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地古城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阜城县城

阜城县,西汉时期属勃海郡。《汉志上》:勃海郡属县“阜城,莽曰吾城”。又,上党郡沾县下注:“大龟谷,清漳水所出,东北至邑(阜)成入大河。”东汉时期改属安平国。《后汉志二》:安平国属县“阜城,故昌城”。晋时属勃海郡,见于《晋志上》。北魏时期改属冀州武邑郡。《魏志上》:武邑郡领县“阜城,前汉属勃海,后汉属安平,晋属勃海,后属,有弓高城”。《水经注·浊漳水》:“衡水又北迳昌城县故城西。《地理志》信都有昌城县。汉武帝以封城阳顷王子刘差为侯国。阚骃曰:昌城本名阜城矣,应劭曰:堂阳县北三十里有昌城,故县也。……(衡漳水)又东北过阜成县北,又东北至昌亭,与虖池河会(经文)。经叙阜成于下博之下、昌亭之上,考地非比,于事为同。渤海阜城又在东昌之东,故知非也。……衡漳又迳东昌县故城北,经所谓昌亭也,王莽之田昌也,俗名之曰东相。盖相、昌声韵合,故致兹误矣。西有昌城,故目是城为东昌矣。……衡水东迳阜城县故城北、乐成县故城南。……衡漳又东,右会杨津沟水。水自泽东迳阜城南。《地理志》:渤海有阜城县,王莽更名吾城者,非经所谓阜城也。建武十五年,世祖更封大司马王梁为侯国。杨津沟水又东北迳建成县,左入衡水,谓之杨津口。”其昌城县在今河北冀县西北,西汉时期属信都国,东汉时期改称阜城县。东昌县在今武邑县东北,西汉时期亦属信都国,东汉时期置昌亭[13]。其东为西汉时期所置阜城县。《水经》所述阜成县当指东汉时期所改称者,与《汉志》所述者不为一城。

《隋志中》:信都郡统县有阜城。《通典》卷一百七十八:冀州领县“阜城,汉旧县”。《元和志》卷十七:冀州,“阜城县,紧,十。西南至州一百四十里。本汉旧县,属勃海郡。后汉属安平国。隋开皇九年改属观州,大业二年复属冀州。武德四年复属观州,贞观十七年废观州,又隶冀州”。《旧唐志二》:冀州领县“阜城,汉县,属勃海郡。隋属冀州。故城在今县东二十里,今城隋筑”。《寰宇记》卷六十三:冀州,“阜城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旧二十七乡,今四乡。本汉旧县地,属勃海郡。故城在今县东二十二里阜城故城是也。后汉属安平国。《晋书地道记》云:改阜邑为阜城,高齐天保七年自故城移于今理,隋开皇九年改属观州,大业二年复属冀州。唐武德四年又属观州,贞观七年废观州,又隶冀州”。则阜城县于北齐、北周之际迁于今址,依其所指方位,阜城故城明显是指西汉时期阜城县之所在,而对东汉时期阜城县未予指明。《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三:河间府阜城县,“阜城故城,县东二十里。刘昫曰:故县治此,隋改筑县城,移今治。《寰宇记》:县东二十里有安平城,汉安平国治此。盖即故阜城矣”。其以今阜城县东故城属安平城,理解有误,且与史实不相符。《清统志》卷二十二:“阜城故城,在今阜城县东。……按:《前汉志》,阜城县属勃海郡。别有昌成县,属信都国。《续汉志》谓阜城即古昌城。《宋书·州郡志》疑二城非一,而无定说。《水经》:漳水自下博又东北过阜城县北,又东北至昌亭。郦注:昌亭即信都东昌县,勃海之阜城又在其东。经叙阜城于下博之下,昌亭之上,故知非故县也。参考诸说,盖后汉省勃海阜城而移其名于信都之昌城,且改属安平。至晋时又移还故治耳。《魏书·地形志》阜城县注:前汉属勃海,后汉属安平,晋还属勃海,竟混为一城,误。”所辨有理,可从。今阜城县东约11公里处古城镇当即西汉时期阜城县之所在,现地面上已无任何遗迹。而在其西北古城镇前雄河村、祁楼乡河屯村等地发现有汉代墓地[14],或与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