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进步学概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环境的社会作用

一 环境及其分类

有关环境科学的著作对环境下过许多定义。胡筱敏和王子彦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中的一切事物。[9]柴立元和何德文认为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综合体。[10]李定龙和常杰云认为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前者可概括为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后者指人类自身活动所形成的物质、能量、精神文明、各种社会关系及其产生的作用。[11]

综合上述学者表述,我们可知环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环境是非人类范畴的,是人类以外的物质及其运动和产生的能量。人类的价值观、品德、知识、活动及其人类关系属于人类的范畴,不属于环境。二是环境是与人类有关系的物质,能够对人类产生影响或者被人类所影响,与人类无关的物质构不成环境。三是环境对人类有意义的影响是对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影响,环境构成人类的生存条件。人类与其生存条件环境的集合是社会。社会进步学对环境做如下定义。

环境是除了人类自身的能够影响人类生存和活动的物质。

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环境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把环境分为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等。

社会进步学为了改善人类的活动,采用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分类方法(见图3-2)。由自然运动形成的环境称作自然环境,如太阳、月亮、大气、水、土地、矿藏、野生动植物等都是自然环境;经过人类活动改造后形成的环境称作人工环境,如房屋、道路、耕地、机器、计算机等都是人工环境。人类作用于自然生成两类物质:一类是产品,另一类是垃圾。在生产产品时,同时也生产着垃圾;产品被人类遗弃后也会成为垃圾。人类将垃圾存放于人工环境之中,就会造成人工环境污染;人类将垃圾遗弃于自然环境之中,就会造成自然环境污染。这两种污染都引起环境水平下降。如果将垃圾引入生产过程,使之还原为资源或产品,就不会降低环境水平。

图3-2 环境

人工环境来源于自然环境,并可以融入自然环境中,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在形成人工环境时要改变自然环境原有状态,引起自然环境水平发生变化,如开矿采石会破坏植被使自然环境水平下降。当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时也会引起自然环境改变,如适当的水利设施防治水灾和旱灾,提高了自然环境水平;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混入大气中污染空气,降低了自然环境水平。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可以相互融合,相互转化,并且结合在一起发生社会作用,所以二者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例如,人们制造的废水、废气、废渣本为人工环境,但排放到自然环境之中就混在了自然的水、大气和土壤里,成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对人类的生存水平产生影响。

二 环境的社会作用

环境的社会作用是指环境对人类生存水平的影响。环境可以对人类产生两类影响:一是为人提供生存的条件,称为生存作用;二是给人类带来各种灾难,称为灭亡作用。环境是可运动的,它可以向有利于人类的生存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人类的生存水平,对于人类来说,这是环境水平的提高,是环境进步;环境也可以向不利于人类的生存的方向发展,从而降低人类的生存水平,对于人类来说,这就是环境水平的降低,是环境倒退。环境倒退是社会倒退的重要条件。提高环境水平符合人类利益,降低环境水平损害人类利益。影响环境变化的因素既有来自环境本身的环境因素,也有来自环境外部的人类因素。人类的活动可以起到一定的提高环境水平、维持环境水平和降低环境水平的作用。

环境水平是指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作用状态。它反映环境以自然属性为基础的社会属性。

环境是人的生存条件之一,环境水平是人类物质生存水平的条件。