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引言

社会关系网络是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帕森斯以来传统的地位结构观将人们的社会行为解释为受社会结构影响制约不同,社会关系网络研究将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纽带关系(tie)看成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结构,进而分析这些纽带关系对个人、组织和社会及其行为的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于社会关系网络的研究就始终沿着整体网和个体网两个不同的方向平行发展。整体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关心的是群体内部关系,如紧密性、中距性、中心性等;个体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关心的是个体及其行为如何受其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如强关系力量假设和弱关系力量假设、社会资本理论、结构洞理论等。本文主要从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社会关系网络的视角来论述社会关系网络在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中的影响和作用。

任何社会的个体成员都不可能单独存在,通过社会关系网络,人们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危机,维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从而确保个人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随着20世纪60年代社会网络理论的兴起,学者们从社会关系网络的理论视角对城市移民的研究探讨逐渐增多。网络分析被看成一种描述城市社会关系模式的有效手段。在移民的社会行动和城市适应的影响因素上,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根据社会网络理论,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是“工具性关系”和“情感性关系”的混合体。工具性关系主要是指一些物质性的帮助关系,如购买物资、借钱、寻找工作和找对象等;情感性关系主要是指一些情感性的关系,如倾诉心中苦闷、一起娱乐等。在中国的城市人口流动过程中,大量“陌生力量”从乡村和欠发达地区融入城市,既改变了流出地和流入地居民的利益关系,也改变了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社会网络和社会结构。流动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不仅发生经济交往,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发生着广泛的社会互动,这种交往的结果以个体自我中心社会网络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说,流动行为改变了城市本地居民和新生代农民工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的构成,社会关系网络通过社会生活实践深刻地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居民之间的社会距离。

近年来,随着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他们与城市生活主体之间的关系成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焦点。根据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2010)的研究,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他们出生于农村,却没有务农的经验和经历,他们对城市的认同已经超过了对农村的认同。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使他们减弱了对农村社会的认同;与城市居民在各方面的差异又使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本文试图以实证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从新生代农民工主体视角出发,对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中的社会网络因素影响作一个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