比,浙商在中西部的投资从864.48亿元增至1600亿元,4年里增长了85%。

浙商投资主要集中于以上海为主的东部地区(见表1-3)。浙商在沪、京、津、鲁、粤、苏、闽、琼8个省市累计投资约3300亿元,占浙商在外投资总额的62%,其中上海1700亿元,约占总额的32%;东北三省占总额的7.9%;冀、豫、皖、赣、鄂、湘、晋7个中部省份占总额的15.4%;川、云、疆、青等12个西部省区占总额的14.6%。

表1-3 浙商在全国投资区域分布

浙商在省外投资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据2004年浙江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对省外1500家浙江企业的抽样调查,第一产业有38家,占总数的2.5%,投资总额约10亿元,占总额的2.3%;第二产业有612家,占总数的41%,投资总额为154亿元,占总额的33.6%;第三产业有850家,占总数的56.7%,投资总额为293亿元,占总额的64%。据上海办事处调查,浙江在上海的投资,三产比重达70%以上;温州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统计,温州人在外从事三产的比重约为83%。

在省外投资以中小企业为投资主体。据浙江省经济技术协作办数据,2003年底,浙江在13个省区市的投资中,个体工商户占投资家数的73%。根据浙江省工商局对在外1000家上规模企业的调查分析,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占35%,年销售收入500万~3000万元的占40%,3000万~10000万元的占15%,1亿元以上的占10%。考虑到被调查企业多为规模较大的企业,实际上中小企业的比重远高于抽样调查结果。

投资资金主要源自企业在外利润的积累。根据2004年温州经济协作办调查数据,到2003年底,温州在外投资总额近2000亿元,其中本地输出资金约500亿元;据浙江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对省外1000家浙江企业的抽样调查,当地金融机构的贷款约占企业总资产的12%,当地人的投资额约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9%。据省委政研室调研数据,浙商对省外投资中,浙江输出的资金占15%~25%,当地金融机构融资占10%~15%,当地人投入占5%~10%,浙江人多年在外的经营积累占50%~70%。

2.吸引外来直接投资迅速增长

2002年以前,浙江的国际投资开放度(外来直接投资实际金额与GDP之比)明显低于全国,远低于上海、江苏与广东。其后,有了较快上升,但仍低于上海与江苏(见表1-4)。

表1-4 浙沪苏粤国际投资开放度比较

90年代末,浙江开始加大引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引进外资的政策措施。实施了“以民引外,民外合璧”“北接上海,东引台资”等策略,外资开始大规模进入浙江。到2007年,浙江外来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突破200亿美元达204亿美元,同比增长6.8%;实际金额突破100亿美元达103.66亿美元,同比增长16.6%(见表1-5)。1999~2007年,浙江外来直接投资实际金额累计436.26亿美元。

表1-5 浙江外来直接投资的增长变动

(五)经济开放新阶段:对海外投资迅速增长

2001年以来,浙江对海外直接投资有了较快增长,但总的投资金额仍有限,2001年浙江对外直接投资实际金额仅为3350万美元。2004年,浙江对外投资达到15175万美元,是2000年的4.5倍,2001~2004年对外投资累计达到1.85亿美元,比20世纪90年代累计金额还要多1311万美元;2007年浙江批准境外投资项目420个,总投资6.6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6.1亿美元。虽然增长快,但总体规模仍然很小。

2008年、2009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浙江吸收外资有所下降,2009年,浙江外商直接投资实际金额为99.4亿美元。2010年浙江外来直接投资恢复较快增长,当年利用外资实际金额达110.02亿美元,2011年增至116.66亿美元,2014年为157.97亿美元,2015年达169.6亿美元,2016年为175.77亿美元,2017年达179.02亿美元(见表1-5)。2008~2017年外商对浙江直接投资累计实际金额达1381.39亿美元,2018年上半年,浙江外来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2%,实际金额达93.3亿美元。

外商对浙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2008年以后,随着浙江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外资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得以较快增长,2012年后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外资投资主要领域。2005年外商对浙江第二产业的直接投资实际金额占比高达82.58%,对第三产业的投资为17.09%。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是外商的主要投资领域,占总投资额比重为79.92%。制造业中,纺织、机械、化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与医药是主要引资行业。2010年,外商来浙直接投资在浙江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实际金额构成为0.82%、61.51%与37.67%;2011年三者实际金额结构演变为:1.54%、52.17%与46.28%。其后随着浙江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电子信息服务业与金融服务业外来投资迅速增长,第三产业迅速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产业。2012年三次产业引资结构转变为:0.64%、49.90%、49.46%,这也是二产吸引外资占比首次降到50%以下;2013年三次产业外来直接投资实际金额构成转变为:0.57%、43.79%与55.63%,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浙江外资主要投资领域。2014年为0.52%、37.50%与61.98%,2016年为0.73%、40.71%与58.56%;2018年1~7月,浙江外来直接投资中,第二产业吸引实际外来直接投资为34.9亿美元,占外商来浙直接投资实际金额的比重为33.3%。其中制造业占88.9%,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化工与医药工业是外商的主要投资行业。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科技服务、批发零售、电子信息服务业等是外商主要投资行业。

外商对浙直接投资集中在浙东北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沪杭甬公路沿线。2005年,沪杭甬公路沿线嘉兴、杭州、绍兴与宁波四市的合同外资占全省合同外资的82.61%。外商实际投资金额占全省的82.7%。2000年,浙西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当年浙江外资额的10.08%,2005年提高至12.74%,此后又有所回落。到2017年,浙西南实际利用外资占比降至8.13%,而浙北六市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至91.87%,北强南弱仍难改观。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欧盟与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遭受重创。其间虽然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遇到困难,相对而言,中国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不断攀升,到2009年底,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从2008年中期的7.8元人民币兑1美元升值到6.8元人民币兑1美元,中国迅速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逐步放宽。尤其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这为浙江企业走向海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浙江不少企业实力不断壮大,技术、品牌等所有权优势初步形成,更为浙江企业向海外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吉利并购沃尔沃,华立集团海外建立工业园区等成为浙商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形式。浙江迅速成为全国对海外直接投资项目数最多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也仅次于有众多央企的北京居全国第二位。2008年浙江批准的境外投资项目427个,总投资9.2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8.6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1%和42%。2009年浙商境外投资(中方投资)12.35亿美元,同比增长43.4%;2010年浙江对外直接投资实际金额达33.6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倍;2012年,浙商实际对外直接投资38.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7%,首次超过央企总部密集的北京居全国第一位;2013年浙商对外直接投资超过55亿美元;2015年略有下降(53.97亿美元);2016年剧增至168.94亿美元;2017年,受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与汇率波动影响,浙江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减少42.97%,核准投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527家,直接投资金额达630.03亿元人民币(折合96.42亿美元)。2018年1~6月,全省经备案、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301家,境外直接投资备案额735.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5倍(折合111.18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倍)。主要涉及制造业、电力能源、批发和零售等行业。

根据浙江省商务厅资料,截至2018年6月底,全省经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9491家,累计中方投资备案额5410.59亿元(折合817.73亿美元);覆盖146个国家和地区,浙江对外投资排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香港、美国、印度尼西亚、瑞典和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