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手工艺术和遗产
奥赛马·阿卜杜勒·哈森[1]
摘要:埃及人民面临着许多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维持其传统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以及谋生带来的压力。在调整自身以面对挑战的过程中,埃及各地区的丰富文化遗产受到打击。由于埃及社会正努力调整生活方式来适应新的环境,人们普遍忽视了艺术和手工艺生产。众所周知,埃及的艺术、手工艺和民俗寄托并反映着国家的历史和古代埃及人民的信仰。
埃及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以至于很少有20岁以下的埃及年轻人了解本国的传统艺术及相关的民俗和历史。雪上加霜的是,老一辈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埃及人越来越少。政府也意识到,老一辈埃及人带着传统文化离开人世可能会导致国家宝贵文化财产的流失。因此,政府正在寻找有效方法解决这个难题。
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之一是提供更多机会让老一辈埃及人民将传统文化和技能传授给感兴趣的年轻一辈。为了复兴埃及传统手工艺,同时让年轻妇女参与创收活动并提高她们的基本识字率,政府提议出台一个为期九个月的试验项目,由年长的埃及女性教授年轻女性传统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埃及;文化遗产;手工艺
埃及的艺术和手工艺反映出埃及悠久的历史。古埃及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艺术和手工艺的摇篮。往大处看,埃及人民建造的雄伟法老陵墓金字塔和伊斯兰建筑让人惊叹;往小处看,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制造技术同样引人注目。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埃及的艺术和手工艺,在保持埃及传统延续性方面的重要性,是远远超过建筑、雕塑和绘画这些艺术形式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埃及,艺术和宗教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当旧宗教被一个新宗教取代,旧的艺术同样会消失。随着阿拉伯人的到来和伊斯兰教的传播,埃及尼罗河的山谷再也看不到与法老相关的艺术形式,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而在艺术和手工艺延续的过程中,则不会出现这样中断或脱节的现象。正如今天的埃及农夫在田野中使用的农具和设备,与数百年前的先辈所使用的一样。正如即使是隔了许多代的祖先,也不会对20世纪的工匠遵循的手工艺方法和传统感到陌生。在埃及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传统技能逐渐式微。但是不管人们有没有完美地将其应用到生活中,这些技巧的使用方法改变甚少。
现代艺术家创作装饰用的精美花瓶或罐子,似乎都是从数千年前在尼罗河流域繁荣起来的艺术和手工艺中汲取灵感。
现代的珠宝设计同样是从那些遥远的年代中寻找灵感。埃及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套第一王朝时期的四枚手镯,它们是从阿拜多斯哲尔法老陵墓中出土的。这是已知的埃及最早的珠宝首饰。其实在那之前的几个世纪,埃及人就已经学会用紫水晶、青金石、玉髓和其他天然宝石制作串珠和装饰品。到了埃及第十二王朝时期,珠宝制造的技术已经堪称完美。贵金属的铸造、抛光和雕刻已经是日常工作中很常见的操作。金属镶嵌珐琅也已经声名在外。对于技术技巧来说,手工艺品的设计处处展示着精妙的处理和对自然的热爱。很少有手工艺品在工艺上胜过开罗博物馆馆藏的两个克里米特(Khnemit)皇冠。这两个精美的皇冠中,有一个装饰着雕花花环,类似的花环在埃及第十八王朝时期的项链上也出现过。它们是仿造庆祝节日的花环制作成的。花的种类包括生长在埃及的许多花卉和水果,如矢车菊、雏菊、莲花、枣花和石榴花。
在图坦卡蒙统治时期的埃及,珠宝更加华丽。这些珍宝也能在开罗博物馆中找到,其中包括金丝制品和磨砂黄金制品等。它们是如此的绚丽多姿,让访客目不暇接。青年图坦卡蒙国王的金面具、镶嵌着彩色玻璃的头饰和衣领,都让游客难以忘怀。古代珠宝匠人制作的诸如镶着宝石的胸饰、装饰着蓝色玻璃小鸟的金丝珐琅耳环等精致的小饰品同样令人着迷。
埃及手工艺的方方面面都值得人们为它著书立传。就应该有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来歌颂埃及手工艺行业和其他相关话题。
例如,古埃及人发明了釉彩和玻璃,这些发明本身就是一段引人入胜的历史。再如,哈布城拉美西斯三世宫殿出土的彩陶瓷砖(现存于开罗博物馆),图坦卡蒙时期的蓝釉彩陶许愿杯,绿松石蓝的上部金丝缠绕(现存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些手工艺品都是历史的一部分。
纺纱和编织都是古老的埃及手工艺技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编织挂毯是21世纪初在阿蒙霍特普二世和图特摩斯四世墓发现的一些碎片。原本白色的亚麻布上点缀有蓝色、红色、绿色、黄色、褐色和黑色的彩线。在几个世纪内,埃及的编织挂毯和刺绣一直保持业界最高水平。当法老帝国和法老信仰消失后,信仰基督教的埃及人不仅继续发展了纺织艺术,还将它完善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伊斯兰教的到来不仅改变了埃及的宗教和思想,还极大地改变了埃及文明的外在表现形式。
而埃及的手工艺技术沿袭了下来。以纺织业为例,福斯塔特的纺织品仍然是世界上其他地区无法匹敌的;埃及人民可以将亚麻布编织得无比精巧,头巾长度的亚麻织物可以轻松穿过一个小小的戒指。埃及刺绣和挂毯制造业蓬勃发展,而土耳其入侵后,埃及工匠开始制造金丝工艺品和点缀贵金属的天鹅绒工艺品。
在伊斯兰教影响下,埃及工匠和木匠行业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品——木格屏风。这个木制的格状物品,最初被用作窗户遮挡阳光。后来这一设计在居家建筑、栅栏、家具甚至清真寺神龛的制作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这项精湛的技艺被应用于装饰《古兰经》讲坛、托盘、箱子、锁和门。今天,埃及仍有很多仿制先辈的大师级手工艺品的匠人。几年前,一位埃及的手工艺匠人为一位资深外国学者展示手工艺技巧时,在没有任何机械、没有任何帮手的情况下,成功复制出埃及博物馆收藏的一张黄铜锻造的桌子,赢得在场所有人的赞誉。更令人惊叹的是,仿品和真品摆放在一起时,肉眼甚至无法看出区别。
当古埃及从政治角度和从历史角度都不复存在时,其陶瓷和玻璃器皿手工艺技巧有幸被保留下来。
有一些小的手工艺分支,今天仍然繁荣发展着,它们把中世纪的埃及与20世纪的埃及联系起来。用棕榈编织席子的手艺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很难相信用棕榈这看起来极其朴素的原材料能创造出如此赏心悦目的工艺品。近年来,地毯编织工艺也在复兴。1937年的巴黎世博会期间,埃及地毯得到在场所有参观者的称赞。
丝织手艺也重获新生。达米埃塔和尼罗河三角洲的其他地区一直保留着生产扎实耐磨的丝织品的传统,但丝织品的设计早已变得千篇一律。近年来,人们为品质优良、耐用性强的埃及丝织品加入了现代设计,为它增添了独特魅力。这使得丝织品在现代世界林林总总的精美织物中仍能占有一席之地。时尚和人们的品位瞬息万变,但是手工艺技巧是永恒的经典。而在埃及这片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土地,再长的时间不过是白驹过隙,手工艺不因时尚和品位的改变而随波逐流。手工艺匠人掌握着机械无法学会的精妙技巧,他们和先辈一样,为自己掌握的手艺感到无比自豪。他们知道总有一天,这些手艺会被发扬光大,会受到人的推崇。手工艺匠人不仅是为了谋生而工作,更是为了将手工艺代代传承而工作。
埃及人面临着许多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维持其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以及谋生带来的压力。在调整自身以面对挑战的过程中,埃及各地区的丰富文化遗产受到打击。由于埃及社会正努力调整生活方式来适应新的环境,因此普遍忽视了艺术和手工艺生产。众所周知,埃及的艺术、手工艺和民俗,寄托并反映着国家的历史和古代埃及人民的信仰。
埃及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以致很少有20岁以下的埃及年轻人了解本国的传统艺术及相关的民俗和历史。雪上加霜的是,老一辈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埃及人越来越少。政府也意识到,老一辈埃及人带着传统文化离开人世可能会导致国家宝贵文化财富的流失。因此,政府正在寻找有效方法解决这个难题。
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之一是提供更多机会让老一辈埃及人将传统文化和技能传授给感兴趣的年轻一辈。为了复兴埃及传统手工艺,同时让年轻妇女参与创收活动并提高她们的基本识字率,政府提议出台一个为期九个月的试验项目,由年长的埃及女性教授年轻女性传统知识和技能。
项目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和国内团结,改善贫困和社会不公的情况。项目目标如下: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保证人们公平发展的机会;
-促进本地社区发展;
-支持民间组织发展;
-保证所有伙伴共享发展;
-专注参与和赋权;
-扩散相关信息,促进信息交流。
社区手工艺人与市场项目使边缘社区的手工艺生产者有机会进入公平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项目联合赞助机构包括意大利合作基金、意大利协助发展中国家协会、南北咨询交流中心、埃及手工艺中心/埃及手工艺品市集等。
项目由埃及社会团结部/家庭生产总理事会批准,由意大利协助发展中国家协会、南北咨询交流中心、埃及手工艺中心/埃及手工艺品市集执行。
1.主要目标:
-授予社区权力;
-促进经济发展;
-支持手工艺生产;
-改善工作条件;
-构建公平贸易网络;
-全球化的本土知识;
-传统手工艺技术;
-文化遗产;
-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和全球化;
2.主要项目结果:
-能力建设;
-生产管理;
-产品研发;
-质量控制;
-公平贸易网络构建;
-工作条件改善;
-卫生健康的影响;
-销量的提高;
-成本和价格政策;
-信息和资料整理。
3.项目活动:
-评估目前通过埃及手工艺中心/埃及手工艺品市集进行交易的工匠群体和个人。
-进行公平贸易咨询,评估埃及手工艺中心/埃及手工艺品市集和工匠目前实践情况和发展潜力。
-研究旅游行业以及新潜在客户,开发通过埃及手工艺中心/埃及手工艺品市集进行手工艺产品营销的渠道。
-管理金融和组织机构。
-为埃及手工艺中心/埃及手工艺品市集的管理提供营销策略、成本和价格、产品研发及培训和人才发展方面的支持。
-为工匠群体和个人提供技术支持,提高生产能力、产品质量、销量和促进贸易公平。
-在阿斯旺、法尤姆、西奈、西瓦组织地区文化活动,提高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认识及其价值。
4.发展策略:
-巩固和支持工匠群体和个人手工作坊的发展;
-发展新市场(出口、旅游、公平贸易);
-提高埃及手工艺中心/埃及手工艺品市集作为埃及重点自由贸易市场的地位。
[1] 奥赛马·阿卜杜勒·哈森,埃及儿童文明与创造性中心(儿童博物馆)主任,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