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之立 旬月踟蹰:严复译词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严复的译词观

从意义的网络性上看,翻译赖以成立的译词可分为两类:一般词语和重要词语。一般词语包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词语,其中既有代表人类共同生活体验的部分,也有某一文化所特有的部分;重要词语承载着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在相应的人文地理环境下逐渐形成的核心概念,如汉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与一般词语相比,重要词语的完整移译更为困难,因为重要词语往往位于意义网络的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

那么,关于译词,严复的主张如何?严复在与梁启超讨论译名时写道:

大抵取译西学名义,最患其理想本为中国所无,或有之而为译者所未经见。若既已得之,则自有法想。在己能达,在人能喻,足矣,不能避不通之讥也。……盖翻艰大名义,常须沿流讨源,取西字最古太初之义而思之,又当广搜一切引伸之意,而后回观中文,考其相类,则往往有得,且一合而不易离。[17]

这段话集中反映了严复的译词观,即严复认为西方有一些概念原本是中国所没有的,即使有也不为一般人所知,因此需要新造译词应对,或者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典籍中找出可以成为译词的词语。有些译词无法做到中外等价,两者之间总会有一些差异,但即使概念义、周边义并不完全吻合,也无大碍,不要怕被人讥讽不通。因为在使用的过程中,词义会得到调整。这样的词就是上面谈到的一般词汇。但是还有一些被严复称为“艰大名义”的重要词语,情况则不同。笔者将这样的词称为“大词”,对于大词的翻译,严复说要“沿流讨源”,找出最古老的意义,越古老,不同语言之间相对应的可能性就越大。圣经中有巴比伦之塔的传说,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增强了这种想象。西方语言学界的部分学者在寻找这种元始语言上甚至显示了强烈的宗教热情,严复的上述想法也似乎受到了元语言论的影响。他在《群学肄言》的“译余赘语”中说:

尝考六书文义,而知古人之说与西学合。何以言之?西学社会之界说曰:民聚而有所部勒[东学称组织]祈向者,曰社会。而字书曰:邑,人聚会之称也。从口,有区域也,从卪,有法度也。西学国之界说曰:有土地之区域,而其民任战守者曰国。而字书曰:国,古文或,从一,地也,从口,以戈守之。观此可知中西字义之冥合矣。[18]

认为西方某些概念的定义,如“社会”(有组织的民众)、“国”(有土地、有人民)等,与汉字的造字理据暗合。严复在《英文汉诂》中还写道:

英文古似德文,故I字古作Ic,又作Ich,西文称谓,当隆古时,与中国同,如I则中国之台也,拉丁文作Ego,我也;thou之与you,与法文之vous,tu皆在中文汝、若之间;而第三身之he,it,they,与法之il等,尤与吾文之伊、他同原。(案中西古语多同,西人如艾约瑟等所言多与鄙人合者,可知欧亚之民,古为同种,非传会也)[19]

在《政治讲义》中严复又说:

则支那之语,求诸古音,其与西语同者,正复不少。如西云mola,mill,吾则云磨。西云ear,arare,吾则云犁。西云father,mother,pa,ma,吾云父、母、爸、妈。西云Khan,King,吾云君。西云Zeus,Dieu,吾云帝。西云terre,吾云地。甚至西云judge,jus,吾云则,云准。西云rex,ricas,吾云理,云律。诸如此类,触处而遇。果使语言可凭,安见东黄西白不出同源?[20]

严复的解释已经非常牵强了。不同语言使用者可以有相同的概念,但不必也不可能有相同的命名理据。严复并不赞成“西学中源说”,但是他似乎认为通过“发明”可以使隐微的中西之间的意义关系再次凸显出来。[21]但现在语言类型学的知识告诉我们,这种偶然的相似性并不能说明什么实质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